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可以“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
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可以丈量。正因为越来越近,再往前每走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这一阶段,各种问题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容易顾此失彼。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保持持续、良性增长,整个国家必须持续保持振奋的民族精神和旺盛的创新活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一定要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国学,就是一个重要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民族复兴必有文化复兴。复兴不是复古,既有“恢复”,更有“创新”。今天我们促进干部学的国学,不是把古人编织的画布翻出来,挂在墙上欣赏;而是要织一块崭新的画布,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织一块崭新新的画布,就要把握“经”“纬”两个坐标。
坐标“经”:梁漱溟曾讲,历史上与中华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始终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这当中,必有它的道理、它的逻辑。中国古代就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其中很多具有永恒价值,要传承,要弘扬,要在新时代闪烁新光芒。
坐标“纬”:面对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要重新屹立,再图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仅靠藏书楼的经典,传统文化的智慧,行不通。简单回归“克己复礼”的老路不行,另起炉灶走“全盘西化”的邪路危险。怎么办?古今之间有“常”有“变”,中西之间有“同”有“异”。“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要知常知变,知同知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综合中西文化之优长的综合创新之路。
坐标“经”,提示不离不弃;坐标“纬”,促使创造创新。在“经纬”间的“两创”,是“经天纬地”的大手笔,顶天立地的大工程。今日国学,当在其中复位、复兴,成为显学。
我们的干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当然要学好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如何契合或兼容?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无论打天下、治天下都通用,但具体阶段的侧重点肯定不同。打天下要走自己的路,治天下更要走自己的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立德化民的智慧,可为今天“资治通鉴”。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可以、也应该成为当政者的修养和为政之道。
还在战争年代,《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注意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今天“三严三实”的“严以修身”,更是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当代传承。中国有推崇君子人格的传统。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谆谆告诫,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民本情怀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之德”,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契相合。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对的最大危险,其实就是贪污腐败的危险。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关键是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唤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为强大的正能量。今天,诊治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道德失范现象,不妨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健体的抗体,增强人们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的免疫机能,促使人们做到见利思义、义利并举、先义后利。我们这个有着“厚德载物”“重义轻利”传统的民族,有为人类开辟“君子以厚德载市场经济”新境界的“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国学,经过今天“经天纬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博大、深厚的精神家园。
学国学,有助于夯实领导干部为政为官的根基,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修养。今天,应该促进领导干部学国学。(责任编辑/姚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