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西游记》中神仙饮食内容及特色分析
徐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西游记》中角色分为神仙、凡人、妖魔三类。其中神仙这一群体数量庞大,其饮食内容丰富,且具有珍奇性、世俗性、等级性、宗教性等特色。结合文本来详细分析神仙群体饮食的内容、特色,能够感知到明代社会宗教、文化、物质等的真实状况。
《西游记》;神仙群体;饮食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首要物质基础。汉代以来,“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广泛流行且被认同。明清时期,小说逐渐发展,并成为市民娱乐的一大方式。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如《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书中,饮食描写都是主要的有机组成元素。小说类型的不同,导致其饮食描写各擅胜场。譬如《水浒传》中的饮食,重点在其体现的气势,至于内容是什么,往往是一笔带过;《金瓶梅》《红楼梦》则将关注点放在饮食的内容与细节上,更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与生活气息。
而《西游记》作为一部神怪小说,其中的饮食与寻常明清通俗小说又有很大的区别。根据书中群体的不同,《西游记》中的饮食主体分为神、人、妖三类,其饮食内容、特色都有较大差异。其中,神仙群体作为《西游记》中数量可观的角色类型,其饮食独具特色。结合小说文本详细解读,我们能看到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社会意义。
在《西游记》中,神仙多半有其独特的宗教归属。比如天庭中的神仙如玉皇大帝、王母等属于道教;而相应的,在西方极乐世界,佛、菩萨、罗汉等形象,则属于佛教范畴;广义上,土地神虽然属于天庭管辖,但其神格起源应当是民俗传说,“源于古先民对大地的崇拜”。①作为数量庞大的群体之一,神仙们的饮食有其特殊之处。
神仙饮食区别于人间饮食的普通、常见,具有奇特、珍稀的性质,且带有能让人长寿永生的特殊效益。且看第五回中,王母所设蟠桃胜会上的饮食:
琼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结,宝阁散氤氲。凤翥鸾腾形缥缈,金花玉萼影浮沉。上排着九凤丹霞扆,八宝紫霓墩。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桌上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珍羞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②
在这一段宴席描写中,在现实中具体可感的饮食只有熊掌、猩唇,龙肝、凤髓则属于想象中的神仙饮食。蟠桃会饮食的珍贵奢华主要是通过器物和宴席氛围营造体现的,其饮食内容则被略写虚化了。蟠桃宴中的器物描写具有想象色彩,以现实中不存在的虚幻姿态突出了神仙生活的奇幻美妙与富贵奢华。虽然扆(即屏风)、墩、桌、盆等都是生活中明确的器具,其原型本质上具有现实性,但《西游记》将它们进一步美化、神化,以夸张笔触进行描绘形容,以显示神仙生活的不凡。
宴席是概括地对神仙饮食作了基本描写,而在《西游记》中还存在将某一样食物单独列出详细描写的情况。在安天大会中,对于王母净手亲摘的大株蟠桃有这样一段七言诗描写:
半红半绿喷香雾,艳丽仙根万载长。
堪笑武陵源上种,争如天府更奇强。
紫纹娇嫩寰中少,缃核清甜世莫双。
延寿延年能易体,有缘食者自非常。③
对寿星献与如来的紫芝瑶草、碧藕金丹的描写则是:
碧藕金丹奉释迦,如来万寿若恒沙。
清平永乐三乘锦,康泰长生九品花。
无相门中真法主,色空天上是仙家。
乾坤大地皆称祖,丈六金身福寿华。④
对赤脚大仙表敬如来的交梨、火枣描写则是:
大仙赤脚枣梨香,进献弥陀寿算长。
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
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
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⑤
以上蟠桃、紫芝、瑶草、碧藕、金丹、交梨、火枣等珍奇食物,其特点首先是“虚实结合”。其虚幻性在于韵文对其作用作了夸张,赋予其能够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功效;其现实性在于这些食物虽然被提升到神仙饮食的高度,但也能在现实中找到实体,本身是实际生活中的果品、药材等。其次,这些神仙饮食的特点往往与长寿相关。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影响,道教中,以羽化升仙、追求永生为目标,而服药、炼丹则是其修炼途径之一,故丹药往往和长生相联系,成为神仙长寿特点的一个象征。二是广大人民对神仙世界的美好遐想,民俗风尚中,蟠桃、灵芝等往往是祥瑞的象征,被看作是神仙长生不老特殊能力的延续。再者,对于此类饮食的描写,还有一个特点是往往通过量词来突出其稀少、珍贵。蟠桃、交梨、火枣,这些饮食名词前,被加上了“数颗”、“二颗”、“数枚”等词修饰。而在后文中,每当出现此类食物,这个特点也一直被保持。比如孙悟空在毁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四处寻求活树之方;到瀛洲后,九老留他饮琼浆,食碧藕,他“止立饮了一杯浆,吃了他一片藕”。⑥比丘国宴席上,寿星将原带与东华帝君献茶的三个枣儿送给国王祛病延年。八戒看见后想讨要几个,寿星却说改日送他几斤。“几斤”这句话,便能得知寿星是在打诳语暂时哄骗八戒,其狡猾可见一斑。对于饮食数词的细节刻画,虽然不起眼,但却很好地体现了神仙食物的稀少、珍贵。
