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维,赵辉玲,程广龙,赵小伟,杨永新,王小飞,陈 胜,徐 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230031)
长毛兔兔毛生长规律研究
黄冬维,赵辉玲,程广龙,赵小伟,杨永新,王小飞,陈 胜,徐 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230031)
以成年皖系长毛兔为试验对象,通过药物拔毛构建新的兔毛生长周期,按每周1次或2周1次进行体侧部毛样采集,各类型兔毛分拣后用直尺测定自然伸直长度。结果表明:长毛兔各型兔毛均呈极显著线性生长,粗毛、细毛和两型毛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为Y=7.9911X-10.878(P<0.0001)、Y=6.1073X-10.47(P<0.0001)、Y=6.9271X-10.29(P<0.0001),粗毛和绒毛层在7周后显著区分。研究结果可为兔毛生产周期的确定和兔毛生长分子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长毛兔;兔毛;毛长;生长规律;线性模型
兔毛长度是兔毛品质评级的首要指标,也是影响长毛兔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生产中采毛时兔毛长度主要受养毛期长短和兔毛生长速度的影响,其中养毛期主要由人控制,而兔毛生长速度则受品种[1-2]、营养[3-6]、季节环境[7-8]等因素的影响。而对长毛兔个体本身而言,兔毛生长速度主要受性别[5,9]、部位[9-10]、采毛后月龄等因素的影响[9,11]。同时,采毛方式也显著影响兔毛生长,兔毛拔毛后生长速度快于剪毛后生长速度[5]。吴明生等[9]研究西德长毛兔和日本长毛兔90 d采毛期兔毛生长差异发现,各月龄日德品种差异不显著(P>0.05),而性别、部位和月龄对两品种兔毛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冯炳志[10]研究发现,84 d剪毛其肩胛和体侧部位兔毛最长,胸腰毛其次,腹部毛最短。然而,目前为止的研究,对兔毛生长考察期均最长到14周,而且主要针对细毛型德系长毛兔,同时没有确定兔毛生长规律模型。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我国第一个粗毛型长毛兔品种——皖系长毛兔为研究对象,采用拔毛构建新毛囊周期,通过24周的长期观察测定,构建不同类型兔毛生长模型,为长毛兔生产周期的确定和兔毛生长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1.1 试验动物
2014年8月15日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兔场选择年龄相似(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16日出生)、体重相近(4 265 g±161 g)皖系长毛兔公兔11只,预饲2周后开始正式试验。整个试验期所有试验兔集中同一区域单笼饲养,饲喂同种饲料(日饲喂量0.2 kg左右),自由饮水。
1.2 方法
试验兔预饲最后3 d只均每天按1.5 mg剂量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给药,预饲期结束后即进行半拔毛处理(体侧和背部),构建新的毛囊周期毛型[12]。模型建立后第4周开始采集体侧部毛样(3点采集后混样),以后每两周采集毛样直到16周,16周后每周采集毛样直到24周试验结束。利用肉眼及解剖显微镜分拣毛样的粗型、细型和两型兔毛,然后用钢直尺(前10 cm最小刻度0.5 mm,其他部分最小刻度1 mm)测定15根各型兔毛自然伸直长度,平均兔毛长度代表某兔个体在本周次该毛型兔毛长度。
每周次各毛型兔毛长度差异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设定显著性水平P值=0.05。使用Scatter dot制作毛长与周次的散点图,根据散点图拟合依变量毛长(Y)与自变量周次(X)的回归方程:Y=aX+b,利用REG过程对各型兔毛毛长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使用软件为Excel 2010和SAS9.1。
1.3 重复试验
同场选择另一批试验兔(47月龄、体重4 495.0 g± 109.2 g)共9只,从采毛后第4周开始每周采毛样,直到24周,其中21周和22周数据缺失,其他按以上试验方法进行重复试验,以验证试验结果。
2.1 拔毛模型
试验和重复试验均通过地塞米松药物拔毛方法构建新的毛囊周期,拔毛后兔体皮肤表面灰白色、含皮屑、微患红,拔毛当天食欲减退,绝大部分试验兔在2 d内即恢复正常。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重复试验组均有1只兔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毛囊模型第13周和第14周。其余试验兔均在24周试验期保持健康和正常的生理状态,体侧和背部均在2周左右开始出现毛被,后期均正常生长。药物拔毛试验结果成功构建了新的毛囊周期模型,见图1。
图1 试验兔新建毛囊周期毛束样品(W=周)
2.2 试验组兔毛生长模型
