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现实与终极之问
——评冯娜《寻鹤》

2016-11-22 02:45刘波
文艺论坛 2016年13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梦境现实

○刘波

梦境、现实与终极之问
——评冯娜《寻鹤》

○刘波

初读《寻鹤》,我想当然地认为它是一篇科幻小说,但后来发现它并不属于类型文学。它的语境,更贴近当下现实,甚至就像一个“中国故事”的现代切片。可冯娜注重的是内在情绪在文本中流动的节奏,她微妙的叙事更具撕裂感。人之困境往往就在这不经意中发生、发酵,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去辨析,各种悲剧就在生活中竖起了一道道屏障。冯娜或许并无意于去安排每一个角色的归宿,但他们就朝着既定方向走向了各自的迷津。《寻鹤》不是在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相反,它很可能是反故事的,它将自我救赎的意义转化到了对氛围的营造上,前面虽有调侃之意,但整体上是压抑的、低沉的,我们在体验与感受中所获得的,很可能就是现实的虚无。当科技与人性走向了极端,人所遭遇的就不再是虚无,而是更为切实的恐惧。如果我们越来越缺乏安全感,除了各种意识形态原因之外,也许和人性在这个时代被部分扭曲有关。《寻鹤》就是处于这种两难困境中的文本,这并非说它是失败的,其两难恰好见证了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往往通向艺术的混沌。这篇颇具幻想气质的小说,或许在形式上要有一个艺术家的主角,然后再配以新颖的结构,足够时尚,足够孤独,也足够幽暗。仅是标题《寻鹤》,就像是一个寻找洁净德性的象征。当这篇小说被写完时,我觉得冯娜可能已经被惊得浑身冰凉,因为她被自己震憾到了,也被自己感动到了。她在落笔的那一刻,故事已经导向了我们未知的神秘,这种神秘可能科技也难以解释,否则,她也不会以如此充满困惑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那么,她这篇小说在什么意义上是成立的?不属于纯粹的科幻,又和我们所惯常理解的爱情小说大异其趣,她只是在个人经验中纳入了被我们所忽略的潜意识存在。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魔幻性好像也正符合冯娜在小说中反复涉及的梦境。然而,梦境的天马行空和那些片断式的蒙太奇记忆,会如同电影回放般一一映现吗?可我们读到的是一个有着严密逻辑关联的日常故事:插画师孟瑜和网游设计工程师贾许,这一对年轻夫妻,搬到了一个科技新贵们聚集的住宅小区,他们的生活平淡如常。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孟瑜,有着典型的艺术家生活格调,出版社有活干时就干,没活干时,她就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以小区喷泉作为灵感源泉创作了一面墙的画,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提示,但或许就是这种平静的生活下面,却潜伏着奔涌的激流。

孟瑜的小资生活,是平时到小区里吴菲菲开的咖啡吧消遣,这也是很多艺术家所持有的格调。在一次无聊的泡吧时,她遇到了小区搬来的新住户宋皓,这位神秘的摄影师开始介入了她的生活。在吴菲菲看来,这可能会引起一场秘密的婚外恋,故事似乎也可朝此方向发展,然而,作家并没有那样做,她选择了另一条让我们无法捉摸的路径。当科幻、梦境、想象出现时,这篇小说已不再像卡佛那样靠一股内在情绪去隐忍地贯通叙事,她以不可知的力量穿越了一个俗套的故事。我相信,接下来,那一连串被偷走的记忆,不仅对主人公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同样也影响了我们阅读的心绪。

我们的生活或许就在被如此怪异的世界所改变:被科技所改变,被情绪所改变,同样也被自己的心理所改变。当孟瑜在生活中找不到来自另一半的精神安慰时,她必定要向外界寻求继续生活的可能,然而,道德感让她无法越界,她只好选择怀旧——突然决定回老家看看,并顺便旅游一趟。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理由,可当她被宋皓告知自己订错了机票时,一切放松与发泄的梦想都破裂了,接着所遭遇的一系列为记忆与梦境所煎熬的场景,也让她欲罢不能。她的生活被什么所绑架了?欲望还是无聊的荒诞,孤独与无尽的不满足?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吊诡,它常被悬置在无所依傍的空无中,我们所寻找的,无非就是支撑自己活下去的那根救命稻草。它可能是物质意义上的,也可能是人性中至高的责任与善。

