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昱博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重庆 404100)
论六六剧作中的媳妇形象
乔昱博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重庆 404100)
剧作家六六通过对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给观众读者展现了媳妇在当代中国地位的变化。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六六不同作品中的媳妇角色,以期对现代女性家庭关系与社会现实等形成独特的认识。
六六;媳妇;婆媳关系;女性传统;当代女性
剧作家六六通过对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给观众读者展现了媳妇在当代中国地位的变化。六六书写的不是偶像剧里不愁吃穿的都市生活,而是柴米油盐的小老百姓的都市生活。这些作品中,婆媳过招,是最耐人寻味的桥段。先来看看六六的剧中,都有着怎么样的媳妇儿。
《双面胶》中胡丽娟容貌姣好,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个有“姿”又有“本”的女孩骨子里就有一种高傲的劲儿。胡丽娟的丈夫是从东北一个旮旯里进入到大城市上海的“侵入者”,他及父母观念深处的东西是做人媳妇者就应该以丈夫为中心,应该多做些家务、克勤克俭。而上海媳妇丽娟并没有这样的观念,她追求的是和丈夫平起平坐甚至有时候凌驾于他之上的那种生活状态。婆婆眼里丽娟根本就不懂得勤俭持家,让这个在娘家是千金的丽娟渐渐失去沟通的耐心与宽容。最终,在亚平的爸爸看病的事情上,一切矛盾爆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李亚平及其父母当然难以容忍丽娟这种上海娇媳妇,家庭悲剧难以避免。《双面胶》这部戏中的人物,都太具有典型性,上海小媳妇的娇媚与精明,北方女人的贤惠与刻板,两种生活习惯,性格脾气迥然不同的人遇到一起,更是以婆媳关系展开,冲突自然形成,让我们对这种家庭关系的认识与感悟更加深刻。
《王贵与安娜》以“孔雀女”与“凤凰男”之间的婚姻生活为主。作为城里姑娘,安娜身上充满了小资情调,希望婚姻如同小说中那么美好,处处充满浪漫气息,最好不要与柴米油盐沾上关系。而王贵与安娜走入了婚姻的殿堂,过起了平淡的日子。这时,一个小媳妇的善良、精明、持家、贤惠在平淡的生活中凸显出来。安娜对王贵家那边的关系的恰当处理,表明她也是个顾全大局的好媳妇。安娜也算是知书达理,不是什么胡搅蛮缠之人,所以在婆婆来之前,生活当中,王贵与安娜之间的一些不相融的生活方式,诸多矛盾冲突也都因安娜的大气与宽容化解于无形。王贵与安娜二人在习俗文化、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他们生活在一起,就是两种观念、两种文化、两种习俗的强行磨合。也是安娜让这种磨合更添了几分温暖和包容在其中。
《蜗居》这部作品中,虽然海萍的婆婆不曾出现过,我们无从想象海萍这个媳妇与婆婆关系具体如何,但从海萍勒令自己丈夫苏淳从并不宽裕的婆婆那儿强借四万块买房款来看,这个媳妇当得不怎么称职,在高房价的压迫下,起码是个有啃老倾向的媳妇。海萍的要强,为生活的奔波,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生活品质的提升,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无意中也给整个大家庭施加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纵观六六笔下的媳妇,胡丽娟、安娜、还有海萍,都不得不在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中,感受爱情观念的急剧变化。这些女性形象身份、文化修养、个人经历多有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统一性的显示,并不影响她们具有相似的主导性格,因为她们置身的社会环境为她们提供了共同的思想特征。
(一)家庭环境比较好,千金个性还不少
小媳妇丽娟在上海长大,她也是家中独女,家庭教养不错,自然刁蛮任性,又不乏南方姑娘的精明能干。安娜,自命清高,小资情调,更是因为有一段美好的初恋经历,憧憬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婚姻。作品中不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女性还是没有受过教育出身于市民阶层的女性,她们共同的性格就是勇敢、泼辣,在琐屑、平庸的生活中追求个性,追求个人存在的权利,靠个人的努力为自己赢得幸福。
现在中国慢慢崛起的这一批年轻人,大都是独生子女,比起旧社会的供养负担,减轻了不少,现在不仅不存在几个孩子吃不好,穿不暖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父母双方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难免出现其他的问题。站在“非我莫属”的角度上,孩子身上少了些担待,多了些个性。在成长的道路上爱情观、价值观等等,实现自我追求占了很大比重。
(二)陈旧观念抛脑后,家庭事业两不误
海萍是一直为生活奔波,为房子、为孩子,最后身兼数职,历经磨砺变得强悍。基本上担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丽娟做编辑工作,走在时尚的前沿。与婆婆每天卑躬屈膝伺候丈夫的时代相差甚远。在男权话语下,女性被塑造成温柔贤淑,克己礼让,相夫教子,服侍公婆的社会角色。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一切都以男子的是非善恶为标准,一生都屈从依附于男子。
六六在作品中大胆书写女性意识。作品中的女性不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她们成了生活的主角。一改以往传统文学中对女性柔弱、温和、被动、顺从的描写,更多看到的是女性的自觉、强悍与泼辣。六六作品中的女性都很现实,她们对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为了生活她们可以放弃一切。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游刃有余地转换着角色。现代女性正是走在一条从经济独立向人格独立转化的道路上。
I206
A
1007-0125(2016)11-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