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网箱零投喂培育1龄鱼种探索

2016-11-22 02:19徐雪英王小林沈振华杨建忠
水产养殖 2016年11期
关键词:鳙鱼夏花蓝藻

徐雪英,王小林,沈振华,杨建忠

(1.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 苏州 215000;2.江苏省太湖渔管办,江苏 苏州 215000)

大水面网箱零投喂培育1龄鱼种探索

徐雪英1,王小林2,沈振华2,杨建忠2

(1.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苏州215000;2.江苏省太湖渔管办,江苏苏州215000)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对沿湖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江苏省、市各级地方政府投巨资开展了关闭污染企业、农村河道清淤、太湖水体清淤、人工打捞蓝藻、放养水葫芦等工程项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阻隔和切断太湖藻类生长所需营养盐的供应链,在短时间内扭转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的局面,历经数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权威部门的监测数据来看,太湖蓝藻密度仍然在较高的水平。渔业部门在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中积极主张“以渔净水”的生物治理理念,利用放流鱼类摄食和滤食天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并通过生物转化,将集聚在藻体和有机碎屑中的营养元素转移和固定在鱼体中,最终通过渔民捕捞活动将之移出湖体。大规模放流需要大量的鱼种,针对这一现实,笔者自2013年起开始探索在太湖天然水体中进行网箱零投喂培育一龄鲢鳙鱼种,为太湖大规模放流开辟一条鱼种来源的新途径。现将该方法简介如下。

1 网箱培育方法

1.1实施地点

选择风浪较小、具微水流、浮游生物量较高的梅梁湖、竺山湖水域作为项目实施水域。

1.2网箱制作材料和规格

采用网目为1.5 cm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网箱规格为10 m×6 m×3 m。每个网箱用6根镀锌管桩固定,每两个网箱设为一组,每10组为一排,排与排之间距离40~100 m。为防止大型漂浮物挤压和损坏网箱,在网箱区周围设置网栏保护层。为防止船只误撞而造成损失,在网栏桩上安装一定数量的太阳能电子闪烁灯。

1.3放养时间及密度

放养时间为每年的7月份。放养规格大小与所使用的网箱网目相适应,以所放养的夏花鱼苗无法逃逸为标准。笔者选用600尾/kg的夏花进行放养,鲢鳙鱼夏花比例7∶3,放养密度每箱1万尾。

1.4日常管理

1.4.1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委托中国水产科学院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养殖区水质的常规参数:浊度、pH值、溶解氧(DO)、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磷酸盐、浮游生物密度及种类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对鱼类肠容物进行鉴定分析,摸清鲢镛鱼种所摄食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比例及消化吸收程度。

1.4.2定期测定鱼种生长情况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检测,检测情况见表1和图1。

1.4.3日常维护做好巡查工作,根据太湖的水位变化及时调整网箱的高度。清洗网衣,防止藻类大量附生导致网眼被堵塞。及时打捞死鱼防止水质污染,打捞漂浮杂物防止网箱受损。

1.5产出情况

网箱培育鱼种于次年1月份进行验收过秤并就地直接放入太湖。2015年,网箱平均产量为451.76 kg/箱,其中单个网箱平均产鲢鱼340.63 kg,鳙鱼111.12 kg。见表2。

2 讨论

2.1夏花放养时间

夏花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苏南地区鲢鳙鱼夏花放养时间在6—7月。根据笔者的实践,夏花放养时间越早越好。最佳方案是与育苗场签订购销合同,进行鲢鳙夏花早繁培育,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放养工作。

表1 2015年网箱培育鱼种生物学指标均值数据测定表

2.2网箱设置密度

设置网箱密度不宜过高。2013年,试验性探索设置了10只网箱,由于水流充分、饵料丰富,生长速度快,箱产量高达590 kg。2014年,培育鱼种的规模扩大,网箱数量增加到400箱。由于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水流趋缓、网箱水体交换不充分,藻类饵料生物量供应相对不足,所培育鱼种前期生长速度尚可,但随着鱼种规格的不断增加,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2015年,设置网箱的排间距离从原来的40 m提高到100 m,鱼种生长趋于正常,所培育鱼种的规格和单箱产量均达到了设计水平。

图1 网箱培育鱼种体质量均值变化趋势

表2 2015年养殖区网箱鲢鳙鱼种产量情况表

2.3网箱网目大小

网箱网目的大小决定放养夏花的规格大小。理论上,网目越小可放养夏花的规格就越小,放养时间就可以大幅度提前。但是,太湖自然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巨大,附着的丝状藻类生长十分迅速,网目偏小极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堵塞,在无水流和风浪的时候常常会形成一个近似的密闭空间,缺氧浮头现象随之出现,严重影响鱼种的生长速度并极易造成箱内鱼种大批死亡。通过3年的试验筛选,太湖内选用1.6~1.8 cm网目的网箱较为适合。

