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柳
摘 要:从长安的《多宝塔碑》到陵县的《东方朔画赞碑》,当我们沉醉于《麻姑仙坛记》凝重之趣时,不仅要感叹颜真卿的书体之广,更要欣慰他为后世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宝贵文化遗产。将其早期和晚期的书法风格进行对比,探究颜真卿风格的转变,其中家世、师承、民间书法、社会状况都是影响其书风转变的重要因素。颜真卿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壮美磅礴的书风,把中国古典美学的见素抱朴、大巧若拙等美学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他又在学习前人和古法之中开创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开宗立派,终成一代大家。
关键词:颜真卿;风格;形成;书法
颜真卿字清臣,生于709年,卒于784年,籍贯为琅琊临沂人,这种说法居多,源自与其家族中人作碑。琅琊临沂,是颜氏望郡,家学渊博。到了唐代,士族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很多人依旧重视郡望名声。颜氏家族在唐朝有着名声显赫的声望,其家族的谱学也源远流长,这其中就有我们所熟知的颜氏家庙。
唐中宗时期,约为公元709年,颜真卿出生于长安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勤奋好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曾作为平原太守,于是便有了后人对他颜平原的称呼,因为后来又被封为鲁郡开国公,也有人称他为颜鲁公。颜真卿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殷氏用荻草教他在沙地上写字,后来又得到了狂草张旭的点拨。颜真卿以气节著称,直言进谏、不畏权势,多次遭受排斥打击仍不改其貌。安史之乱中,募兵勤王,以二十万大军横绝燕赵。李希烈反叛,颜真卿前去劝其投降,却被李希烈绞死。
他的书法除得自家家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张旭的指导,用笔纵横驰骋,毫无造作之意。
颜真卿的楷书被称为“颜体”主要是因为他的字体写得大气磅礴,行草作品游刃有余且刚劲多姿,著有《海岳名言》的米芾曾高度评价其作品为雅中极品。他是书法史上难得的多产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犹如他的人格,正直、忠烈、朴实、内美外溢。我们后世所熟知的杨凝式、苏东坡、黄庭坚、董其昌等人作品皆与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密切联系。
一、颜真卿书法风格的演变
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代表作当属《王琳墓志》《郭虚己墓志》和《多宝塔》,此时颜真卿正值壮年,其书法作品就展现出扎实的书法基础,工稳、俊秀、匀称,都是颜真卿早期作品的特点。
颜真卿于741年创作的现存最早的书法作品是《王琳墓志》,观摩此志,可见真卿师法前人,发扬传统,立颜体神髓于欧褚余韵之中。此志用笔劲秀,多方折,结构平整稳重,法度严谨端正,风格秀丽多姿。既有小楷的精整,又有大楷的开张气势。《王琳墓志》是颜真卿受学于张旭之前的书法作品,初显“颜体”倪端。《王琳墓志》全名《唐徐峤妻王琳墓志》,是唐代官员徐峤为其妻书写的。盛唐时期,名门望族为亲友书写墓志,多聘用文章胜手,书法名家。颜真卿出自书法世家,而立之年,必有时名,故在官场磨练数十年,见多识广的徐峤请真卿亲手为其妻书志,大石大字,气势磅礴。
《郭虚己墓志》(751年),写于天宝十载辛卯,此时真卿43岁。《郭虚己墓志》是颜真卿壮年楷书的代表作品,通篇规整统一,结字严谨,再现了郭虚己镇守瓜州时,与吐蕃权贵疆场弯弓、浴血奋战的壮美场面。此碑与《王琳墓志》笔力切近,风格相同,是“颜劲”的成熟之作。
颜真卿于752年创作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亦有人称其为《多宝塔碑》,此碑用笔清劲莹润,一丝不苟,秀丽多姿,字形千变万化而神气一贯,点划千姿百态而中规中矩。明王世贞评云:“此碑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只恨耳。”明安世凤在《墨林快事》中说:“此书最严谨,虽少似拘束,而天全神活自得之趣盎然欲流,故是平原之杰作。”
颜真卿晚期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其风格丰富多变,凝重古朴,寓巧于拙,主要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裴将军诗》《颜氏家庙碑》。
《麻姑仙坛记》(771年),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坛记》,是颜真卿代表作之一。碑文朴拙劲挺,线条厚重平稳,篆籀笔意浓郁,字势开张。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道:“其体法持重舒和,而不局促,《麻姑仙坛记》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由于点画厚重饱满,颜真卿在处理结字时,采用外拓笔法,极力向外扩张,形成腰鼓状。其结构平稳端正,左右对称,质朴厚重,外密内疏,疏密有致,使人有一种活力充盈、气势开张的感觉,布白均匀,形状完整浑厚,有大气充盈之感。
