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孝
摘 要:通过母液与塔顶混合氨气的充分热交换,降低了塔顶混合氨气的出气温度,降低了蒸氨波纹冷凝器的运行负荷,提高了进氨压缩机前的氨气纯度,降低了进氨压缩机前的氨气温度,加热了母液温度,节约了蒸汽,实现热能充分回收利用的降本增效举措,为企业的创新收效提供发展模式。
关键词:蒸氨塔;母液;氨气
中图分类号:TQ11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7-0176-03
1 引 言
目前蒸氨系统经过长期的操作实践和试验结果,蒸氨塔设计不断得到了改进,工艺技术已日趋完善。为提高蒸氨塔顶混合气体的氨气组分,所采用的方案为降低塔顶混合气体的出气温度;采用蒸氨塔顶混合气体余热与塔顶母液进行充分热交换,提高母液温度,节约加热剂用量,降低热损耗,实现节能创新;为此,本工艺路线需要新增设一台热交换器,但在本文中采用的是一个双壳程的管壳式换热器设备。
2 实 验
2.1 实验材料
气囊、电子天平、量筒、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稀盐酸、标准滴定液(0.10 mol/L)、稀硫酸(1: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0.10 mol/L)、甲基橙指示剂、酚酞指示剂、纯水。
2.2 塔顶出气气体组分测定实验
2.2.1 收集氨气方法
采用气囊收集混合气体,首先将空气囊在电子天平上称取质量为m1 g,装满混合气体的气囊在电子天平上称取质量为
m2 g,在气囊中收集好的氨气经过降温、冷却至10 ℃,打开气囊排气阀进行释放氨气,将释放的氨气采用稀硫酸(1:1)吸收;然后称重含有氨水气囊的质量为m3 g。
2.2.2 混合气体组分测定
在量筒中测定该气囊中氨水的体积为V mL;最后测定出该氨水中游离氨的浓度C1 mol/L和固定氨的浓度C2 mol/L。
2.2.3 混合气体组分计算
2.3 在收集氨气混合气体后经降温冷却至10 ℃时氨水中 对游离氨(NH3)的测定分析
2.3.1 氨水中测定游离氨实验步骤
①在氨水中测定游离氨摩尔浓度的检测原理。
②在氨水中游离氨摩尔浓度检测分析步骤。
第一,氨水中测定游离氨摩尔浓度所需要的试剂及溶液
其一,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 000 mol/L;
其二,酚酞指示剂:10 g/L乙醇溶液。称取10g酚酞,溶于乙醇,用乙醇稀释至1 000 mL,无需加水。变色范围:pH在8.3~10.0(无色→红)之间。
第二,在氨水中测定游离氨摩尔浓度的测定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5 mL试验溶液A,置于盛于有15 mL过氧化氢中性溶液和30 mL水的三角瓶子中,摇匀。加入3滴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液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绿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暗蓝色为滴定终点。
2.3.2 分析结果的表述
2.3.3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绝对差值=测量值-标准值,标准值=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3 结果与讨论
3.1 塔顶混合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氨气与水蒸汽的组分
在《纯碱工学》第二版(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主编,3003.12)中“蒸氨过程的气液平衡”中列举了NH3-H2O系统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汽-液相平衡数据,[1]如图1所示。
3.2 蒸氨塔顶混合气体与母液的物料及热平衡模拟计算
蒸氨塔、蒸氨波纹冷凝器、预灰桶及其闪发器的物料平衡及热量平衡模拟计算[2]依据如下。
3.2.1 蒸氨母液技术条件
4 结 语
通过母液与塔顶混合氨气的充分热交换,降低了塔顶混合氨气的出气温度,降低了蒸氨波纹冷凝器的运行负荷,提高了进氨压缩机前的氨气纯度,降低了进氨压缩机前的氨气温度,有利于氨压缩机本体的密封保护;加热了母液温度,节约了蒸汽;提高了进主反应釜前氨气流量计的计量精准度,提高了生产过程事前控制的理论目的,有利于掌握在不同比例下氢氧化镁成长细晶的规律性,增大粒径,提高脱水性能,提高产量,实现热能充分回收利用的降本增效举措,为企业的创新收效提供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纯碱工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2,268-273.
[2]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纯碱工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2,3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