2.4放养夏花鱼苗的密度

在太湖水体正常溶氧水平的前提下,决定网箱夏花的放养密度因素有两个。一是作为饵料来源的浮游生物量大小。夏花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体中浮游生物量的丰歉来确定,浮游生物量大可适当提高放养密度,反之则应降低放养密度。二是根据太湖放流所需鱼种规格来调整放养密度。太湖放流规格一般控制在尾重0.1 kg以上,根据实践得出太湖放养的密度宜在每箱8 000~10 000尾之间。

2.5鲢鳙鱼混养比例

鲢鳙鱼在食性上具有差别,混养能够充分地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实践证明,鲢鳙鱼混养网箱的单产高于单独品种养殖网箱。太湖鲢鳙鱼混养比例控制在7∶3~6∶4范围内较为合适。

2.6网箱套养其他品种

在太湖天然水体中设置网箱,网衣上悬浮物沉淀附着和丝状藻类附生现象十分严重。采取人工清洗网箱的方法劳动强度高,而机械清洗对鱼苗的损伤程度高,两种清洗方法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经济也不实惠。我们尝试通过在网箱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草鱼、团头鲂和鲴鱼等办法,依靠其特有的摄食特性来摄食附生藻类。试验发现,套养黄尾密鲴的效果最好,套养草鱼对附生丝状藻类的抑制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黄尾密鲴的鱼种供应途径单一,最后确定以1龄团头鲂作为网箱套养的首选品种,较好地解决了附生藻类对网箱养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 小结

3.1生态效益明显

网箱零投喂培育鱼种的全过程中不投喂任何外源性饵料,鱼类生长所需饵料完全依靠太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其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治理太湖污染原理相符合。整个培育鱼种的过程就是降低太湖的浮游生物量和转化固定太湖总氮磷的过程,这与其他治理太湖污染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想达到的目标是一致的。二是对降低蓝藻密度、抑制蓝藻暴发有积极作用。鱼种培育的季节正好与蓝藻生长高峰期相吻合,通过养殖鱼类的摄食并消耗水体中的蓝藻可以起到明显的抑制蓝藻繁殖生长作用,对防止蓝藻暴发具积极作用。从对鱼种肠容物检测可以发现,鲢鱼肠容物中的蓝藻占浮游植物的数量百分比达97.93%、重量百分比为60.54%。鳙鱼的肠容物中蓝藻占浮游植物的数量百分比为97.32%、重量百分比为47.51%。鲢鳙鱼对蓝藻的一次和二次消化率分别可达36% 和60%。结合相关的研究知道,鲢鱼增长1 kg能消耗天然饵料18.02 kg,鳙鱼增长1 kg消耗天然饵料13.8 kg。以此计算,试验项目7—12月份间所消耗的蓝藻重量约为829 t。值得一提的是,鲢鳙鱼所消耗的蓝藻是水体中具繁殖能力的活体蓝藻,而目前人工打捞的蓝藻大部分为漂浮在水面、无繁殖能力的衰老藻体。三是延长了鲢镛鱼对太湖藻类的抑制性摄食时间。太湖每年开捕时间在9月1日,由于鲢鳙鱼极易捕捞,在现有的捕捞强度下,一个月的捕捞量可占总存湖量的85%。每年10月份以后太湖里的滤食性鱼类急剧减少,而网箱培育的鱼种可以确保太湖水体中保持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持续的发挥其滤食抑藻的功能。与市场采购鱼种放流相比较,网箱零投喂所培育的鲢镛鱼实现了终身依靠太湖天然饵料生长,延长了放流鱼类对太湖藻类繁殖生长的抑制性摄食时间。

3.2经济效益突出

与池塘培育鱼种相比较,网箱零投喂培育鱼种省去了在饵料成本、防病成本、增氧成本以及池塘租金成本等方面的投入,因而其培育出的鱼种成本较低。据测算,网箱零投喂培育出的鱼种成本是池塘培育鱼种成本的三分之一。同时,网箱所培育的鱼种避免了并塘、运输、搬运过程所引发的各种机械损伤,成活率更高。由于适应了太湖水体环境,逆河逃逸率相对较低,其生长速度比外源采购鱼种更具优势,对提高太湖渔业总产量具促进作用。如果从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角度来考量,以鱼类滤食抑藻与太湖清淤、人工打捞蓝藻和种植水葫芦等措施相比较,其抑藻持续的时间更长,投入成本更低。

3.3社会效益巨大

从为太湖提供放流鱼种的角度出发,网箱零投喂培育出的鱼种从1月份开始进入太湖摄食生长,至9月份通过捕捞的形式将鱼体中积累的营养元素移出湖体。大量的商品鱼为沿湖周边市场提供充足的水产品货源,由此延伸出休闲业、餐饮业、旅游业、加工业等与商品鱼有关的产业链,为社会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巨大。

我们认为,太湖实施网箱零投喂培育放流鱼种,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实现多赢,是目前生态治理太湖污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适合在其他富营养化程度偏高的大水体中推广应用。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1.009

(2016-08-14)

猜你喜欢
鳙鱼夏花蓝藻
夏花物语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针对八月高温蓝藻爆发的有效处理方案
咿呀
端庄与夏花的沦陷
深水钓鲢鳙鱼的优越性
选对钓点钓鲢鳙
南疆地区河鲈人工繁殖及夏花培育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