《裴将军帖》又称《送裴将军诗》,是颜真卿众多书法作品中非常特别的一个,此碑帖融楷书、行书于一体,歌颂了裴将军不畏强敌的英勇气概。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裴将军帖》充分诠释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裴将军帖》将不同书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搭配得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在这篇作品中,充分体现了变化与对比,并由此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该帖是颜真卿糅合百家,自成一派,具有自己强烈个性特征的代表作,通篇包含了篆书的圆润、隶书的波折、行书的疾掣、草书的通连。
《颜家庙碑》(780年),又称《颜君庙碑》《颜惟真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立于唐建中元年。碑额由李阳冰书写,颜真卿撰文并书。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是颜真卿晚年代表作之一,极具其晚年书风,比之以往更加端庄朴实,以拙克媚。初看此碑略显歪斜,久观便得其韵味。此作从容大度,苍劲雄健,爽利自如,笔法精熟。鲁公用力至深,风力遒厚,年高笔老,为家庙立碑,“挟泰山岩岩气象,加以俎追肃穆之意,故其为书庄严,如商、周彝鼎,不可逼视”。细心研究,不难发现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在用笔上逐渐变方为圆,特别是在转折处很少再用折法,改用提笔暗过,常常不露笔墨痕迹。
综上所述,参考早期和晚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早期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多数呈现出清新秀丽、工稳端庄、用笔细致等严谨之风;晚期则多呈现出宽博粗放、敦厚扎实、圆浑朴拙之态。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家世对颜真卿的影响
颜真卿三岁时,父亲病逝,家境贫寒,主要靠母亲和舅父抚养成人。舅父殷践猷出自唐代书画之家殷氏家族,“剥削,尤通氏族、历数、医方” ,与贺知章、陆象先、韦述以及颜元孙是好朋友,被贺知章称为“五总龟,以谓龟千年五聚,而问无不知”。颜真卿的母亲殷幼舆,出身陈郡显赫家族,她的曾祖殷闻礼,祖父殷令言,后祖殷令名和父亲殷子敬都以儒学、书法闻名于世。殷氏家族中也不乏书画大家,殷仲容是其中最有名气的。殷仲容曾任工部郎中、秘书丞、申州刺史等官职,最擅长以篆隶之述题写匾额。在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颇具盛名,此时仲容的书画技艺炉火纯青、游刃有余。殷氏家学深厚、世代均有精通书画之人,这也为颜真卿学习书法提供了便利条件。颜真卿在《颜元孙碑》中说:“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人造请者笺盈几。”颜真卿来到舅父家中,他的外祖父见他天资聪颖,于是教他读书写字;外祖父见颜真卿写字时非常认真,一写就是大半天;母亲见儿子如此用功又喜又悲,喜的是儿子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悲的是家里没钱供儿子写字。真卿见母亲为此事发愁,便用刷子蘸着黄泥在墙上书写,这样就能节省下买笔墨纸砚的费用,母亲看到甚是欣慰。《颜家庙碑》中也曾这样记载:“君(颜惟贞)仁孝友悌,少孤,育舅殷仲容氏,蒙教笔法。家贫无纸笔,与兄以黄土扫壁本石画而习之,故特以草隶擅名。”
颜家祖上也不乏文人墨客。颜之推,真卿的五世祖,北齐大儒,书法评论家,我国古代文学家,著有《颜氏家训》一书,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之推提倡的是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反对狂妄自大、骄躁浮夸的学风。
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颜真卿的曾伯祖。师古年少时博览群书,后与颜勤礼、颜相时同时入选弘文崇贤学士。师古对汉代经学史也十分精通,是研究《汉书》的专家。颜勤礼,是真卿的曾祖父,尤善篆隶,精通诂训,官至校书郎。
颜昭甫,字周卿,是颜勤礼的长子,颜真卿的祖父,有硕儒之称,另有记载说他和殷仲容的书法齐名,且笔力在仲容之上。颜昭甫还对金文、钟鼎籀文有深入研究。
颜元孙,颜真卿的伯父,精于训诂,尤善书法,著有《千禄字书》,其中大部分的字又标注了正体、通体、俗体三种写法,同时,书中还对某些形近、音近的字做了区别,可见其广度和深度。
颜家祖上“工篆籀、精训诂、善辞藻、考文学”的优良家风,以及周边亲友的博学多识,宏富藏学,对颜真卿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埋下了成功的种子。他曾在《草转帖》中说:“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如此优良的家族环境,对于颜真卿人格的塑造、风格的形成、学业的发展及审美的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师承对颜真卿的影响