试验组兔毛毛长测定数据如表1。试验组第6周粗毛长度均显著大于两型毛(P<0.05)和细毛(P<0.05),而两型毛和细毛长度间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周次各种毛型兔毛长度均差异显著(P<0.05),且粗毛均长于两型毛(P<0.05)和细毛(P<0.05),两型毛又长于细毛(P<0.05)。
重复组兔毛毛长测定数据如表2。采毛后第4周和第5周,粗毛均比细毛长,但均差异不明显(P>0.05)。采毛后第6周粗毛与两型毛差异不显著(P>0.05),但粗毛、两型毛分别比细毛长9.11mm(P<0.05)和7.07 mm(P<0.05),呈现明显差异。重复组在采毛后第7周到第24周,其各周次各型兔毛长度均为粗毛>两型毛>细毛,且各种毛型兔毛长度间均差异显著(P<0.05),与试验组类似。
Excel表重做试验组和重复组兔毛长度对周次散点图,线性模型拟合结果分别如图2和图3。
表1 试验组兔毛长度测定结果mm
表2 重复组兔毛长度测定结果mm
图2 试验组兔毛生长拟合线性模型
图3 重复组兔毛生长拟合线性模型
试验组粗毛生长模型为Y=7.9911 X-10.878,其决定系数为R2=0.994 1,模型(P<0.000 1)、系数a(P<0.000 1)和截距b(P=0.002 2)均差异极显著。试验组细毛生长模型为Y=6.107 3 X-10.47,决定系数R2=0.996 9,模型、系数和截距均差异极显著(P<0.000 1)。试验组两型毛生长模型为Y=6.927 1 X-10.29,决定系数R2=0.997 7,模型、系数和截距均差异极显著(P<0.000 1)。
重复组粗毛生长模型为Y=8.580 7 X-15.26,决定系数为R2=0.997 1,模型、系数a和截距b均差异极显著(P<0.000 1)。重复组细毛生长模型为Y=6.1389X-9.059,决定系数为R2=0.996 9,模型、系数a和截距b均差异极显著(P<0.0001)。重复组两型毛生长模型为Y=7.2119X-10.47,决定系数为R2=0.997 5,模型、系数a和截距b均差异极显著(P<0.000 1)。
3.1 长毛兔拔毛模型
成年长毛兔剪毛可能造成毛囊处于不同的发育阶段,从而导致兔毛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而拔毛可以使皮肤毛囊周期同一化,即各型兔毛能够处于同一生长时期,毛长一致性较高,因而有利于兔毛生长特性的研究[13]。本研究通过使用地塞米松药物拔毛方法,重建长毛兔毛囊周期,与其他研究相似,拔毛后两周左右兔体皮肤才生长出表观可见的兔毛,因而4周前并没有采集毛样。在8周以后可以明显看到平整的绒毛层和突出粗毛层,试验成功获得了采毛后第4~24周毛样,而且兔毛在试验结束时未见明显缠结,可能与粗毛型皖系长毛兔兔毛不易缠结有关[14]。考虑拔毛对长毛兔可能造成一定应激,试验首先通过饲喂地塞米松,以松弛毛囊和减少应激,同时,由熟练操作人员进行半拔毛处理,并加强护理。本研究试验组和重复组绝大部分试验兔均在采毛后2 d即恢复正常食欲和状态,两组仅各死亡1只兔,而且是在采毛后第13~14周,临床判断无明显应激伤害。成功构建了长毛兔新的毛囊周期。
3.2 长毛兔兔毛生长规律
本研究试验组除第6周两型毛和细毛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周次3种毛型长度均差异显著(P<0.05)。重复组第4、5周各型兔毛长度差异和第6周粗毛与两型毛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第7周以后各周次各型兔毛长度均差异明显(P<0.05)。吴添文[2]研究表明,长毛兔在生长6周可区别各型毛长。本研究兔毛生长过程各毛型长度差异与实际表观观察到的绒毛层和粗毛层相一致,不过两型毛并不形成明显独立的毛层。
本研究拟合了各型兔毛生长曲线模型,各型兔毛均呈线性生长,这与以往多数研究有一定差异。肖伟[15]研究1岁德系长毛兔春季70 d养毛期内40~50 d生长最快,毛长为1.16cm,而50~60d最慢,为0.589cm。吴明生等[9]发现,周岁德系长毛兔和日本长毛兔兔毛生长速度均受到采毛后月数的显著影响,50~60d绒毛生长最快。而徐海明等[11]研究发现,拔毛后90 d内以40~50 d兔毛生长最快。本研究分析拔毛后周次和月次对兔毛生长的影响,发现各型兔毛生长速度变化的明显规律(图略)。黄建亮等[8]研究发现,德系长毛兔背部、体侧和臀部兔毛生长速度冬春季较快,秋季次之,而夏季最慢,且冬季显著高于秋季。本研究也包含秋冬两季,但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兔毛伸直长度并无季节差异,这与毛层长度不同[7]。同时,作者对吴明生等[9]以及徐海明等[11]研究数据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却发现,线性模型均差异极显著(P<0.01)。重复试验的结果佐证了试验结果。
3.3 长毛兔兔毛生长速度
