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城市“里子”:南宁市地下管廊建设探索前行11年

2016-11-23 04:56:14陈飞燕
广西城镇建设 2016年7期
关键词:里子南宁市管廊

文/图_陈飞燕(本刊记者)

制图_刘文杰(本刊记者)

筑牢城市“里子”:南宁市地下管廊建设探索前行11年

文/图_陈飞燕(本刊记者)

制图_刘文杰(本刊记者)

_南宁市长虹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陈飞燕/摄)

2016年8月,南宁市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南宁市首条建成投入使用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是广西开工建设及投入使用的第一条综合管廊。佛子岭路综合管廊的建成投入使用对南宁乃至广西而言具有跨时代意义。

南宁,或者说广西,不再是过去只重“面子”工程塑造城市风貌的城市或省区,而是开始重视城市的“里子”,打造城市良心工程。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这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探索前行

2014年之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还属于少部分城市的自我探索行为。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此后,各地开始大力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相继落地实施。

而事实上,早在2003年,南宁市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研究。两年后,南宁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南宁市市政管廊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迈出了广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组建了南宁城建管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廊公司”),率先引入“特许经营权”模式,授权由管廊公司独家负责南宁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管廊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该公司也是国内大中型城市中最早从事地下综合管廊特许经营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此后,南宁市开始了地下管廊探索建设之路。自2006年至2012年底,通过先行先试,大胆实践,管廊公司自行融资1.3亿,投资建设了2500管孔公里弱电管沟,并分批向专业管线单位提供运营服务。

弱电管沟是采取直埋方式埋设于道路人行道下方用于弱电缆线使用的管道,材质大多为PVC、PE等,为管径约110mm的七孔梅花管或其他形状管道,管廊公司的成立首先实现了这一领域的“三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南宁市的地下管线由原来的各自为政逐步向集中管理靠拢。这也为南宁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013年年初,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开工建设。区别于此前建设的弱电管沟,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采用预制圆管断面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地下综合管廊。此前南宁市已经建设的弱电管沟虽然也将部分缆线收入其中,但需要维修还是得开挖。而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每一节廊管内径2.8米,相当于普通楼房一层楼高,铺设管线支架后,还可容两个成人并行通过,管理维护人员可进出管廊对管线进行维修,真正解决了“马路拉链”和“空中蛛网”的问题。

佛子岭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地下约8米处,分为综合仓和强电仓。管廊内部还配备了照明、监控等设备。管廊管仓两侧安装了很多支架,分别架设通信、电力等管线,综合管仓还铺设了给水管道。

自2013年6月南宁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佛子岭路管廊项目开工建设之后,南宁市又开工建设了国凯大道综合管廊工程等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0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计划建设管廊总长为56.46公里,概算总投资40.59亿元。已建成16.60公里,已完成投资5.29亿元。

得益于早早开始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打下的基础,2016年4月,南宁市成功入围2016年全国地下综合管廊第二批试点城市,在未来3年将获得12亿元国家专项补贴资金,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南宁市制定了地下综合管廊五年项目滚动规划,安排49个项目,总建设规模131.11公里,总投资约100.82亿元。在五年项目滚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市级三年财政资金及年度城建计划、市政设施维护等专项资金经费支出,计划三年内安排25个项目,总建设规模76.96公里,总投资约59.44亿元。

摸清家底

轻点鼠标,登录南宁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平台,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管线的埋深、管径、建设年限以及正在运行的状态。这是南宁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2014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要求,广西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开展城市市政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指导意见》。2015年,广西在全区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从自治区财政安排2300万元,支持全区22个城市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地下管廊前期工作,每个城市可获得补助75万到225万元不等。

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南宁市在2006年、2011年开展城市管线初步普查的基础上,于2014年及2015年系统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通过采取管线数据采集处理、专业审图、普查成果监理及验收、管线跟测等措施把控各工作环节,截至2015年8月,南宁市共完成包括县域范围内875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调查。

普查范围包括南宁市中心城区(快速环道以内)、凤岭片区、仙葫蒲庙片区、安吉南梧片区、高新技术片区、经开区片区、五象片区等14个片区。

普查管线种类涵盖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通讯(弱电)类管、燃气管、军用光缆等共计18种综合管线。地下管线探测总长度1.8万千米,探测明显管线点58.68万个、隐蔽管线点37.33万个,编绘综合管线图4391幅,完成排水防涝设施调查3045千米,检查井7.35万个、雨水篦6.37万个、排水口993处等。

在开展管线普查的同时,南宁市同步开展了“南宁市地下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该平台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入库、数据更新、数据共享应用于一体的系统,包括管线数据质检与入库子系统、管线数据共享服务子系统、管线数据决策支持子系统(WebGIS)、管线数据浏览子系统(CAD)、城市排水防涝子系统、管线数据档案管理子系统等。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够满足未来南宁市地下管线数据维护、监理、查询、管理、分析、三维展示以及动态模拟等多项功能需要,并通过控制管线数据图层、字段、空间范围等权限,可以跨部门、跨网络、跨平台提供管线数据共享服务。

2014年年底,该共享平台通过专家验收。目前,验收后的管线普查成果数据已整理录入,将为南宁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各管线权属单位、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等单位提供管线信息数据共享服务,进一步提高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服务水平。

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共享平台的建设,为实现南宁全市地下管线数据的高度集中与资源共享,为合理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_南宁市佛子岭路地下管廊。(潘兮/摄)