在唐代,帝王对王羲之备加推崇,特别是唐太宗几乎以一人之力将王羲之推到了“书圣”的地位,这就形成了唐代独尊“大王”的局面。再加之唐代去魏晋不远,“二王”法帖真迹颇多,为唐人学习“二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生活在唐代的颜真卿,也同样受到王羲之书法的影响,苏轼从颜真卿的作品中分析到颜真卿是隶属于“二王”体系的,“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秀,字间栉比而不失落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得于书,未易为此言也”。深得颜真卿书法三味的黄庭坚在其书《廉颇蔺相如传》中这样写道:“余尝评题鲁公书,体制无不可人,真行草书隶皆得右军父子笔势。”
颜真卿青年时期学习褚遂良。褚遂良是唐代开宗立派的一代大家,刘熙载称褚遂良是“唐之大教化主”,当时许多书家都受到褚遂良的深刻影响。一些书家能够在吸取褚遂良细腻、宽绰、灵动、疏朗的风格之上加以改进和变化。颜真卿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在学习褚遂良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有取舍地继承和学习,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尽管之后颜真卿师从张旭,但在《述张长史十二笔意》的最后,真卿仍以褚遂良用笔的“如印印泥”和张旭悟出的“如锥画沙”作为结尾。
张旭真草俱妙,极精笔法。在颜真卿登科任职两年后,母亲殷氏故于洛阳。颜真卿在服孝期间结识了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之后,颜真卿两次向张旭求教,深受启发,书艺大进。在颜真卿写给怀素的文章中,真卿这样说道:“夫草稿制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使以妙用。迨乎伯英,尤善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心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模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张旭这种学书传授的精神,使真卿拜师学艺的决心更加坚定。
约在天宝五年(746年),颜真卿第二次到洛阳向著名的草书大家吴郡张旭学习笔法。此前,颜真卿也曾在长安跟张旭学习,但未得其真传,故有此行。张旭能诗,与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并称吴中四士。仕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常醉酒草书,“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杜甫《饮中八仙歌》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一次颜真卿在洛阳住了一个多月,以九丈尊称,日日讲论,临行之前恳请张旭传授笔法要诀。张旭平时不肯轻易传授,这时考虑许久,才答应颜真卿的请求,传授真草的笔法。张旭就从钟繇所说的笔法十二意中提问,让颜真卿谈谈个人体会。笔法十二意含平、直、均、密、锋、力、轻、快、决、补、损、巧、称十二字,本无详细解说,颜真卿一一答毕,张旭认为所言近之,加以指导,最后告以“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用笔秘诀。张旭说自己起初不能领悟,后来在江边见到沙地平静,顿生在沙上写字的念头,于是用刀锋画沙,从而悟出用笔需藏锋,这样点划沉着、力透纸背。于是真卿将这次谈话详尽地记载下来,题为《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几年后,张旭去世。
张旭的谆谆教诲,真卿都牢记在心,使真卿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在思想上给真卿埋下了勤奋努力、善于观察的种子,为真卿以后的书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卿后将张旭的笔法精神总结整理出来,成为后人认知何学习唐代书法的一篇书学理论,即《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真卿在得到张旭笔法十二意之后又进一步请教如何能够得齐于古人,以求见贤思齐。张旭回答说:“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
无论从用笔、结字还是平时生活的悉心观察,张旭教给颜真卿的不只是如何写好字的方法,而是为颜真卿指明了一条道路,一种生活态度,一个人生哲理,勤奋、善于观察、用心体会身边的人和事伴随了真卿一生。
(三)民间书法对颜真卿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摩崖刻石,其中主要有“墓志”“造像”“摩崖”等形式,《泰山金刚经》《曹植庙碑》就是其中的代表。《泰山金刚经》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一方摩崖刻石,此碑位于山东泰安县,以圆笔居多,虽然是隶书但其中具备篆意草情,波画较少,结字中大量运用笔画增减的俗体字,风格朴实厚重,雄浑伟岸。《曹植庙碑》又名《曹植碑》,位于山东东阿,通篇共22行。墓碑主人正是曹操之子曹植。他才高八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此碑正文也夹杂篆隶和许多俗体字,错综变化,浑然一体,用笔遒劲丰腴,别开生面。
