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建设红水河临港经济区

2016-11-23 13:10肖家云黄呈江
当代贵州 2016年34期
关键词:红水河临港经济区

肖家云?黄呈江

到2020年,罗甸将成为全省唯一具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县,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出海、直达东盟的交通枢纽和推动省际经济互动发展的节点城市。

8月19日晚22时,惠(水)罗(甸)高速公路沟亭至罗妥段正式开通。至此,贵州省内的高速路网与南下出海的航运网络实现无缝对接,来自贵阳、安顺、毕节乃至成渝经济区的煤炭、石材等大宗货物可沿惠罗高速公路运至罗甸县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再从罗妥港装船起运沿贵广物流大通道直达广州高栏港,实现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直抵东南亚。

随着龙滩电站通航船闸的启动建设,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全面开工,罗甸机场完成立项批复和预可研工作,永兴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到2020年,罗甸将成为全省唯一具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县,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出海、直达东盟的交通枢纽,黔中经济区连接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重要节点,成为推动省际经济互动发展的节点城市。

2013年,罗甸县开始启动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其定位为贵州南部聚港口、公路、铁路联动发展为一体的综合航运枢纽,建成产业聚集、环境优美、山水宜居、度假休闲的临港生态新城和黔桂区域合作示范高地,主要由红水河镇、罗悃镇、逢亭镇、凤亭乡构成,总规划面积777.43平方公里。建成后的临港经济区将成为珠江上游大港、黔桂两省区环罗甸区域新的发展热点及商贸物流重要枢纽。

依托罗妥港 构建大物流

近年来,罗甸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乡经济稳步增长,城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与升级,成为全省“水陆空交汇点”,为打造“贵州南部大型物流集散基地”奠定坚实基础。进入“全开放时代”的罗甸县,打通周围交通梗阻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域的协同合作,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区域化发展,物流集散基地是其中一个突破口。

“贵州省航运看红水河,红水河航运基于罗妥港。”根据《贵州省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贵州省政府2013年将罗妥港区列为全省水运三年会战重点项目。

位于红水河镇的罗妥港项目,是整个物流集散基地的“驱动器”,该项目水陆域条件相对较好,岸坡稳定。预计总投资88377.35万元,拟建工程总规模年吞吐量1000万吨,拟建泊位10个,其中2个60车位滚装泊位,6个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2个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散货泊位。

罗妥港区是贵州地区的重要港口,是黔中、黔南地区通江达海的南大门,将发展成为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开发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项目建成后,省内的煤炭、石材以及各种矿石,在罗妥港装船起运,沿红水河航道南下,过境河池、柳州、梧州,最后抵达广州,全程仅1000多公里。结合龙滩水电站翻坝运输系统及同行设施的通过能力,2020年罗妥港区将形成以发展滚装运输为主,吞吐量达400万吨的规模,到2030年吞吐量将达1000万吨。

“罗妥港目前已完成前期场平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红水河镇镇长胡仕海介绍,罗妥港区物流集散基地建成后,罗甸将实现以“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支撑,造就集港口物流、多式联运、仓储配送、供应链管理、进出口口岸、专业市场、信息、金融等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

背靠南大门 激活大旅游

2013年底,国家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到罗甸调研时说:“‘两高一铁一机场一航道水陆空交通区位优势是罗甸实现后发赶超的珍贵机遇。罗甸县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红水河航道优势,大力规划建设‘黔南门户大港,生态绿享新城红水河临港经济区的机会已到来。”

航道、码头、驿站等重要的交通节点能给区域带来人气。罗妥港区作为贵州省甚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除了完成向外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目的外,还肩负着从贵阳、安顺甚至整个西南地区吸引人流,从两广往贵州省内吸引人流的重任。有了“人气基础”后,如何实现快进漫游成为关键。

为此,罗甸县一方面紧紧围绕“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的城市定位,打造最美湖城;另一方面重点抓好“一城两区”三个关键部位,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功能定位和区位条件,把边阳打造成副中心城市、红水河建成旅游物流重镇、沫阳建成旅游工贸大镇、逢亭建成工矿商贸新镇,把罗悃、木引、茂井、凤亭建成移民小镇,做大实施城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局”。

罗甸是距离省会贵阳最近的“中国长寿之乡”,是引领大健康战略行动、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金字招牌”。高速公路的通达解决了来得快的问题,现在的关键是要留得住。一是要沉下身子打基础,把“一览云贵”的山水资源,变成养生休闲旅游的“金色产业”。重点谋划好、建设好一批基础设施,增强景区、景点的通达性、匹配度和服务力,计划到2020年建成1个4A级景区。二是要精心打造新载体,借助暖冬、长寿、临水和距“天眼”最近等比较优势,着眼健康养生主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城桃花源养生度假小镇和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养生社区建设,把边阳、沫阳打造成承接“天眼”的配套服务基地。同时强化与知名旅游企业和疗养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传统地产向旅游地产转变,盘活存量去库存;认真研究养老新政策,积极探索“一卡通”异地互助式、“候鸟式”养生养老机制。

计划将边阳玉都北殿打造成进入大射电辐射景区后的“天眼第一栈”;将董架社区毗邻大射电的移民新村打造成为“天眼第一村”;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建成新中盛火龙果观光园、逢亭镇上隆茶果场、沫阳镇海升集团草莓采摘园、木引镇海升集团柑橘采摘园;依托红水河水域打造国家级野钓基地,在县城及周边地带打造玉石文化产业园、绿城桃花源养生小镇,依托大小井风景区打造休闲养生小镇……

借助临港区 驱动服务业

2016年罗甸县“两会”明确将红水河临港经济区的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罗甸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共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亿元,年均增长36.77%,成功举办了“红水河文化旅游活动周”系列活动,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全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罗甸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为罗甸县打造以临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奠定基础。

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后,随着红水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罗甸县城与罗妥、红水河等乡镇开始了“临港一体化”步伐,一批临港服务设施开始施工,有罗甸特色的“临港服务体系”逐渐成型。

一方面以红水河镇区和云里村为基地,通过新建与改造提升,以“千岛水岸,心灵绿洲”为概念,打造集野外垂钓、旅游集散、度假咨询、运动休闲、商务会谈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冬季游憩目的地;以高星级度假酒店、冬季疗养基地、户外亲子乐园等项目为平台,打造一流的康体养生地;以水上运动基地垂钓、潜水、冬泳、游艇、帆船等为代表的湖滨户外运动游憩和商务会谈目的地。

另一方面,以逢亭镇绿色山水环境为基础,结合上隆茶场与蒙江峡谷景观,打造集茶园观光采摘、茶道体验与养生、峡谷漂流垂钓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基地;利用茶园、果树种植和园林进行绿化,开辟梯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新建高标准的漂流、垂钓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主打蒙江河谷风韵观光与休闲娱乐体验;通过生态农家乐、休闲服务等拓宽旅游服务功能与综合效益提升。

此外,在凤亭乡挖掘“贵州第一党支部”红色文化,以中共蛮瓦党支部陈列室为核心,加强建设与宣传力度,整合周边风情村寨和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小镇。(作者单位:罗甸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红水河临港经济区
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广西北部湾临港产业整合
上海临港的海
红水河之百里画廊
上海比你想象的更需要杨超越
精神的落实与远游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
断航39年红水河“复航”调查:东兰至广州航线已开通 全线复航“桎梏”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