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应用OTC镇痛药

2016-11-22 12:20陆基宗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麻醉性成瘾性镇痛药

陆基宗

解热镇痛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之一。解热镇痛药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和应用数量仅次于抗生素,故其合理应用的问题非常重要。据粗略统计,全国每年销售这两种药达250亿片,即13亿中国人每年人均20多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进入更年期后,不少老年人(特别是妇女)出现莫名其妙的头痛、关节痛和腰背痛等症状。许多老年人“遇痛即止”,长期服用镇痛药。镇痛药一能抑制“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缓解伴随疼痛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二能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E)的产生,并抑制可扩张肾血管和肾血流量的前列腺素E2功能,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且NSAID(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能引起细胞免疫异常,主要是T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引起肾损害,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导致肾功能障碍。

老人长期滥服镇痛药,不但不能治疗疾病,且容易导致多种毒副作用,特别是“成瘾性”,严重有损健康。传统药学认为,一般解热镇痛药在药理学上归属于“非麻醉性镇痛药”,认为无“成瘾性”。然而几十年来药理学发现,像阿司匹林、消炎痛和布洛芬等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滥用也会形成“依赖性”和“成瘾性”,危害性极大。

笔者就几十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谈谈老年人应用OTC镇痛药的种种误区。

误区一:不懂得长久使用有害不论何种镇痛药,如不经医生指导,长期随意服用,不但会掩盖老人的已有疾病,贻误诊断,而且会导致多种毒副作用。

误区二:腹痛老人滥用镇痛药腹腔里有很多重要器官,腹痛时并不知晓到底是哪个器官出了毛病。滥用止痛片虽暂时缓解疼痛,但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有些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如阑尾炎的腹痛可继发坏死和穿孔及腹膜炎等,可危及生命,其最初的表现都是腹痛。

误区三:自以为“我是常年低剂量服用,不会出问题的”镇痛药没有“安全剂量”,千万不可随意乱用,否则会造成一系列毒副作用,且会成瘾。因常年应用的镇痛药会在体内“蓄积”,积累多年后达到某一“阈值”(即极限)后也会导致中毒、成瘾。

误区四:不懂得“遇痛即止”危害很大遇痛即止易掩盖病情,造成诊断困难。疼痛是许多疾病常见的症状,剧烈疼痛常引起失眠或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应用镇痛药能缓解疼痛,可使老年人得到暂时的“安宁”。但疼痛的性质与部位,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遇痛即止”可掩盖病因,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遇痛即止在解除疼痛的同时,也使伴随疼痛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如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减轻,从而使疼痛易于忍受,于是老年人更加乐于应用,长此以往,机体会产生“成瘾性”。

误区五:不明白久用止痛药后的多种不良反应各类镇痛药都有若干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诱发胃肠道溃疡和胃肠道出血,或诱发“阿司匹林哮喘”;消炎痛具有较好的退热、止痛作用,但有消化道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胃出血和胃穿孔,且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布洛芬可有胃部不适、隐性出血、腹泻、呕吐及眩晕等……故对有哮喘史、过敏史和胃肠道疾病史者,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尽量不用)镇痛药。

误区六:老人服用止痛药期间仍然饮酒药理学确认服解热镇痛药期间饮酒,其毒副作用加倍。目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芬必得)等,它们本身会加重胃黏膜的损坏;而吃药后再喝酒,它们与酒精双重“协同”作用,共同损伤胃黏膜,会引起胃溃疡、胃出血和胃穿孔。故服镇痛药期间,要滴酒不沾。

误区七:不懂得镇痛药有“成瘾性”吗啡、杜冷丁类麻醉性镇痛药有很强的止痛作用,但有严重的“成瘾性”。成瘾后会迫使患者常常使用,如停药则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和呕吐腹泻甚至虚脱等。故其只适用于晚期癌症疼痛及严重的刀枪类外伤剧痛的治疗。对于一般性疼痛,绝对禁止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猜你喜欢
麻醉性成瘾性镇痛药
中国游戏市场依托免费的成瘾性游戏,北京新规能杜绝未成年人玩游戏吗?
成瘾性物质致肠屏障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子游戏成瘾形成机制及控制方法研究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滥用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主要危害及防范措施分析
什么是药物依赖性?
服镇痛药六误区
中医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利用和分析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我院2012–2014年麻醉性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