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航母”传承历史荣光“上海电影”扬帆资本海洋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证A股市场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曾拥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后,短短十年间,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相继成立,上海电影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丰收期,各路精英汇聚申城,新片佳作层出不穷。上海,就此成为中国民族电影的重要基地和“半壁江山”。为了顺应时代和电影发展的趋势,这些老牌电影企业改制后合并成为上海电影集团。电影百年,潮起潮落,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在扑面而来的市场浪潮前,上影集团在体制束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枷锁中左冲右突。转企、改制、上市,上影集团在改革的道路上走了十多年。终于,随着2016年8月17日上市锣声的敲响,上影终于完成华丽转身,传承着历史荣光的“电影航母”正在稳稳地驶进资本的海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左)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一同为上影股份上市敲锣
8月17日早晨八点,虽然距离开市还有一个半小时,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楼大厅里早已人头攒动。因为对于上海电影而言,这是一个格外重要的日子—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今天正式登陆上证A股市场。这意味着,经过几代上影人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后,一直在从事电影这项造梦艺术的上影人,终于也迎来了实现自我梦想的美妙时刻。上海电影,终于在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登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首先向上影股份上市表达祝贺。“电影产业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伴随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步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人们提升精神生活质量意愿的充分释放,我国电影产业将迎来黄金期,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作为中国电影重镇和发祥地的上海,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上影集团及旗下上影股份作为这一深厚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行者,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上影股份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的领导下,抓住中国电影发展黄金期,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成功完成上市融资重任,在此我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向上海电影集团和上影股份表示衷心的祝贺!站在新的起点上,希望上影集团和上影股份要从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我们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创作更多无愧时代的优秀作品,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影院体系,为实现电影强国的伟大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代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对上影股份成功上市,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期望。“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上影股份上市仪式。这是上海影视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这里,我谨代表上海市委、市委宣传部对上影股份成功上市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证券交易所、保荐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上影股份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重要地位,理应站在新时期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前列,为建设电影强国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上海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设立了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着力优化影视产业布局,打造影视全产业链,推动上海影视业全面发展。上影是中国电影的金字招牌,上影集团是上海电影业的龙头老大。上影股份作为上影集团产业链整体布局的核心企业,自2012年成立以来,不断深化改革、规范治理、提质增效,取得了近三年来财务指标复合增长率超过20%的优秀业绩。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上影股份今天终于实现了股改上市的发展目标,为上影集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再创上海影视事业新辉煌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衷心希望上影股份以上市为契机,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战略目标,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产业,与全国影视界深化合作、携手共进,源源不断推出富有时代气息、充满艺术魅力,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影视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成为推动中国影视业发展的一支强大的主力军,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祝愿上影股份开市大吉,蒸蒸日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