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各型兔毛生长速度较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不同类型长毛兔兔毛生长可能存在差异,以往研究主要以细毛型的德系长毛兔为主,其毛囊相对较密,生长速度受毛囊营养供给等影响可能生长稍慢,而本研究的试验动物皖系长毛兔为粗毛型。法德杂交长毛兔粗毛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而其细毛比皖系长毛兔稍快,间接验证了这一推测,当然也可能存在部位差异[11]。其次,对产毛量的选育也可能产生了兔毛长度性状的间接效应[15-16]。同时,手排法和直尺直接测定兔毛自然伸直长度数据有区别。本研究为了较为精细地了解各型兔毛生长规律,采用了直尺法测定各型兔毛自然伸直长度。另外,本研究各型兔毛生长速度较早期西德长毛兔和近期嵊州长毛兔体侧部位剪毛后兔毛生长快[9,17],可能是拔毛后兔毛生长比剪毛后更快[5]。本研究试验组和重复组细毛生长速度差异较小,而试验组粗型兔毛和两型毛生长速度比重复组相应毛型生长速度每周慢0.589 6 mm和0.284 8 mm,可能由于试验组采毛同时进行皮样采集造成皮肤营养部分用于伤口恢复,也可能重复组年龄稍大导致。
本研究构建了皖系长毛兔粗型兔毛、细型兔毛和两型毛线性生长模型,可为兔毛生长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实践中确定各级兔毛生产周期提供借鉴。研究创新之处有3点:①构建了粗毛、细毛和两型毛等各型兔毛生长的回归方程;②兔毛生长时间24周,考察了兔毛生长的长期规律;③兔毛采样和测定频率1周1次,细致地了解兔毛生长速度变化。不足之处:①测定部位体侧部,主要考虑体侧部毛长与产毛量遗传相关最高[18];②测定性别仅公兔,主要考虑公兔对兔群改良的重要作用;③兔毛生长季节仅秋冬,主要考虑兔毛生长良好。作者所在团队将进一步完善研究,以期较为深入地揭示兔毛生长规律。
[1] 许文文.不同品种毛兔毛纤维长度的比较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36-38.
[2] 吴添文.家兔毛囊发育规律及其相关基因的遗传效应、表达规律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
[3] 朱德星,盛克政.补喂饲料添加剂促进长毛兔绒毛生长的试验[J].毛皮动物饲养,1981,3:11-12.
[4] 朱秀柏,贾玉堂,李立冰,等.能量蛋白水平、剪毛后间隔时间及躯体部位对安哥拉兔毛生长速度的影响[J].中国动物营养学报,1994,6(2):58.
[5] Lanszki J,Thébault R.G,Allain D,et al.The effects of melatonin treatment on wool production and hair follicle cycle in angora rabbits[J].Animal Research,2001,50(1):79-90.
[6] 耿忠诚,邵伟,袁子国,等.不同蛋氨酸水平对长毛兔产毛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养兔,2005,5:19-22.
[7] 赵力知,陈学智,孔佩,等.自然变温对德系安哥拉兔兔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1987,6:291-293.
[9] 吴明生,来莹莹.兔毛纤维的生长规律初探[J].浙江畜牧兽医,1984,1:5-7.
[10]冯炳志.兔毛的长度测量[J].毛皮动物饲养,1984,3:23-24.
[11]徐海明,刘晓亮,张亚菌,等.手拔兔毛的生长规律研究[J].中国养兔,2011,11:9,11.
[12]Diribarne M,Mata X,Riviere J,et al.LIPH expression in skin and hair follicles of normal coat and Rex rabbits[J].PLoS One,2012,7(1):e30073.
[13]Rougcot J著,谢九译.安哥拉兔采毛方法二[J].中国养兔,1989,3:25-26.
[14]赵辉玲,陈胜,程广龙,等.国审新品种皖系长毛兔的选育[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3):15-18.
[15]肖伟.西德长毛兔兔毛春季生长特性初探[J].毛皮动物饲养,1985(1):9-10.
[16]谷子林.我国毛兔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之浅见[J].中国养兔,2015(3):16-20.
[17]张毅,薛纪莹.不同躯体部位兔毛的特点及其初加工[J].中国养兔,2012(3):40-42,39.
[18]肖伟.西德长毛兔毛长、体重与产毛量相关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4,4:17-20.
S829.1
A
2095-3887(2016)03-0011-04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5.003
2016-07-30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CARS-44-A-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基金项目(14B0426)
黄冬维(1981-),男,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草食动物育种与生产研究。
赵辉玲(1965-),女,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草食动物育种与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