当孟瑜怀旧而又从丈夫贾许身上找不到安慰时,生活的轨道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如同冯娜在小说中借孟瑜所感慨的,“现实已经如此乏味了,谁还稀罕去建设一个新的虚拟世界呢。”这是对网络智能游戏的讽刺吗?在现实中可能如此,但事实上未必这么简单,否则,何以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些智能游戏上呢?它必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多少人从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和动力,这种虚拟世界里恰恰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获的满足与快意。

我愿意在这个意义上来肯定《寻鹤》的合理性,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向度:新的虚拟世界可能侵占我们的现实人生。如果说之前这样的假设只是一种虚幻的认定,那么,后来所发生之事,似乎正逐步印证虚拟世界的可行性。当想象变成现实,这是否是一种未知世界的必然?它在偶然性中出示的那些细节,可曾一一浮现于我们的记忆中,然后在现实世界里得以被验实,被落实。如果说小说的前半部分还只是一场小资们所遭遇的美丽邂逅,那么,后半部分才真正触及了现实的破碎与寻找的无望。此一转折发生在宋皓出现之时,这是谁的安排?作者的意图,还是上帝的旨意?在孟瑜看来,他像是一个突入其来的私家侦探,而贾许只是一道被安放在她身边的程序。实际上,宋皓的出现和对贾许日常行为的回忆,让这篇小说进入到了一个既定规则:他们必然会改变女主人公的生活。当然,宋皓没有以婚外情的方式走近孟瑜的人生,而是以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双重身份征用了孟瑜。也即是说,孟瑜的生活被其侵入了,这才有后面更多无法解释的隐秘事件。

我们是怎样被虚拟世界控制的?小说中并无明确的交待,但更多网络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表面的平静,并逐渐对以前的“怪异”生活有了一个清晰的回应,尤其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也验证了之前的“预测”。以此来看,我们可能都处于一个虚拟世界的终端,只不过有的成为了事实,而有的则被幻化了,屏蔽了。记忆被窃取,成为了他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置换看起来很荒唐,但当孟瑜在“黑色的匣子”里看到自己的梦境变成现实却又无法靠近时,那种痛苦可想而知。“各种时空交叠出现,我的童年、我的绘画、我去过的地方……我像是身处一场大梦,但它们那么真实,是压缩了的我的真实生活。”一旦我们的生活遭遇篡改,这样的梦境并不显得美好,很可能就是一场噩梦。孟瑜的反应就如同身处噩梦之中,欲触摸而不得,欲感知却无力,“这些突如其来的幻景让我虚脱。但它们又确实是我真实经历过的生活。”人生的密码被破解后,那些过去的场景如镜头般一一再现,这会导致人对生活和记忆本身产生怀疑:吴菲菲实有其人吗?胖子、眼影女郎、穿POLO衫的小子,“他们好像和我一样每天复制着同样的生活,不知道这些都是出自我的记忆还是别人的想象。”生活的规则被打乱了,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于是,更多的疑虑和困惑出现了:“如果我是真实的人,那是谁在侵蚀我的记忆,谁在复制我的梦境?”“是谁给我植入了这些记忆,让我追着这样的幻景生活下去。既然人类还有记忆,他们为何要虚拟和复制这样的生活?”这些追问更像是终极之问,就像有人时常追问“我是谁”,这几近于能将人逼进死胡同。它既是科学之问,更是哲学之问,同时也是人生之问。

对于孟瑜的追问,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的宋皓,以其亲身经历道出了这样的缘由:“人类记忆伴随着其他生命的不断灭绝也在逐渐消耗,如果没有大量的人工智能模拟、交叉重构,人类生活也就要随之灭绝了。这就是我为什么拥有你诸多梦境的原因,我发现自己的记忆不断消失的同时也在被不断改造,直到我从你的梦境跟踪到了这里。”或许宋皓的一番话能够部分地解释他何以出现并跟踪孟瑜,因为他事先就已经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的出现改变了孟瑜的生活,也揭开了蒙在这一事件上的神秘面纱,面纱是揭开了,但真相并未水落石出,人的困境依旧。