当然,内心最为澎湃的,一定是上影股份董事长任仲伦。这一天,他特意戴了一条红领带。“今天我们汇聚在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上海,共同见证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股票简称为‘上海电影’,这是一个响亮而有责任的名字。刚才上影艺术家用歌声和朗诵表达了上影人的快乐心情,‘上海电影’上市,得益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的天时,得益于上海电影发展战略的地利,得益于上影人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的人和。喝水不忘挖井人,由此,我们感谢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感谢上海证交所和中金公司,感谢各级领导和各位朋友,感谢曾经为此奋斗的上影前辈和现在还在奋斗的上影人!‘上海电影’是一家有深厚历史根源,并有现实力量的企业。它传承上海电影的优秀历史,集聚上影集团的优质资产,顺应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实现全国市场的整体布局。目前是电影市场领域中产业链最为完整,吸收产业红利最为直接,盈利能力最为突出的优质企业之一。我们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电影市场发展得天独厚;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中,‘上海电影’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上海电影’营业收入、净利润和总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都超过2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为平均达到31.22%。近日,由上影出品、发行的《盗墓笔记》票房已取得近10亿。根深叶茂、蓬勃生长,应该是‘上海电影’标志鲜明的企业形象。‘上海电影’,也是一家有着理想的企业,对于公众来说,它将是一家有着想象力的企业。企业的理想,当然是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公众的期待,当然是注重公司的投资价值,以及投资价值的有效实现。我们将担当起这种使命,并为此发愤图强!”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
作为上影股份此次上市的保荐机构代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黄朝晖也表达了他对上影股份上市的兴奋之情。“上海电影的成功上市,凝聚了各方的努力,首先离不开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从2009年酝酿上市到2012年11月IPO材料申报,到今天成功完成上市,总共花了八年的时间,以任仲伦董事长为首的管理团队,始终保持了对上市的坚定信念,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和努力。期间,我公司的总裁朱云来也多次与任仲伦董事长彻夜探讨中国电影发展之路。一路走来,中金公司见证了上影的敬业精神,肩负着振兴中国电影事业的历史责任以及公司专注核心业务,聚焦产业链建设,坚持以影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我国电影市场、电影文化繁荣的发展历程。我坚信公司通过主业聚焦、产业链运营,能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中金公司愿与上海电影携手见证公司更为辉煌的未来。”
为庆祝上影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隆重上市,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清、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毅林交换了上市纪念品。上影股份赠送的纪念品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动漫模型,寓意“一飞冲天”。上海证券交易所则以开市锣回赠,预祝“上海电影”开市大吉。随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丰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毅林签订《上市协议书》。
上午九点半,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与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一同登台,敲响了“上海电影”上市的锣声。作为上证主版首批上市的两家大型电影企业之一,“上海电影”终于鸣锣开市,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今后,这艘影视航母未来的版图更加令人期待。任仲伦表示,上影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传承上海电影的荣光,坚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开拓创新影视经营新模式,努力繁荣电影创作,推动上海电影发展,再创新辉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上海文化建设的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上市之后,上海电影将按照公司所制定的战略发展规划,全力拓展发行、院线、电子商务三大平台联动规模,做大市场;以系统管理为基础,全力打造联和院线、上影影城、天下票仓三大品牌核心价值,做强市场;以团队建设为根本,全力提升经营团队创造力、客户满意率、投资者信任度三大群体互动效应,做优市场。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市场占有率领先、综合竞争力领先的国际一流影视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股东收益的最大化。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公司上市证券简称“上海电影”,证券代码“601595”,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9350万股,发行价格为10.19元/股。上市首日,上海电影开盘价为12.23元,收盘报14.67元,涨幅43.96%,总市值达54.8亿。而作为第一批IPO的国有影视公司,上海电影成功闯关资本市场,也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吴清、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毅林交换上市纪念品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丰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毅林签订《上市协议书》