而联系文本内容来看,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天庭为庆贺而举办了安天大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本身已经是神仙的王母、寿星、赤脚大仙等人,却将能够延年益寿的食物看作是珍贵之物,并向如来表示莫大的感谢。而本该无欲无求的佛祖,却也欣然守之,并向众仙称谢,让阿难、迦叶一一收起。西游记中的神佛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与现实中的统治阶级有相似之处;而在文中,神佛们对于长生饮食的追求重视,对于“人情世故”的熟知与践行,使得他们身上也有凡人的特点。明代,嘉靖皇帝的一大兴趣便是寻仙问道,他宠信方士,并炼丹服药以求长生。对于安天大会上一系列具有长寿意义的饮食描写,不仅暗讽现实中的明帝国统治者渴望长生、成仙的荒唐行为,同时也是对于严肃宗教的一种戏谑和解构。
《西游记》中的神仙饮食,除了高于凡间、珍稀奇特的特点外,也具有明显世俗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中晚期的社会实况。首先,部分神仙饮食的内容,往往与普通百姓类似。在第二十四回,对于五庄观的菜园有这样一段韵文描写:
布种四时蔬菜,菠芹莙荙姜苔。
笋薯瓜瓠茭白,葱蒜芫荽韭薤。
窝蕖童蒿苦荬,葫芦茄子须栽。
蔓菁萝卜羊头埋,红苋青菘紫芥。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地仙在汉族神化中指住在人间的仙人。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五庄观的饮食带有人间色彩,体现出与天庭饮食不同的世俗性了。通过五庄观,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明朝人的饮食生活状况。“在明代城市中,郊区多有菜园,城中士大夫的园林也往往带有菜园,所以蔬菜品种极其丰富。”⑦五庄观后的菜园,就是一种民间菜园的典型,难怪孙悟空见后笑道镇元子“也是个自吃自种的道士”。其中菜蔬种类多达数十种,且如菠菜、芹菜、莙荙(即甜菜)、笋、茭白、葱姜蒜、菘(即白菜)等,都是明代民间日常所食用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法确定韵文中的“薯”指的是红薯还是马铃薯,但可以肯定,薯并非中国原产的植物。这一作物在中国的出现和推广,甚至在小说中有所体现,与明朝的朝贡外交体系、海外贸易活动无不相关。除此之外,明代普通民众的饮食中,蔬菜已经不限于鲜菜的形式,各类腌菜、干菜纷纷出现。“中国人有腌制蔬菜的习惯”,⑧明代的各类腌菜,已经发展到了种类丰富、制作方式多样的阶段。五庄观中,人参果树被孙悟空毁去后,明月、清风两个道童为留住师徒四人等候镇元子发落,决定在吃饭时贴上些小菜,“二童忙取了小菜,却是些酱瓜、酱茄、糟萝蔔、醋豆角、腌窝苣、绰芥菜,共排了七八碟儿,与师徒们吃饭”。⑨这些用来待客的小菜,相当符合明时普通市民的饮食。由此可见,五庄观的饮食相当贴近明代民众的日常饮食,是当时整个社会百姓阶层饮食的一个缩影,一个现实写照。
再者,神仙饮食的世俗性还体现在饮食需求上。一是对饱足感的追求。狮驼岭三妖之一的大鹏与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是一母所生,后被佛祖收服,在光焰上做了护法。大鹏可以算作是半妖魔半神仙、先为妖魔后成神仙的典型;但被如来收服之时,大鹏担心的却是:“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⑩对于皈依,大鹏的唯一要求是能够吃饱,其饮食需求就显得平凡、世俗,与所有普通百姓的基本饮食要求相一致。二是对长生永寿的追求。比如上文提及的蟠桃、芝草、碧藕、金丹、交梨、火枣等饮食,以及“草还丹”人参果,无不具备延年益寿的功效。而众神仙视之为奇珍异宝,表现出来的饮食心理其实与凡人类似,都旨在通过饮食渴求长寿。三是对于新奇饮食的追求。在唐太宗魂游地府时,曾向十代阎君许诺用瓜果酬答;阎王对此十分欢喜:“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唯少南瓜。”①阎王虽属幽冥之神,但其对于瓜果的喜好,对于稀少、新奇饮食的好感,却与凡人相同。
在《西游记》构建的神仙体系中,神仙之间具有鲜明的界限、层级。首先,神仙从空间上被分为天、地、冥三界;其次,神仙之间的层级也十分突出,文中提到的就有“天仙”、“地仙”、“鬼仙”等。从中可知,神仙世界是一个等级森严、阶层分明的世界。而这等级性的特征扩展到饮食则表现为神仙饮食的差异性,主要通过饮食内容和作者采取的描写形式这两点来体现。
