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虹
3月,我随着艺术圈里的各路人马像南下的候鸟一样如期飞到香港,为期5天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已成为香港乃至全亚洲一年一度的头等艺术盛会。
巴塞尔艺术展由来已久,在巴塞尔本土创立至今已有47年,之后又开辟美国迈阿密分会场。2013年,Art Basel空降香港,并购原先风评颇盛的“艺术香港”,提升至更国际性的展会,瞬间成为亚洲艺廊挺进国际的首选,每年参展的世界顶级画廊也与日剧增。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汇集了来自35个国家及地区的239家顶级艺廊,为3000多名艺术家提供了展出的平台。
展览第一天下午3点开幕,是不对公众开放的贵宾预览,然而当我2点半来到展场时,整个香港展览中心上上下下挤满了人,让我产生了一种各国俊男靓女穿着华服来赶集的错觉。如果你想认识某位大咖艺术家而苦于平时没有机会,那么来香港艺术巴塞尔现场,多半可以成功偶遇。未及进场,我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好几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
除了遇见心仪的艺术家,还有一大福利是转角偶遇明星。今年的新晋奥斯卡影帝里奥纳多,因热播电视剧《太阳的后裔》再度成为全民女神的宋慧乔,另一位奥斯卡影帝,因《钢琴家》而获最佳男主角的布洛迪,都以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身份,悄悄匿藏在人群中。里奥纳多早已是艺术圈内公认的资深收藏家,有20多年收藏史,去年入选“顶级藏家200强”榜单时,大家伙就激动过好一阵子。
看过热闹之后,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作品。逛艺博会时,我常常会有疑问:我们在艺术博览会上看什么?我们如何分辨一件作品的好坏?我们如何判断一位艺术家是前途无量的新星还是一波大浪过后拍死在沙滩上的泡沫?藏家是如何在众多展品中挑选他心仪的作品?普通公众又能从艺博会上收获什么?
香港巴塞尔更是盛宴中的饕餮,中外最好的画廊,近一百年间全世界的艺术家们不同时期的6000多件作品。除了毕加索、马蒂斯、莫兰迪、米罗、马格利特、安迪·沃霍尔、塔皮埃斯、巴塞利兹、封塔纳、赵无极、大卫·霍尼克等大师作品,同时还可以看到来自国际一线的主流艺术家,如草间弥生、杰夫·昆斯、杜马斯、里希特、达明赫斯特与杜马斯……各种新锐艺术家更是乱花迷眼。有媒体甚至估算过,如果要看完这次展览所有的作品,我们在每幅作品前最多停留2秒钟。这种丰盛从某个角度来说反而成了参观者最大的困扰。
我们平时看到的美术馆展览,经过策展人的梳理,呈现出清晰的脉络。或是一个流派的横向对比,或是一位艺术家的纵向发展。通常看过一个美术馆的优秀展览,我会有一种原来如此或者茅塞顿开的恍然大悟。优秀的展览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位艺术家在历史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可以帮我们理顺一个流派的源起和影响。但是参观艺博会,我们只会留下混乱的印象。200多个展位同时出现在一个空间里,时间空间统统都模糊了,这种混乱,会使人不明白为什么一张白纸也是作品。为什么同样在纸上涂鸦,这一幅作品会和那一幅作品价格相差甚远。美术馆的展览教育我们艺术史,而参观博览会,则是检视考验我们的艺术史知识和艺术直觉。
虽然大众心目中的中国藏家购买艺术品还是土豪行为或是资本操作,事实上藏家却已经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具国际视野。无论是对于艺术家的选择,还是对于艺术品的接受度,都在变得更为包容和更注重学术导向。因此普通大众参观艺博会时,不妨以藏家的心态,像玩游戏角色代入一样试问自己,如果现在我进行收藏,会把钱花在什么作品上?会侧重哪个方向,关注哪个领域?是按照主题,还是按照风格梳理我的收藏脉络?或是专注于某一媒介?这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观展方式。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效应,香港全城陷入与艺术的热恋。各种艺术机构的外围展览和艺术活动在同期开展得如火如荼。组委会专门发一本小册子,指导参观者每日可以参加何种活动。因此,我的参观清单还有被视为香港巴塞尔的外围展,主打年轻艺术亚洲市场的Art Central,展现瑞士收藏家乌利·希克博士(Dr.UliSigg)中国当代艺术藏品精华的M+展览,由白立方画廊和立木画廊联合举办的英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翠西·艾敏在大中華区的首次个展“我哭泣是因为我爱你”。
为我个人观展的最直接感受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像是谈了一场绚丽无比的恋爱,轰轰烈烈,却又令人筋疲力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