就像上影股份董事长任仲伦所说的,8月17日,这个日子对上影人来说,是一个愉快的日子。而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上影人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作为上影自己的演艺力量,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们一直在动脑筋,如何能够用自己的表演,在上市仪式前既为在场嘉宾暖场,又献上一份他们对上影最真挚的祝福。经过反复的协商讨论,终于在上市仪式前三天,确定了表演内容。首先,是男声小组唱,共演唱两首歌曲,一首是上影出品的经典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一首是《明天会更好》。之所以会选择这两首歌,自然也是饱含深意的。《春天里》表达了上影人对上影股份上市的愉悦心情,《明天会更好》则寓意上市后的上影,将拥有更为美好的未来。第二个节目,是诗歌朗诵《向电影致敬》。在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的带领下,排练、彩排、走台,一项项工作紧张而又细致地进展着。秦怡、吕其明、黄准、牛犇、于本正、刘广宁、童自荣、张建亚等上海的电影艺术家们,悉数在列。他们中的许多人,包括佟瑞欣、王维维等也都是特意跟剧组请假,从片场特意赶过来的。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已经94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不仅全程参与排练,而且在第一时间到达会场,并作为整场朗诵的领头人,神采奕奕地完成了演出。
除此之外,一些业内的朋友,尤其是多年来,一直与上影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的“大腕”,也来到现场道贺。
著名导演王家卫来了,依旧戴着他的标志性墨镜,嘴角带着神秘的微笑。王家卫和上影颇有缘分,先后与之合作了《2046》《蓝莓之夜》《一代宗师》等多部经典影片。接下来,他还将和上影合作,拍摄改编自金宇澄的长篇沪语同名小说《繁花》,该片将展现上海1960年代到1990年代的都市实景。对于与上影合作《繁花》的初衷,王家卫认为,以上海为背景的优质电影还不多。在美国电影中,纽约一直被作为“美国梦”的核心之地,不管是好莱坞还是东岸电影都把它作为背景,这是很好的展示城市文化的载体。相比之下,以上海为背景的电影并不多。上海承担着中国电影培养新一代的责任,让全世界了解上海的城市文化。“上海需要一部能代表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电影作品。希望能把这部‘上海密码’做出来让全世界理解。”而对于上市之后如何看待上影的发展前景,王家卫显得信心十足。“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我相信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可以有能力做到中国的纽约。而上影要做的,就是要做有上海特点的电影。”
知名导演贾樟柯来了,他是上影多年来的合作伙伴。十余年来,上影集团出品了贾樟柯总计七部电影,多次载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过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等多个重要奖项。2017年,贾樟柯将与上影继续合作,拍摄他筹备多年的古装武侠巨制《在清朝》,这也是他执导的首部商业巨作。该片讲述了在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后,在文人、土匪、地方官之中发生的动荡故事。
国际影星章子怡来了,这是她产后第一次正式在电影圈亮相。即便此次上海之行她的行程排得很满,但她表示,再忙也要来见证上影上市这件如此令人兴奋的事情。也正是凭借三年前与上影合作的、由王家卫导演执导的电影《一代宗师》,章子怡荣获金马奖、金像奖、百花奖、亚太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等超过12座大奖,成为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全部华语五大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的女演员,并创造了华语影坛凭借一部电影荣膺“最佳”次数最多的纪录。
著名演员赵薇来了,带着对上影美好的祝愿。因为《天下无双》《画皮》等电影作品,赵薇与上影,与任仲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番接到任仲伦的邀请,赵薇也是放下手头的工作,专程飞到上海。
著名电影人吴思远来了,他是少数几位很早就与上影展开合作的香港电影人。问起吴思远为何来为“上海电影”站台,吴思远说:“你看过《青蛇》吗?那就是我和上影合作出品的。后来好多香港电影人来内地与上影合作拍电影,但我算得上是第一人了。”
除此之外,著名作家王安忆、知名编剧刘恒等人也都来到了现场。未来,他们都将与上影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其实,希望能来见证“上海电影”上市的朋友还有很多,比如因工作身在国外的姜文也特意和任仲伦通了电话,表示祝贺。姜文本想抽出时间飞回来,任仲伦婉拒了。“不想打扰他,来日方长。”
一直以来,上影都十分重视制片的力量,在制作好的电影、电视作品的同时,上影也与不少电影人都积累了深厚的友谊,感情深厚。此番上市仪式能够获得如此之多“大腕”的众星捧月,足以说明这一点。
