记录,只因热爱

2016-11-24 06:39:29口述于祥记录整理季筱箐
现代苏州 2016年22期
关键词:平江大雾苏州

口述 于祥 记录整理 季筱箐

记录,只因热爱

口述于祥 记录整理季筱箐

我是一个摄影发烧友,自幼受到家庭文化和吴文化的熏陶,一直坚持用黑白胶片记录苏州街头的人文和场景。从开始学摄影起,我就一直断断续续拍摄苏州城的风土人情。我深知一座城市的精神会在一条条街道,甚至一个个小细节中反映出来。

一开始我是以纯粹记录的角度去拍摄的。考虑到城市发展实在太快速了,只要觉得这是若干年后会消失的场景,我都会拍下来。后来觉得这么拍,作品的内涵不够深,就改为把人的活动和场景一起记录下来。我常把以前拍的东西拿出来反思,觉得还不够到位。既然艺术都是一样的,古人不是说“诗无达诂”吗,诗如此,摄影作品想必也是这样。后来我所追求的拍摄效果,是要让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感想,给读者更大的释放个人情感的空间。

之前盘门的选题我拍了十来年,与那边的大部分居民都混熟了,我还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居民家里拍摄。但拍摄平江路好像不行,一连几年拍下来,连一个跟我打招呼的人都没有。我边拍边安慰自己:平江路太博大精深了,我还要花很多功夫下去呢!我相信那一天会到来的,但没想到会在那么不经意间来了。

2005年5月,那段时间里,苏州古城里还经常会有雾出现。早晨送儿子出门,雾就很大,5米开外的地方就看不分明了。我边送儿子边想:凤池弄附近有个老人每天早晨都会起来生煤炉,不知道煤炉的浓烟和大雾在一起会是怎么样的场景?

到了现场,老人果然开始生炉子,那个浓烟和大雾可以说是交相辉映,白茫茫的一大片,后面的房子、街道都成了很淡很淡的影子了,这么好的场景怎么可以放弃呢?我连忙掏出相机,构图、过片、按快门。

一位白发老人冲我边笑边说,猜我今天肯定会来的。我忙问为何?他说,拍照的人都很会玩的,这么好的风景,这么好的大雾,肯定不会错过的,他还想看看有多少拍照的来看大雾。我是来拍大雾景色的,没料到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人居然被当地的居民看成风景了。

的确,这片历史街区里住着最传统的苏州人,他们内敛、有涵养,不轻易与外人交流。所以我提醒去平江路的各位,走在路上千万要低调,说不定你在路上就会碰到当年苏州城里有名的“贵潘”、“富潘”后代。回想当年,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末代状元洪钧和名妓赛金花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悬桥巷里,而在胡厢使巷里,还有影视剧界人士唐娜纳和蓝苹省亲时所住的马家老宅等。

儿子慢慢长大了,上了初中就不要我送了。可我习惯了每天早晨去平江路拍摄的生活节奏,两天不去的话就觉得像少做了一件什么事,于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于祥,资深摄影

在这期间,随着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平江路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第三监狱拆迁了,平坡的青石桥改为拱桥了,卫道观重修了,有着高级灰的老墙居然会在一夜间变雪白,老居民家里飘出了用来制作鸡爪的香精气味,每天成百上千的游人涌来让平江路越来越像个旅游景点……但任何事情都是应该一分为二的,它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我们应当明白,平江路变与不变都是为了适应当代形势发展的需要,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这一代人还在频频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情,也许这个矛盾我们已经无法自己解决,只能让事物本身回到起点,那便是一切的开端。

如今的平江路,许多居民住房已经变成了一排排的小商户,但我的平江路拍摄之旅还在继续。因为我相信,在这片美好的土地上,一定还有值得记录的东西。比如在2013年的3月14日,我拍下了一位平江路老板娘的照片。这位老板娘叫李青禾,那天,对于平江路上首批经营户的她来说肯定是刻骨铭心的:她与房东的合约为期5年,期满后,房东决定自行经营这个茶馆,平江路上最有名气的“彼岸茶馆”即将消失了,一时间她竟然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就是在这种情境之下,我用我的相机记录下了她失落的神情。

平江路与我们,其实都是平江路上最具人文的一页。无论是昔日的丑陋小道,还是今日闻名遐迩的历史街区,人类与平江路时刻交织在一起,就组成了最富有人文气息的一页篇章。

猜你喜欢
平江大雾苏州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现代苏州(2022年9期)2022-05-26 01:34:49
大雾帖(组诗)
山花(2022年5期)2022-05-12 21:24:35
鹰岩崖居——自在平江野奢酒店
现代装饰(2019年10期)2019-10-17 02:04:08
趣谈大雾的功与过
苏州一光
大雾
苏州十二忆
苏州杂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1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
平江老街上的一抹风情
中华民居(2014年10期)2014-02-28 10:04:45
说个好苏州
机电信息(2014年19期)2014-02-27 15: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