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
甜糯的玉米棒,香脆的爆米花,一定会出现在吃货们的菜谱中,谁叫玉米是历史悠久的人间美食呢?但你知道吗,虽然你不会每天以玉米为生,但你一定是每天都在吃玉米哦。这太矛盾了吧?是怎么回事呢?
花
玉米的花很有趣,虽然雌雄同株,但它们不光长相差别大,连住都不住一块。雄花住在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住在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中医用雄花穗来治疗胆囊炎和肝炎。
叶
玉米的叶子窄而长,有茸毛。它的用处很多,晒干之后可以作为燃料,鲜嫩的叶子也被巧手的妈妈们用来做“叶儿耙”。
玉米棒
玉米通常为白色和黄色两种。可是市面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彩色玉米呢?难道是转基因食品?不是哦,彩色玉米其实是一般玉米的变种,就是把普通玉米中基因突变的部分(变色的颗粒)挑选出来再培育,下一代长出来就都是变了色的玉米。彩色玉米只是控制种皮色素的基因改变了,其他的氨基酸什么的都没变。所以它还是五谷杂粮中的玉米,对人体无害。
你一定在吃玉米
你可能会说自己不爱啃玉米,但是我却可以肯定,你一定吃了不少玉米!为什么呢?随便拿一瓶饮料,比如可乐吧,翻过来看看配料表,通常都会有“果葡糖浆”这个东西。它是什么做的呢?葡萄?蜂蜜?都不是,答案是——玉米。
你对“果葡糖浆”这个词可能不熟悉,但是你的舌头对它一定不陌生,这种甜味剂遍布在各种甜味饮料中。今天我们吃的绝大多数玉米都是以这种液体形态出现的,毫不夸张,我们喝可乐的时候就是在吃玉米!
小历史
玉米的历史相当悠久。
在史前时期,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开始种植和食用玉米了。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玉米这种植物撑起了南美洲的人类文明。在玛雅人的文化中,玉米神是非常重要的神明。玉米之于南美人,就像水稻之于东亚人,小麦之于西亚和欧洲人一样重要。
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玉米的足迹也开始伸展到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不同人群的主食。只不过我们现代人吃玉米的方式已经跟古代人不同了。
来吧,一起“嚼”成糖
那玉米是怎么变成糖浆的呢?我们来看看玉米粒儿。最外边是层硬皮,那是玉米的衣服,负责保护玉米,基本上与糖浆是绝缘的。除了外皮,玉米里面又分成了大小两半。小的一半像月牙片,大的一半像马牙齿。这个月牙片叫胚(胚胎的胚),也就是未成年的玉米,将来玉米的身体都是它们变来的。它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个头太小了。剩下的马牙齿就是玉米的胚乳,它们是营养储备库,这里面主要的储备物资叫淀粉。但是淀粉也不甜啊(不信的话现在就去厨房舔舔淀粉),说得这么热闹,结果玉米里面没有果葡糖浆呀?
(喂,你是来闹的吗?)
其实呀,据说果葡糖浆是这样生产的——
哎呀呀,太恶心了!我再也不要喝可乐了。不着急,这也是玩笑话。
现在开始说正事儿。找一粒老玉米放在嘴里慢慢嚼,你会感觉越嚼越甜。那糖是嚼出来的?并不是,重要的是你唾液里的淀粉酶在变魔法,它们像小刀一样可以把淀粉“切开”,将其分解成甜甜的麦芽糖和葡萄糖。我们吃到的果葡糖浆,就是用机器模仿唾液分解玉米的过程加工而来的。
有同学会问了,也就是说果葡糖浆要的只是淀粉而已,为什么特别指定要玉米呢?这没什么神秘的,是因为地球上,玉米的产量最大而已。
发型,换个爆炸式吧
除了变糖浆,玉米还可以变身爆米花,这可是很多朋友的挚爱。柔软蓬松的质感加上甜甜的糖浆和柔滑的黄油,简直是零食中的王者。那么硬硬的玉米粒儿是如何变成蓬松的爆米花的呢?
我们还得回过头,再看淀粉。淀粉在压力很大(930千帕)温度很高(180℃以上)时会变得很软,很容易变形,好似橡皮泥的模样,甚至是洗洁精模样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塑造玉米粒儿的形象。那么和刚才的果葡糖浆一样,也是有人坐在机器里面,一颗一颗把它们捏成爆米花的吗?当然不是!
玉米粒中大部分是淀粉,还有些许的水分。(没错,看似干巴巴的玉米粒儿其实也是含有水分的哦,大米和小米也是如此。)当玉米粒被加热的时候,水也被加热,但并不会马上沸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爆米花机就是个高温高压锅。这个锅里的压力非常大,可以把水牢牢地压制住,不让它们变成水蒸气。没有出路的水分子就跟淀粉使劲地搅和在一起。当爆米花机的盖子突然打开的时候,玉米粒儿中的水会瞬间变成气体,所有混合着水的高温淀粉突然膨胀变成泡沫状,就好像我们打开摇动过的可乐罐样。和可乐泡泡不一样的是,这些淀粉泡泡不会破裂,在出锅之后,因为温度会迅速下降,淀粉便瞬间凝固,变成了固体泡泡。因为泡泡里面都是空的,所以爆米花要比原来的玉米粒儿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