然而就在天宝十二载(753年),颜真卿奉命到平原郡(就是今天的山东德州地区),此时颜真卿45岁。魏晋南北朝的诸多碑刻就在山东境内,想必在此处当官的颜真卿也曾见到这些碑刻,而且从颜真卿晚期作品中的磅礴气象也不难看出这些摩崖刻石的端倪。康有为说:“颜鲁公出于《穆子容》,《曹植》,其古厚磐礴,精神体格,悉似《穆子容》,又源于《晖福寺》也。清臣浑劲,又出《圆照造像》,钩法尤可据。”沙孟海先生指出:“对于颜真卿书体的渊源,值得研究探索一下。我认为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若经》《隽敬碑铭》《曹植庙碑》。”颜真卿晚期作品的大气磅礴似乎也和这些摩崖刻石如出一辙。
安史之乱以后颜真卿的仕途并不如意,他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遭贬以后,他寄情于山水,沉湎于诗文,依托于佛道。当颜真卿途径江西九江时,与熙怡律师交好;游览庐山西林寺时,向弟弟的阿阇黎法真律师请教佛学真谛;在杭州游玩时,他与唐代诗僧皎然密切交往;在赣南地区,他和大明寺的五世禅僧岩俊友善;他对谢灵运译经的壮举十分崇拜,又仰慕刘宋时期沈真乘居士礼拜佛祖的行为。佛教对颜真卿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生活和精神层面,也同样影响着颜真卿的书法。启功先生认为:“《多宝塔碑》书体结构严密,匀整,风格秀媚多姿,更多地保留了写经的书风。”由此观之,颜真卿一直注重对于民间书法的学习。
(四)社会状况对颜真卿的影响
唐代有开放活跃的思想,强大昌盛的国家实力,活泼轻松的政治气氛,以及愉悦祥和的艺术氛围,这些都构成了“盛唐气象”的主旋律。而颜真卿青壮年时期就成长在这伟大的时代里,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给青壮年的颜真卿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博采众长,勇于创新,都是颜真卿成为一代宗师不可或缺的品质。在平定叛乱中,他不畏强敌,为国献身;在书法艺术上,他积极探索,深入学习,冲破“二王”对唐代书法的束缚,直追先秦篆籀笔意,取法多样,广受博取,形成个人独有的宽博大气之风。就在这开元盛世,颜真卿以校书郎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涯。这是唐朝并没有大规模的图书改编活动,校书郎也颇为清闲。闲来无事,颜真卿翻检隋朝陆法言与自己祖上颜之推等人所定音韵的著作《切韵》为本,想在此基础上编成一部大书。在编书之余,他也作些诗文。此间结识了新朋友,诗人高适就是其中之一,两人常有诗词来往,意气相投,有大志、重气节。
玄宗时期的审美风尚对盛唐书风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而已兴起多时的篆隶之风此时更加兴盛起来,篆书家李阳冰,隶书家韩择木等一批篆隶家都在开元、天宝时期活跃起来。这时篆隶的复兴与盛行不是偶然的,是复古精神的表现,也是对南朝初唐以来“二王”书风的艳美流媚的一种反叛。当时张旭书风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他的书法取法高古,一扫初唐以来对王书、褚书为宗的单调纤细、只得形势法则的书风,开创了适应于盛唐时代的充满激情的大草书。而颜真卿就继承了这以方向,并把这一书风推进发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
参考文献:
[1]黄本骥.颜鲁公文集[M].北京:三长物斋出版社,1996.
[2]严杰.颜真卿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苏东坡.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苏东坡题跋·卷之四[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4]黄庭坚.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山谷题跋·卷之四[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5]欧阳修,宋祁.旧唐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6]仇兆鳌.杜甫诗注(下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7]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北京:国家图书出版社,2004.
[8]沙孟海.沙孟海书论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
[9]启功.书法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6.
[10]朱关田.颜真卿年谱[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8.
[11]朱关田艺术巨匠颜真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1.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