某位国有电影公司的总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像中影的领导人更换得那样频繁,从2003年开始,事业转企业,再改为股份制,再到上市,上影一直就是任仲伦来掌舵,他是国有电影企业中,唯一一个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事实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上影市场化能够如此迅速地完成,和陪同上影一路成长的任仲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03年5月8日,任仲伦到上影集团任职总裁、党委书记,到2016年8月17日,刚好4850天。对于上影来说,这些日子,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低谷,全年票房只有9亿元。任仲伦履新上影,集团负债率高达70%,如同一座漏风渗雨的老房子。上级领导建议他甩掉包袱,保留两三个独立制片公司就行。任仲伦没有马上决定,而是先去好莱坞考察了一圈,并问了那里的同行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电影赚不赚钱?电影怎么赚钱?”不要惊讶,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电影同粮食一样,也是统购统销。学习了好莱坞大制片公司的经验,他回国向领导汇报,上影也要打造完整产业链,首先从建影院开始。“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一决定,有位老领导经常用这样一个笑话来开我玩笑,‘我给你做了一下市场调查,晚上黄金时段我走进上海影城,硕大的放映厅里只有两个人在看电影,仔细一看是三个,有一对抱在一起。’”即便如此,任仲伦依旧坚定自己对上影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他曾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讲:“我们面临的是龟兔赛跑,民营资本一身轻松,活蹦乱跳,是兔子,我们是乌龟,背着那么沉重的一个包袱,开始跟他们竞争。”
2004年对上影集团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年初,上影的改革目标是—“产业链完整,多片种发展,打造中国一流、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影业集团”。在多年后,这个目标也仅改动了两个字,将“大型影业集团”改为“现代影业集团”。紧接着就是转企改制,对一个国营企业而言,这不亚于一场飓风。当时上影有11个事业单位,2545个事业编制的员工,这些人要被砸掉“铁饭碗”。
内部传出不和谐的声音,外界也是一致不看好,在当年的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上,中央媒体说,国有电影“四大家族”,即中影、上影、长影还有西影,即将面临“消亡”。好在年底,上影集团整体转企改革方案在职代会上以94.4%的赞成票通过。上影真正变成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之后,上影与华纳合作成立中国第一家合资影院,最早引进第一块商用巨幕,在开放合作及产业链布局上越走越远。
2008年,上影集团主营收入15.18亿元,净资产15.15亿元,利润达2.16亿元,名列全国影业集团榜首。2009年上影建厂60年庆,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说:“这里拥有了最多的笑脸。”也是在这个时候,上影集团正式对外宣布“上影要上市”。事实上,国企改革一直是上海市政府、国资委推动的重要战略举措,上影早在1993年就有过上市尝试。那时上海证券市场刚开,当时的永乐电影集团便成立了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占75%,剩下的25%认购给四千多名内部职工。所有上市准备已经成熟,改革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由于上海文化系统整体改革而放弃。然而,同样的挑战在15年后依旧横亘在上影的面前,政策限制、主板IPO审批程序繁琐,一个个“拦路虎”又一次让上影上市陷入僵局。当时上影集团有70多家子公司,多是事业单位转制过来的,不仅带来很多不良资产、冗员,彼此业务还会有交叉和重叠。2001年,永乐电影集团和永乐股份并入上影集团,作为上市主体较为成熟,成了一时之选。但2008年,新《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起人不能超过200个,上影只得回收那四千多位职工的股份。之后的四年里,上影只做了两件事:一,迅速摆脱各种历史负担;二,朝着上市公司的标准努力。上影股份及整个上影集团的利润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这在普遍存在“大小年”的电影行业非常少见。
2009年,上影上市再次启动,这次有了政策的推动。那一年,有中央领导再次来到上影,说了句让任仲伦记忆至今的话,“中国电影到了一个最好的历史阶段,不是之一”。中宣部也希望中影和上影能够上市,“尤其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上影”。
2012年,上影股份成立,再次递交申请材料。2014年4月,暂停一年半之久的IPO短暂开启,可上影股份还未过会(证监会发审会审核),IPO便再次暂停。上影没有放弃,2015年6月,上影股份牵头成立“四海电影发行联盟”,其院线市场占有率扩大到20%以上。
终于,上影迎来了过会的日子。2015年12月30日下午,在中国证监会,有两家企业过发审会,上影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二家。下午两点半,任仲伦早早站在证监会的走廊上,有人说,他当时的状态就像个即将迎接考试的“考生”。一个多小时后,前一家过会的企业领导大汗淋漓地出来,终于,要轮到上影了。随行的团队在外等候,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封闭演练了两天。终于,上影股份成功过会。走出来的任仲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百感交集,他给很多领导、朋友发去喜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张宏森也接到了他的电话,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任仲伦在说完“终于通过了证监会IPO的审查,我们就要上市了”后,竟无语凝噎。正式的批复是在2016年7月22日下发的,那时任仲伦正在内蒙古参加12个省市的国有电影企业的合作会议。消息传来,与会的国企代表增加了不少信心。
其实,上市的确就像一场“赛跑”,过去,民营影视企业跑在前面,传统国有企业在“追逐”的路上耽搁了太久。如今上影上市,这场比赛终于又有了看头。当然,国有电影企业的境遇也不尽相同。作为国有七大电影集团之一,峨眉电影集团的上市仍然遥遥无期。据其董事长何世平介绍,这既因历史负担过重,资源配置差,“员工大多已退休,每年都凑不齐两个剧组拍戏”;更因体制束缚,“股权结构该如何设计”。上影无疑是先行者,是其学习的对象。
当然上市只是起点,国内影视竞争格局日新月异,互联网、资本、新技术不时掀起风浪,如何重回荣光,是摆在上影面前的新命题。过去,上影是传统的影业经营模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偶尔种豆得了瓜,就特别高兴”,这是任仲伦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上市则使其可以更多运用资本经营手段。任仲伦将前者喻为农耕时代的“农夫思维”,后者就需要驾驭资本海洋的“船长思维”。“上影不是泰坦尼克号,它想发展,要发展,而且能发展。请给我们时间!”