资金难题

南宁市是全区首个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城市,2013年起便开工建设佛子岭路段综合管廊项目,目前南宁已累计建成综合管廊长度16.6公里,资金源自各项目业主自行筹资及市财政资金。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由于建在地下,建造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加之收纳管线种类较多以及需要日常运营维护等原因,造价较高,在南宁市1公里造价在6000万元以上,加上照明、监控等各种配套建设成本约为1亿元。

根据规划,今后5年南宁市将大规模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如此高的投入,单靠财政资金或单个企业自行融资建设,难度巨大。但是,由于管线入廊政策尚不完善、资金回报前景不明朗且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的意愿较低。

因此,如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成为摆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包括南宁市面前的难题。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广西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方案》,鼓励各市要多渠道筹措建设改造资金,除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券、政策银行贷款等途径外,还可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地下综合管廊。

南宁市管廊办有关人员介绍,目前南宁也在积极推进PPP项目落地实施。南宁从12个国家试点项目中选择5条管廊(蓉茉大道北延长线、振邦路、新邕路、金华路和高棠路综合管廊)和3条道路(金华路、高棠路和蓉茉大道)打包采用PPP模式实施,为南宁市管廊建设运维提供资金支持(融资约28亿元)及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现正在按程序推进PPP项目实施相关工作,计划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管线入廊及入廊费用如何收取成为另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5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电力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意见》,提出电网企业要积极配合城市人民政府推进电力管线入廊。城市内已建设管廊的区域,同一规划路的电力管线均应在管廊内敷设。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为地方政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在管线入廊实际操作中,属地管理的管廊运营单位面对的是电力、通信等垂直管理单位,地方运营企业在面对央企时的议价能力很弱。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

对于管廊建设单位和管线主管单位来说,这涉及单独铺管和入廊的成本比较。综合管廊与传统直埋的建设成本计算,以及管廊运营管理费用如何分摊等问题,都还处在探索阶段。

管廊公司运维部经理彭烨表示,管线进入综合管廊的成本不会比各管线单位传统直埋的费用高。以弱电为例,直埋成本约为8万元/公里,运营管理费每年约为2500元/公里/管孔到2800元/公里/管孔,进入综合管廊的入廊租金和运营管理费也参照此水平进行收取。

目前,南宁已完成《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文稿编制,正在按法定程序开展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已将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纳入政府地方定价目录,现正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资料收集、成本测算和相关标准机制制定工作,或将于年内制定出台南宁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

智慧管廊

目前,南宁管廊凤岭北片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负责该片区地下综合管廊的综合监控。在监控中心,除了可以实时查看廊内视频监控、空气质量检测信息、设备状况运转情况、仪表仪器检测数据和动力配电数据等信息外,还可以向廊内发出远程控制命令启动现场附属设备。

凤岭北片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作为南宁市第一个用于综合管廊监控的平台,是南宁市在综合管廊建设领域探索信息化、智慧化管理的第一站。

彭烨介绍,在前期规划阶段,由于缺乏足够多的样本经验可供参考,且各城市地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同,综合管廊投资成本难以做到准确预测。

在设计阶段,存在基础处理方案不尽合理、设计断面未优化、设计各专业之间矛盾碰撞需要修改和市政管线、相关设施设备布局不合理引起的管廊空间浪费等现象,也会引起管廊工程投资成本的增加。

而在工程建设阶段招投标时,工程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和工程管理中因施工管理不完善带来的质量、安全、工期延误,不规范的变更造成的投资增加等也会增加投资成本。

在运维阶段,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的大动脉及生命线,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资金来日常维修、保养,以确保管廊正常运行;同时管廊需要各种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运营安全,也是极大增加了后期运维成本。且涉及各家专业管线单位协同工作,各种传感监控设施对管廊进行环境、安全、运行状态等的监测,众多设备仪器仪表数据采集传输读取,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综合管廊如此多专业、多协同单位的工作环境,必须充分发挥智慧化信息化运维理念。

因此,南宁市提出,通过信息化规划、参数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营理念构思,研究建立智慧管廊信息化建设管理及运营维护云平台,使用这个平台从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维护等全生命周期对综合管廊进行信息化管理,逐一最大限度地把控各阶段中投资成本的控制,实现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保障和后期运维安全高效智能。

按照规划,南宁市将在综合管廊试点项目中尝试采取“GIS+BIM+云数据+物联网技术”打造管廊建养一体化信息综合平台,从而实现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运营维护全过程跟踪,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管理。该平台将是与现有管理流程契合、国内领先的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信息门户,并可实现BIM技术的移动化和云储存。

“项目建成后,无论何时何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式,就可查看与管廊相关的所有信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管廊。”

ZHULAO CHENGSHI LIZI NANNINGSHI DIXIA GUANLANG JIANSHE TANSUO QIANXING 11NIAN

猜你喜欢
里子南宁市管廊
Sam’s Family
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在市政管廊中的应用
团队介绍
安全(2020年2期)2020-04-16 03:45:22
关 公
宝藏(2019年3期)2019-03-28 05:24:16
“看得见的广播”如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8
综合管廊排水系统设计
江西建材(2018年2期)2018-04-14 08:00:23
小城镇公路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9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商界评论(2016年11期)2016-12-01 18:54:38
小议综合管廊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