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鑫宇,胡凡刚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苦厄的修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佛学内蕴
段鑫宇,胡凡刚
(曲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2016年3D魔幻喜剧贺岁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自公映以来,掀起了合家欢大电影的热潮,收获了观众的好口碑。作为反复被改编的超级IP《西游记》来说有着无限的诠释空间,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部影片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美轮美奂的恢弘场景,还有夹杂在故事内核中传达出来的佛学思想底蕴。影片导演吸取之前《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经验,从别出心裁的众生相、一波三折的情节走向以及深层次的价值理念着手,诠释了深厚的佛学文化奥义。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佛学;思想内蕴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作者吴承恩依据佛学思潮构思的神魔小说。作者用具象化的手法表述了从人到佛再到内心澄明的艰难历程,而修佛的最终去向就是佛学圣地——西天雷音寺。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遭遇的种种困境,所遇见的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归根究底都是源自于内心的魔障,是佛教三毒的体现,也是众生心中的贪、嗔、痴等烦恼。[1]
(一)贪念——贪心的八戒
影片中由小沈阳饰演的八戒一出场就别具一格,在众美女间嬉戏玩闹,一身红袍撑着伞翩翩而来,俨然一副奶油小生的嘴脸,一开口就是一股地道的东北味普通话,调皮的性格显而易见。在简短的认师仪式结束后,师徒四人就正式踏上了取经之路,这时八戒如世俗凡人般的好色、贪吃、嗜睡、抢功等特性在影片中慢慢显现出来。在第一次打白骨精时,八戒的注意力就被老婆婆的两个漂亮女儿吸引,正因为如此,师傅才让老实的悟净看紧他,这也看出了师傅对他的无奈。在进入云海国之后,八戒在云海国国王给他们师徒四人举办的庆典中,身边被美女、美食围绕着,当白骨精闯进宫殿时,八戒躲在了桌子下面,等到大家发现白骨精不伤人,他又跑出来抢功保护师傅。从这些举动中就可以看出八戒的贪心,也就体现出了佛教三毒中的“贪”。
(二)嗔念——愤懑的白骨精
影片中的白骨精在原著的基础上多了一层前世的设计,这也就是她怨恨心起的缘由所在。白骨精在影片中表现更多的是对于人的愤恨和对人间地狱的怨气,对于唐僧肉的觊觎只为永世为妖。她在第一次出击俘获唐僧失败后,进入云海国的宫殿跟悟空开始了一次谈判,她想尽办法解决悟空这个麻烦,却不料悟空不受她的诱惑,在她面前叫她“妖孽”,她的愤恨之心再次升起。
(三)痴念——痴傻的悟净
影片中的悟净是一身蓝色的外衣加一副铃铛眼,是师徒四人中的力量担当者。悟净虽在形象上浓墨重彩,但在性格上确实是木讷寡言。在成功认师后,师徒四人进入了一片雾障重重的森林,悟净痴傻地告诉师傅:“这没有路了。”而后师傅几句说教,路就显现出来,可以看出他的木讷性格。之后进入白骨精幻化的房间时,他被师傅派去紧紧盯住八戒,在悟空看清真相打死老婆婆的女儿后,悟净跟着八戒说:“大师兄打死人啦。”从中可见他性格里随波逐流的特质,这种痴痴傻傻的性格也就体现出了佛教中的痴念。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去取经路上遭遇白骨精,诡谲多变的白骨精利用计谋离间了唐僧和悟空,悟空被赶走后成功掳走唐僧,而后悟空受菩萨点化归来救回师傅,唐僧坚守本心牺牲自我超度白骨精感化徒弟,师徒经此一难重新上路的故事。改编后的影片抓住了原著的精髓,故事情节的主线矛盾是“三打白骨精”的正邪冲突,《三打白骨精》中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也就成为影片走向高潮的节奏器,在情节的步步推进中体味到的是打斗中的内在转变,也就是破幻相到度自己的一种直面人生苦厄的修行路。
(一)一打——武力撕碎幻相
影片中唐僧师徒四人走进白骨精设定的幻境林间小屋中,白骨精故意支走所有徒弟,但无奈唐僧被保护在悟空设定的安全圈中。幻化成老婆婆的白骨精提起了自己的伤心往事,好心的唐僧跨出安全圈移步到老婆婆面前,对老婆婆所述遭遇表示真切同情。与此同时,归来的悟空大叫一声,老婆婆晕倒,白骨精魂魄逃逸,悟空追寻之际又两棒打死背后偷袭八戒和悟净的白骨精手下,八戒和悟净大喊杀人。悟空回过头来想起师傅,回到小屋时不由分说一棒将老婆婆置于死地。唐僧对悟空念起紧箍咒,悟空抱头打滚。这是悟空武力撕碎白骨精幻相的第一打,也是唐僧初识白骨精,唐僧已然用自己的真诚让白骨精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貌似无心,实则步步铺垫。佛法里有一个核心教义,就是破幻相。[2]不管是骨瘦如柴的老人还是闭月羞花的美人,其实都是由一堆白骨撑起来的而已。
(二)二打——智斗度化魔性