此次上市,上影股份募资9.08亿元,主要用于影院建设,除了新建和并购,还会在影院升级上下工夫。“我们不想成为一个沉默寡言、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快不慢、别人一问‘还活着吗’的公司。”任仲伦说,上影股份要做个优质的上市公司。掌管上影十余载,任仲伦将上影集团带进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他本人也在去年收获了“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称号。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电影行业刚刚处于回暖状态的时候,上影集团就对公司的未来进行了新的规划,提出了全产业链布局、发行优先的战略构想。上影集团总裁、上海电影董事长任仲伦表示:“我们的核心战略,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发行优先、两全其美’,其中‘两全’指的是‘全球化’和‘全版权’。将发行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影业公司的独特之处。其中的逻辑在于,在整个产业链中,只有发行能够做到上连制片,下连终端和观众,它是一个非常具有延展性和想象力的环节,同时又摆脱了传统影业公司的重资产负担。纵观全球最大的影业公司,比如好莱坞六大,其实它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发行。可以说,院线业务决定了上海电影现在能够跑多快,但发行业务却能够决定我们未来能够跑多远。”
以此为理念构筑的上海电影,始终秉持“顾客至上”的宗旨,拥有电影发行、电影院线、营销传媒、影院投资运营、电商平台和影视科技等主营业务,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集电影发行与电影院线为一体的综合运营商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上海电影成立以来,公司发行业务从2012年至2015年,全国电影市场的份额完成了3%-5%-7%的跳跃。目前,公司已拥有近百人的发行团队,覆盖国内排名前50位的票仓城市,完整辐射全国,并正在通过自主研发的上影云发行网络体系迅速向精准化、数据化和互联网化的方向演变。2015年6月,由上影股份牵头、五家国内强势院线联合成立了“四海电影发行联盟”,在宣传、票务和排片三个领域实现资源深度共享,构筑了领先的市场发行模式。
上海电影的全资子公司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是中国成立最早、也是最大的电影院线之一。深厚的行业资源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让联和院线无论是加盟影院数量还是票房规模,在十余年的市场洗礼中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拥有超过300 家加盟影院,2015 年票房超过 31 亿元。上影旗下自营的SFC上影影城,2015年两大核心指标:单银幕产出达262万元,单座位产出1.72万元,均已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上海电影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天下票仓”于2014 年正式上线,已经形成了集在线票务、网上营销和电子商务服务于一体的、覆盖全国的综合性电影市场网络平台,是公司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产业延伸。
这次上海电影的上市是上影这些年来坚持改革创新的一次厚积薄发。任仲伦认为,上影股份能够成功上市完全是由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所决定的,“公司秉承了上海电影的历史积淀,集聚了上海电影的优质资产,是国内电影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无论是经营还是创作,这些年上影都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在创作方面,上影近年来推出的《西藏天空》《天将雄师》《山河故人》《盗墓笔记》《黑猫警长》等影片都成为电影市场中的重磅制作。在“2016 上影重点影视剧项目”中,包括了《村戏》《繁花》《在清朝》《铁道飞虎》《魔咒钢琴》《围猎》《大耳朵图图》《葫芦兄弟》等即将上映或正在筹备的电影项目。“上游的制片业务将为发行和放映终端提供支持,几十年历史积累下的版权库也选定了上海电影作为重要授权代理方来进行开发和运营。”任仲伦说道。
任仲伦形象地将上影集团比喻成电影行业的“万岁军”,无论市场环境好坏,上影只做电影产业,也只能做电影产业。上海电影则在集团大战略中,充分发挥了“专业化发行公司、综合型院线公司、高端影院管理公司”这“三大法宝”的作用,成为上影集团电影产业资本平台。此次上海电影首发募资,相当一部分用于影院发展。对此,任仲伦表示,从长远规划来看,上影将形成多种类型的影院:一种是影院旗舰店,土地、资产、房产都是上海电影的。例如,此前的上海影城,公司直接拥有土地,拥有全部资产并实际经营。“现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以及各类政策,都在鼓励地方政府发展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包括向一些优秀文化产业企业优惠提供土地资源等,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政策利好”,任仲伦认为。第二类,则是在比较高端的购物中心里的高端影院,这部分上影在上海等地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将继续推进一些相关项目。第三类是社区型影院。随着电影产业和影院经营的不断变化,在很多城市,相比高端影院,消费者其实更需要社区影院。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影院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相对廉价、贴合社区居民生活的社区影院模式能产生超常的投资收益。