有学者对《西游记》中的土地神形象作了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土地神虽然是神灵,但被纳入神明体系后,其神格属于最低的层级。②五庄观花园土地在被孙悟空怀疑拿了人参果时,其辩解就说明了这一点。土地道:“这宝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个鬼仙,怎么敢拿去?只是闻也无福闻闻。”同样作为神仙的土地,却接触不到人参果,其地位低下可见一斑。因此,与土地神有关的饮食,就表现得十分平常普通,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比如火焰山的土地献斋唐僧,送上的是蒸饼糕糜、黄粱米饭,这属于最常见的主食点心,甚至连佐餐配菜也没有。除了土地神,护教伽蓝虽也是神仙,但其层级也不高。这一点可以从结尾处五胜果位时罗列的诸天神佛顺序看出来。而黄风岭上,伽蓝点化仙庄,与悟空、八戒布斋,捧出几碗胡麻饭。胡麻饭出自刘晨阮罩入天台的神话故事,往往指代神仙的食物;但其用料如糯米、芝麻、白糖等,却同样属于最普通的食材。除去镇元子为地仙之祖,地位较高外,五庄观的观众如道童等都属于一般地仙,其饮食内容及特色在前文已有分析,即与明代市民的日常饮食类似。至于天庭众神仙,当然属于神仙中的最高阶层,其饮食便是想象出来的佳肴(如龙肝凤髓),或具有神奇功效的珍贵食物如蟠桃、金丹、碧藕之类了。
在描写神仙饮食的形式上,涉及天庭饮食,作者采取了使用大量韵文的方式,以辞藻的华美、行文的工整骈俪来进一步烘托渲染出饮食的珍贵与美妙。作者用了一小段赋来描绘蟠桃会上的饮食,而后安天大会上的蟠桃等物,都有一一对应的七言诗来描写。而到了地仙级别的寻常饮食,书中用的韵文格式更偏向于词、曲一类,甚至没有典型的格调。至于土地、伽蓝等人提供的食物,文中只是简单点到,属于最基本的描述罗列,连韵文都未出现。韵文的出现原因之一是对于高雅文体的比附。由此可见,仿诗赋形制写的韵文,自然比词曲形式的要更“高贵”。对于神仙饮食描写的韵文形式分配,也体现出了鲜明的等级性。
《西游记》脱胎于玄奘取经的佛教故事,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收到了道教仙话、民俗传说的影响。且《西游记》成书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影响下,注定相较于其他小说具有更浓重的宗教性。其中,神仙饮食即宗教性的一大体现。取经路上,师徒四人中,唐僧尚处于肉体凡胎,未跻身神佛,其饮食姑且不论。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他们在取经路上的身份定位也是佛教徒即僧人,戒律要求他们必须素食。因此,虽然八戒、沙僧下凡为妖时都有过吃人的经历,在皈依佛教后却都坚持素食。孙悟空未护唐僧取经之前,虽然属于妖仙,但本质上,悟空是天地精华自然孕育的灵明石猴,且其拜师修行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这也从他的饮食上体现出来,“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③同时,文中也多次强调,“原来孙行者不大吃烟火食”,④“孙大圣自来不吃烟火食”⑤。
宗教性还体现在《西游记》中某些具有丹道色彩的神仙饮食中,这类饮食显示出神秘、玄奥的特色。最典型的就有镇元大仙的人参果。人参果又名草还丹,现实原型是一种中药,但在《西游记》中,它被夸张神化成具有延寿功效的仙果。花园土地道明人参果出处时,还特意强调,人参果与五行相畏,这便体现出人参果不在五行之中的玄妙特色。至于具体情形,则是“欲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⑥同时人参果开花、结果、成熟各需要3000年,1万年只结30个,闻了能活360岁,吃一个能活4.7万年。上述数字中,除了360暗合周天度数外,其余都属于“神秘数字”,更显其玄奥。
[注释]
①②吴南滨:《〈西游记〉土地神形象的民俗考察》,梅新林、崔小敬主编:《20世纪〈西游记〉研究》下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620页、第623页。
②③④⑤⑥⑨⑩⑪③④⑤⑥吴承恩:《西游记》,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第50页、第51页、第51页、第203页、第191页、第619页、第78页、第305页、第354页、第784页、第188页。
⑦⑧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页、第295页。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梅新林,崔小敬.20世纪《西游记》研究[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4]温志平.《西游记》中饮食描写的功用初探[D].辽宁:辽宁大学,2011.
[5]伍大福.《西游记》与饮食文化脞说[J].运城学院学报,2011,(2).
[6]朱希祥.山珍野味与素食鲜果——《西游记》中的饮食文化[J].食品与生活,1996,(1).
I207.419
A
1005-3115(2016)18-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