影片中,完成了林间小屋的打斗,师徒四人进入了一个异域国度云海西国,他们被国王迎入皇宫并以礼相待。在皇宫里,国王将自己国家小孩的失踪归结到白骨精身上,这时白骨精出现约谈悟空,想方设法离间悟空和唐僧,并幻化成小孩亲近师傅,悟空毫无犹豫选择打杀,就算师傅念紧箍咒,他也没放过,将“小孩”一棒打死。悟空的这一举动触碰了唐僧的底线,他被赶出了师门。白骨精在智斗中成功掳走唐僧,这时的唐僧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化解白骨精内心的仇恨,问清楚白骨精的前世并让她不要折磨自己,白骨精心内激烈地挣扎着,就在她准备吃掉唐僧的千钧一发之际,悟空归来了。在这段智斗情节中,虽然白骨精和云海国国王的离间使得悟空和唐僧的矛盾激化,但唐僧在被白骨精俘获时也依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度化白骨精的魔性,唤醒她内心的善念。
(三)三打——本心了悟真知
第三打是整个电影的高潮部分,归来的悟空穿戴整齐八戒带回的装备,和白骨精变身的巨型骷髅进行着一场大战,影片中的特效和打斗动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紧接着白骨精的千年大劫已到,唐僧愿意助其去轮回,不料白骨精却自绝于唐僧体内不愿轮回。为了让白骨精重获新生,唐僧毅然决定牺牲自己,他说:“一世不消,我度一世;十世不消,我度十世。”在这一刻,唐僧了悟了真知,悟空也信任了师傅,所有的隔膜化为释然。唐僧度化了白骨精,让她奔赴轮回的道路,也完成了内心的修行,相信善念能够洗涤各种魔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磨难让师徒四人患难与共,继续西行取经。
如果说《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主线矛盾是“三打白骨精”的正邪冲突,那么副线就是师徒四人之间价值观的冲突,唐僧惩罚悟空的过程就是深化人物性格和主题的“发动机”。影片中唐僧始终秉持着一切向善的法度,用一颗佛心去体悟真知,用一种善念去对待事物,用一种善行去度化众生,从而完成了一场苦厄的内心修行。
(一)佛心——本源于心的心相
“我心即佛”是佛学禅宗的理念,也是贯穿影片前后的一个重要的主旨,即对真相和心相的辩证。《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慧能的观点很好地论证了世间万物的终极智慧要用心去体悟的道理。影片中悟空和唐僧的分歧就在于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悟空有火眼金睛和金箍棒,可以说他能够破除身边一切眼花缭乱的幻相,还原世界的真相。当他看见白骨精对师傅不利时,就会动手打杀,因此,悟空法力再高强也只是看到事物本来的面貌而已。而唐僧虽然只是一介凡胎肉体,眼中所见的妖也只是个寻常人,但在他眼里万物皆有灵性,孰恶孰善,皆是众生,并无差异。即使是恶人和妖也不能随意打杀,只有教化从善,度化魔心才能一心向佛,也只有用心去体悟的道理才能发人深省。
(二)佛法——善因善果的理念
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贯穿着种善因得善果的理念,这也是该片极尽表达的主旨之一。明明知道云海国国王的残暴无良,面对悟空的质问,唐僧还是选择了不能打杀。他平等地给了每一个生命迷途返航的机会,让他们弃恶从善。在他眼里,每一个生命都是有价值地存在着的,都是能够被拯救的,而他的任务就是以自己的慈爱之心去感知每一个生命体,告诉他们要一心向善。
(三)佛性——普渡慈航的境界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小僧取经的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否则过了千山万水,也过不了我自己。”改编后的影片最具灵魂的地方就是唐僧自己的度化,即为度白骨精舍去自己生命的度化,也正因为如此,悟空才明白了师傅内心的慈悲。唐僧身上体现的这种慈悲度化就是一种普渡慈航的至高境界,是一种众生平等、大慈大悲、和谐共生的佛教思想,也是影片所要彰显的终极价值观。
影片的结尾处,唐僧本心了悟真知,他要求悟空“打死他”并超度白骨精让她重归轮回,至此白骨精与唐僧合二为一,两者和谐众生,唐僧化身金蝉子完成了自我的度化。唐僧的慈悲不仅仅度化了白骨精、悟空、八戒和悟净,也让观众领悟到了一种人生的意义,一种普渡众生的终极价值。
总之,在郑保瑞导演、冉平父女以及文宁编剧的3D魔幻喜剧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作为妖精的白骨夫人对于唐僧师徒四人的考验,归根结底是一场苦厄的修行,是直面这个躁动的社会、心灵抵御诱惑的旅程。凡事有因必有果,人、魔、佛性三者共生,都在一念之间,只有本源于心的佛心,用善念去看待万物的佛法,用慈悲的胸襟去面对社会对立面的佛性,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路上充满意义。
[1]宋珂君.《西游记》中的芸芸众生及其佛教文化渊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4-90.
[2]李建东.《西游记》的佛教思想[J].河南社会科学,1997,(2):71-74.
[3]张艳姝.《西游记》佛禅思想考释[D].吉林大学,2015.
第二作者:胡凡刚,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J90
A
1007-0125(2016)11-0092-02
段鑫宇,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14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