当孟瑜问:“那你知道你自己到底是谁吗,你从哪里来?”宋皓苦笑着回答:“我追踪具有相对完整的人类记忆的‘人’,我想让你们帮助我,告诉我,我是谁。”然而,他仍然未能解决自己“何去何从”的问题,只不过他将这一问题转嫁到了孟瑜身上,让两个人来共同承担这种“为人生”的痛苦。至少孟瑜在试图唤醒自己,让自己从梦境中解脱出来,她是否成功了呢?一切都未可知。可宋皓何以又是宋皓,他的回答更像是自言自语,“‘皓月朗朗’的‘皓’,这也许只是一个千年前的讯息重新编程。我只会这样介绍自己。”这样的介绍耐人寻味,且越发将这种终极之问延伸到了一个没有边界的远方,足以让我们去遐思,去想象,去为他的来龙去脉寻找更合理的解释。

孟瑜以自我的清醒试图终结这场意外,她返回到家中并用钥匙打开门时,一切都变得异常诡异而宁静。“我看见手腕上的表停在了一个小时以前,我感到我的手像人类一样在颤抖。”这是一个多么丰绕的结尾:她出去的一个小时,时间都停止了,难道这场不成功的回家之旅注定就只是一场意外变故?而且她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定自己不属于“人类”,这种自我否定到底暗含着怎样的决绝与不幸?这如同诗一般的结局,是否呈现出了另类的恐惧和不安?然而,诗意却绵延至了更大的困境之中。

小说题目虽为《寻鹤》,而且鹤的意象在叙事中不断出现,这意味着我们到底是要寻回失去的故土与家园,还是要寻找那仙风道骨的美学力量?也许鹤只是一种童年记忆,一种生活气息,一种无法触摸到的存在。小说的细部如此真实,可整体又是那样虚幻,在这虚实结合的叙事中,我们被带入到了一场寻找自我的幻觉之旅,于是,程序重新开始,一切都会按照既定的规则来实施行动。当我们陷入那样的自我追问时,小说也就自觉地进入到了哲学思索层面,而结局最终也落在了哲思性上。这是作者带有观念性的一种思想图解吗?或许她是刻意的,然而,未来的人类世界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是真实的,至少在生活的逻辑上是能够被还原的,这可被还原的人生场景,在孟瑜那里是一场无法解决的噩梦,而在冯娜这里,她可能也感同身受地觉察到了生活本身的强大与个体作为人本身的脆弱。当我们既定的生活轨道不断地被外界环境所改写时,内心的强大可否构成抵抗的力量?当我们的记忆被入侵、梦境被复制,现实生活被程序所篡改,内心生活被欲念所困扰,现代科技的深不可测也会成为令我们恐惧的先兆。冯娜所书写的是被科技所异化的生活,虽然不乏想象的成分,但那些被网络规训的人生,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虚拟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当一切都成为可能时,这个世界的神秘还有何意义?我们的生活又从何种立场上去寻找精神依据?

冯娜在小说中的本质追问,从目前的科技来看,或许是无解的。也正因为无解,才成就了她在叙事中所营造出的神秘之感,她让一切都随着自己的意念而得以改变、实现,最终还是落脚在时间之中。当钟表停止在了一个小时之前,或许孟瑜经历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切都是幻觉而已,这是一个有着足够开放性的结局:它可能是虚幻的,也可能是现实的,时空世界变成了多维度存在,于是,我们也就有了畅想的空间。小说由此得以进入到无限的想象与可能性之中,小说也由实进入虚,由语言真正进入到了诗性的境界。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梦境现实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疯狂,梦境和艺术世界的相同与相异
漫画:现实背后(下)
绝美海滩
梦境
学会止步,亦是一种智慧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
那个香草美人的斑驳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