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茹娜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001)
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道茹娜
(银川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在科技的发展下新媒体和舞蹈有了结合的机会,这相对于传统舞蹈来说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论是在创作上、语言表达上,还是在形式和审美效果上都与传统的舞蹈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以新媒体舞蹈的特点开篇,然后对当前新媒体在舞蹈艺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保障新媒体舞蹈应用的建议。
新媒体;舞蹈;艺术;发展
当前人们对舞蹈的欣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舞蹈动作、节奏、协调性等方面,更多的是整个舞台空间所呈现出的舞者流动、和谐统一的画面。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舞台效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舞蹈的需求,而新媒体和舞蹈艺术的结合使得人们对于舞蹈了解和感知的途径被有效拓宽,使得舞蹈艺术走向大众化成为了可能。
(一)虚拟性。数字技术本身就具有虚拟性,那么新媒体和舞蹈艺术结合之后形成的新艺术形式也就自然带有了虚拟性,这种虚拟性能够虚拟构建出一定的舞蹈环境,采用立体显示技术的影像呈现出更为形象逼真的三维效果,通过感官使观众感知更为强烈,虚拟环境还能够随着舞蹈表演者的变换而变换,这样就让观众有了一种舞者在画中行走的感觉。
(二)互动性体验。新媒体中的交互技术还能够创设出舞者和观众之间交互的氛围,能够在表演当中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例如《超级舞者》,就是利用虚拟技术构建出了3D舞蹈模拟,观众可以通过舞蹈动作及音乐参与进来,并且参与者只需要一个鼠标就能够参与到舞蹈中。新媒体舞蹈使得舞者可以离开舞台去实现舞蹈理想,将心里所设计的舞蹈在虚拟世界中呈现出来,而互动性也使得舞蹈的魅力得到了加强。
(三)舞蹈词汇的多元化。在新媒体艺术下舞蹈本身的肢体词汇和其他的艺术做到了结合,使得词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画卷》中,就是舞蹈和我国传统水墨画的一种有机结合,舞者的肢体词汇和水墨画的词汇结合到了一起,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享受。
新媒体应用到舞蹈艺术中也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最早将新媒体与舞蹈结合应用的是德国,在《不顾一切》中新媒体的影像技术得到了应用,使得舞蹈表演从原本的单一性正式进入到了多元化的时代。电影、电视使得舞蹈的舞台化变成了家庭化及屏幕化,使得一些很少被人关注的舞蹈种类开始被人们所接触和了解。
新媒体应用到舞台的第二个阶段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例如在2011年湖南卫视的《再见我的爱人》中就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所喜爱的邓丽君重返舞台。利用三维技术、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更为真实的舞蹈三维场景,然后通过影像技术将影像投射到舞台之上,使得影像随着舞者的动作而变化,这样就能够将现实和虚拟做到有效结合,使观众能够通过欣赏而得到情感方面的强化。
互动性当前已经成为了很多艺术追捧的话题,在网络游戏舞蹈中这点就得以实现了,前面所提到的《超级舞者》就是互动技术和舞蹈艺术结合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案例。
传统舞蹈从作品的编排到后续的表演投入的成本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新媒体舞蹈利用的是现代高科技,这就使得舞蹈创作的速度和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另外新媒体还将更多的内容融入到了舞蹈当中,使得舞蹈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新媒体的介入下,舞蹈艺术不管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已经实现了很好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影像技术以及交互技术等将舞蹈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呈现给了观众,所以不管是在各大晚会中、还是在舞蹈作品鉴赏表演中,新媒体舞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应用广泛并不是说新媒体舞蹈没有不足之处,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要避免舞蹈艺术过分依赖技术。
在舞蹈创作过程当中舞蹈编导的创作手法和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新媒体可以说给予了编导更多、更新的理念和手法,而要想避免舞蹈艺术过分依赖技术,首先就要求编导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对艺术的创新见解、对新媒体的应用技能;其次还需要舞蹈编导能够将舞蹈词汇在作品当中详尽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新媒体这种新的技术形式要想在不改变舞蹈艺术性的前提下进行使用,那么就对舞蹈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这也是保障新媒体舞蹈更好发展的前提。
新媒体让舞蹈艺术的表现力、视觉效果、内涵更为丰富,让舞蹈艺术走向大众化成为了可能。当前我国的新媒体舞蹈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而面对着新媒体舞蹈发展中最大的障碍,舞蹈编导只有具有了更为扎实的舞蹈基本功、有了创新性的艺术见解、有了应用新媒体的技术、有了能将舞蹈词汇在作品中表达的能力,才能够使得新媒体舞蹈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朱滨.数字影像点亮舞台-试论数字影像在舞台表演中的艺术功能及应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8(7).
[2]盛敏,胡仁荣,黄学通.虚拟现实技术在舞台控制的应用及前景[J].演出场馆建设,2008.
[3]李一凡.数字博物馆与新媒体观.科学与艺术·交叉与融合-2010科学与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J714
A
1007-0125(2016)11-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