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之比较研究

2016-11-23 14:30杨聂慧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摘 要:就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的比较而言,很少直接的、专门的论述或著作。当然有些文论、著作会提及,但比较意味不浓,没有深入分析;或者像杨东、贾永圣的《生态与生命的交响——袁鼎生生态美学与封孝伦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只是涉及两个领军人物的比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将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生命论美学;生态论美学;相异走向;生命概念;共通互融

作者简介:杨聂慧(1991-),女,苗族,湖南湘西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与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1

一、相异的走向:“个体的生命存在”的文艺观与“整个宇宙关系”的文艺观

生命论美学强调的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作为生命论美学的领军人物封孝伦则颇有建树地提出了“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构成的“三重生命”美学观。生物生命与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人类生命的发展,生物生命、社会生命可能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逝,而精神生命则通过文字符号的记录而形成书籍、影像而永垂不朽。封孝伦还发现,不同的艺术审美起源论中都包含着同一个母题:人的生命需要。总的来说生命论文艺走向了以追求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文艺观。

生态论美学则是走上了另一条殊俗同归的发展道路,即追求把握“整个宇宙关系”的文艺观。曾永成先生指出文艺美学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关注,也是对人的命运的关怀,而这种关注与关怀都是在追求自然生态美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他强调生态论美学的本体、本源应该是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生态性去考察。袁鼎生是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入手,把审美活动看作是一种生态运动。他的生态文艺美学观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整生”、“依生”、“竞生”与“美生”,关注的是作为系统的生态链的生成,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命之间的依生与竞生关系,最终达到一种超循环共生状态。从曾永成到鲁枢元到曾繁仁再到袁鼎生的生态论美学的文艺观都是走向一条强调“整个宇宙关系”的生态发展道路。

二、“生命”概念不同定义

生命论美学注重生命形式,以生命为核心;而生态论美学则注重生命之间的联系,以生命链接的生态系统为核心,这种差异鲜明地表现为生命论美学的文艺观与生态论美学的文艺学观对“生命”的理解上。“美学倘若不在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的地基上重新建构自身,它永远是无根的美学,冷冰冰的美学,它休要有所作为”。这句话表明在潘知常的认知里“生命”指的是个体的、具有能动性。而封孝伦的“三重生命”文艺观重视人的自由发展,研究路径是遵循生命哲学的发展方向,关注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类的生存意义与状态,

并确定就是在精神上追求个体生命意义。生命论美学表现为个体的、普遍意义上理解的个人或者生物的生命,其目的是人的生存与发展。

而在生态论美学中,生命的概念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理解的个人或者生物的生命;而是总体的,受限的,普遍的、整体的、相互依存的。比如,曾永成先生提出“生态论美学要把文艺与生态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称为名副其实的生态论美学,首先就得从人类以及一切的生命存在的生态实际中考察和揭示出这个中介来”。袁鼎生先生的“整生论”美学更注重的是从整体上、系统上分析生命体,关注于生命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生命发展相关的物质系统,总的来说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的探讨与挖掘。生态论美学则表现出宏观的、整体的、多维度的美学思维模式,以生态性为核心,多从文化关注方面入手。

总之,生命论美学和生态论美学由于对“生命”概念的不同理解,走向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具体来说:一个是由个体生命内部而向外走入社会,另一个则是由外在生态特性而向内转化内,重在生态系统之间的生命连接。

三、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间互通性

20世纪90年代,美学研究转向生命美学发展,并且有人把生态美学称为大生命美学。随着环境美学的兴起,文学理论方面出现了它的延伸——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因此可以说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是同根共生的,但是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以个体生命存在价值为起点;另一个则是以整体个宇宙生态系统为起点。

应当看到,文艺学史本来就是由生态论美学与生命论美学等诸多文艺理论组成的。生命美学或者说是生态美学都是在后实践美学的基础上随着环境美学的发展而逐步兴起,并通过封孝伦、袁鼎生等学者的不懈努力而发展、壮大,形成文艺美学研究新方向。生命论美学与生态论美学完全可以在正视对方理论的基础上,互相汲取合理成分、共同完善自身理论。一直以来文艺学都是沿着西方路径走的学科,到了今天随着生命美学、生态美学的应运而生,结合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观逐渐走向富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研究范式。从生命美学到生态美学的美学探讨,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启示。从以往的“求神拜雨”、“人定胜天”逐步过渡到今天遵循规律、顺应自然的美学观,即“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追求,同时也是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最好形式。因此,不断地丰富生命美学、生态美学的内容,形成相对统一的研究范畴以及研究体系、研究原则、审美模式以及中西美学间对比,从而为生命美学、生态美学建立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不仅成为我国文艺研究的热点,更要成为影响世界的文艺理论范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