上海电影背靠上影集团,作为第一批IPO的影视类国企,国有背景让上影引人注目,但也引来一些疑虑。对此,任仲伦认为,虽为国企背景,但上影在体制机制方面已有创新突破,上海电影将坚持市场化运作,成为真正的公众公司。“从历史的角度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中,国有电影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是上影没有‘跑路’,没有转向;登陆资本市场方面,很多民营企业抓住资产证券化机会,发展迅速,而我们需要过事业编制改革等多个关卡”,任仲伦指出上影曾经遭遇的困境。而经过系列改革,上影的优势不比已经上市的民企差,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相对的优势。据悉,上海市监管部门对上影的要求是,市场主体和去行政化。特别是在人才配备上,上影正在招募各行业高手,特别是招募了一些懂资本运作的人。此外,电影行业稀缺的股权激励等创新激励手段,上影也将积极试水。“以后市场要淡化国有和民营的观念,都是上市企业,没什么区别。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影视行业将进入群雄逐鹿的状态”,任仲伦强调。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内总票房同比增长51%至创纪录的新高14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96亿元。其中,3月虽然是票房淡季,仍录得总收益38亿元,同比增长32%。IMAX票房同比增长20%至5.14亿元,占总票房的3.6%。普华永道发布的《2016-2020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预测,未来五年,在中国的娱乐及媒体行业内,互联网广告、电影业和视频游戏三个领域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其中,电影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18.9%,至2017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电影票房收入最高的市场。
对于电影产业被资本看好的原因,任仲伦认为,“发展电影产业是国家重点战略之一,并提出要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发展。嗅觉灵敏的资本也随着跟进;同时,电影产业发展到今天,其整体基数仍较低。”
去年国内实现440亿元票房,让电影行业欢欣鼓舞,也让经历过电影“寒冬”的任仲伦感慨万千。但440亿的票房在巨大的市场面前,仍是有限的一部分。“与13亿人口相比,去年观影人次是12亿,基本就是平均一人一年只看一次电影。如果像美国市场那样,一人一年看五次电影,票房就能翻五倍。二到三年国内市场票房超过北美市场,我觉得应该可以做到,其中最大的支撑就是人口红利。美国市场处在相对稳定期,或者停滞期,基本在100亿美元票房上下波动。而中国电影市场处于成长期。”任仲伦认为,“资本现在进入电影产业是对的,但进来后怎么投资、怎么运营需要智慧。”
在上影集团看来,利用好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同样也要有自己的核心坚守。任仲伦认为,电影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中国电影要补上这一课。在这个大背景下,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后,客观上推动了整个产业发展。但资本也带来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电影的人文价值就会淡一些。创作需要时间、耐心和工匠精神。当投资人进来以后,不谈人文,不讲艺术,股东(经营层面的人)和艺术创作的人之间经常出现矛盾。在此背景下,上影将坚守人文理想。近年来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上影作品屡获大奖,上影目前形成的体系是既有《盗墓笔记》《天将雄师》《大灌篮》等商业片,也有贾樟柯的系列电影等艺术电影。“拍摄人文电影并在国际获奖上影最多,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经济效益,我们的年增长保持在30%以上,6次被评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上影集团的组合式电影路线,使得上海电影持续收益。
“希望给人一种印象,上影出品的电影是有力量的,或是思想力量、或是艺术力量、或是人物力量等;上影市场,上海电影上市后,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影视市场上将有更积极良好的表现;上影片场,我们将打造国际片场,而不是只为上影服务。由上影出品、上影市场、上影片场三大核心竞争产品构成上影全产业链”,任仲伦规划出上影的发展蓝图。另外,上影集团拥有“一棵大树、五朵金花、四个宝盆”,即旗下以上影广场为代表的物业资产等。“上海电影上市将带来新的体制机制,这部分资产将进一步优化配置、放大产出。”
除了上影集团内生的资源,上海电影未来还将外延式创新发展。在上影集团和任仲伦的视野里,VR技术、主题乐园等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对于最近火热的VR技术,我们也看了很多公司,但我们始终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在内容上,且这个内容也很难颠覆电影产业,我们会继续关注行业新趋势;对于主题类乐园等,我们不可能像迪士尼那样搞大型场景,也不会像欢乐谷那样搞大型游艺,我们不会离开电影很远,要做我们擅长的事情—电影及其相关产业。上海电影将坚守实体经营这个核心竞争力,不能偏离。在此基础上,兼并、收购、转让,做延伸性投资。上海电影对跨界会非常谨慎,不是完全不做,但必须反哺主营业务。”
不论是电影市场还是资本市场,都处于瞬息万变的时刻。对于上影集团和上海电影,任仲伦总结了“三敏主义”:要敏感,要对国内外最新技术手段、商业模式、投资融资等保持充足的敏感,敏感于行业的动向;要敏捷,敏感于行业的变化之后,则是要做出敏捷的反应;更重要的是敏锐,敏锐就是要在复杂的、变动中的行业和市场中,看到规律性的发展轨迹,看到前瞻性的发展方向。
任仲伦认为,“我们的产业架构、布局尽管有弱点,但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有希望。在某些产业环节并不是最好,但在思维方面上影已经形成产业链,产业链上各部分的组合效应是‘1+1>2’。总的原则是,做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增长的事,做行业里最优质的公司,我想上影可以做到,因为我们经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