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最盛大的礼仪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将婚礼仪式渐渐删繁就简。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现下的一桩婚事虽然仍保留了做媒、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但前两阶段基本流于形式,后者也已基本看不到往日习俗,日益趋向简约、西化。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所致;二是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转变导致的。
关键词 绍兴方言 婚俗词汇 演变原因
中图分类号:G112; H139 文献标识码:A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最盛大的礼仪之一。随着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因各种忙碌,将婚礼仪式渐渐删繁就简。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现下的一桩婚事仍然基本保留了做媒、订婚和结婚三个阶段,但前两阶段基本流于形式,后者也已基本看不到往日习俗,日益趋向简约。结婚日期一般安排在五一、国庆、元旦或春节等节假日,有集体婚礼或旅行结婚等形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绍兴婚俗文化在绍兴婚俗词汇中可见一斑。在绍兴方言中,娶儿媳叫做“讨新妇”,联姻时两亲家设宴相会叫“会亲”,女方定婚叫“许”,男方定婚叫“定亲”,伴郎伴娘被统称为“傧相”等等,缤纷的方言词汇演绎着绍兴最原味的婚俗底蕴。本文在搜集绍兴城区婚俗词汇的基础上,探究其文化变迁。
1绍兴传统婚俗词汇
媒人:男女婚姻的撮合者,时下称介绍人。绍兴“无媒不成婚”之俗一直沿袭至今。做媒曾经在绍兴带有很浓的行业色彩,有不少以“媒”为业的人,靠谢媒礼维持生计。他们平常十分留意当婚男女青年的各种情况,遇到年龄、门户诸条件相当的,便开始游说双方,尽说对方的好话。巧舌如簧的媒人说得双方同意后,这桩婚事便算有了眉目。现在则趋向于“兼职”意味,媒人纯属帮忙牵线搭桥,撮合婚姻,而绝非重视谢媒礼。跑这行的以中年妇女居多,称媒婆。其中也不乏男性媒人,称为媒公。绍兴青年男女结婚,大多须有媒婆或媒公。当下自由恋爱的情人,一旦举办结婚典礼,必另请媒人(即现成媒:为自由恋爱的男女双方做媒)主婚,以表示明媒正娶。
合肖:经媒人撮合并有意相处的男女双方首先要“合肖”,即核对双方生肖是否“犯冲”,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如龙与虎、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鸡与犬、羊与鼠均属不相和,虎羊相配会“羊落虎口”,羊鼠相配会“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适婚男女的年龄悬殊及属相亦有讲究。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大六冲”,相差三岁称“小六冲”。“小六冲”尚可,“大六冲”则忌婚配。此外,绍兴有谚云:“男子属羊闹堂堂,女子属羊守空房”,即男子属羊命佳,女子属羊运舛。故绍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属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为“填房”。
合生辰八字:比较传统的绍兴人谈婚论嫁,要“合生辰八字”。这“八字”讲究的是“五行相克”,如“金克木”,“木克土”等等,一般请算命先生来合。生辰八字合,则姻缘初成,否则需经历一番波折,不合者的婚姻大多成泡影。
合姓:绍兴婚俗中还有“合姓”,同族不许通婚,同姓亦不能联姻。如金、刘两姓虽不同姓,据说金姓来自刘姓,故金、刘两姓不得通婚。又如新昌袁、吕两姓为世仇,通婚视为有违祖训,故亦不得通婚。
求帖、拜贴、允帖:男女双方若生肖和生辰八字合,姓氏没有犯忌,且均愿意结亲,即须互相送帖。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婚日则由男方择定,女方拣定吉日后,男家出“求帖”,连同“拜贴”送至女家;女家则出“允帖”,连同“拜帖”于当日带交男家。拜帖书有“全福”或“正肃”字样,落款为“忝姻年家眷愚弟€讇鬃炊偈壮习荨薄G筇小叭!被颉罢唷弊盅猓砀健熬辞筇ㄔ省彼淖执蠛烨┨跻恢健T侍肭筇嗤┨跎细男础熬醋裉薄?男家送帖时,须随送荔枝、桂圆、核桃、红枣、莲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礼物。
发盘:即男家送女家彩礼。女家出“允帖”后,男家开始挑选日子,奉送彩礼订婚姻。男家发盘有“头盘”、“二盘”、“三盘”之分。头盘彩礼,是指姑娘的身价钱,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女家收下彩礼,并设席款待,回赠龙糕、凤饼、袍褂料子、文房四宝、锡酒壶等物,俗称“回盘”。在礼品中,男家必备花雕酒,女家必备茶叶,故有“男酒女茶”之说。此礼仪,即“三茶六礼”。之后,男家发送二盘彩礼至女家,用于置办嫁妆。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男方送红绿帖,分别是安床与合卺日辰。同时,男家须送成双“缎头”(绸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礼。少数男家头盘、二盘同时发送,俗称“随盘进”。结婚前夕,男家送三盘彩礼,用于女家置办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须送孝敬钱及礼品。花轿临门迎娶时,还须送“开门钱”、“上轿钱”等。
嫁资:男女双方定亲后,共同为婚事准备的嫁妆。男方要装饰新房,预备“迎亲”礼物,女方则要置备嫁妆。一般平民家庭的嫁妆则尽量紧跟时代,不太落后便可。如果双方皆为富家子弟,嫁妆便大有讲究,父母会置办日常起居的一切所需家具和物品作为嫁妆。现下绍兴人的结婚程序虽已简化、西化,但还有一些传统规矩在流传。比如女方嫁妆中得有子孙桶、银碗银筷、棉被等。
压箱钱:结婚时,女方家人将钱放在箱子里,新娘佩戴压箱钱进入男方的大门。根据中国传统习俗来说是一种吉祥的预兆,代表男女双方在没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积蓄。随着时代的进步,压箱钱既有传统的说法,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数量上也有讲究,具体数额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确定,多少不限。
安床:即铺床。婚礼前选定吉日,邀请一位有儿有女的人为新人铺床,铺好棉被,预示着新人福气好。
拦门:迎亲当天,女方亲戚朋友把新郎拦在门外,经过考验才能进来。常规做法便是给拦门的人发红包,数额不限。
哭轿:在结婚当天,女方有“哭轿”之俗,除表达不舍外,还有避免新娘所产子女致哑之意。女方母亲一般坐于房内按“哭嫁调”即兴吟唱,多为劝诫、祝颂之辞。
踩麻袋:新娘穿新鞋与扎“兜脚绸”后,即不能接触地面,以免带走娘家财运。出门后要把麻袋铺在地上,新娘经过便把麻袋拿起来铺在前方,象征着以袋引代,“袋袋相传”,子孙延绵不绝。
踩红毡:新娘在跨入男家大门时脚不能直接接触地面,要顺着铺红地毯的路走,一直走到拜天地的喜堂里。因为绍兴人们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煞,结婚是件人生大事,如果新娘的脚与地面接触,难免会触犯地下诸神,“踩红毡”就能保证新娘不被地煞所侵犯。
回门: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家看望父母,表达做女儿的“成家不忘父母恩”之意。此时,新女婿必须带礼物随同新娘拜望岳父岳母,这不仅仅是为了沟通两家人之间的感情,更是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回门”还表示了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睦,以让女方父母放心。
2绍兴现代婚俗词汇
与传统婚俗礼仪相比,绍兴现代婚俗礼仪大为简化。传统婚礼中的做媒、订婚两个程序在现代婚礼中一般只剩一些剪影,结婚礼仪日渐趋于西方婚礼的简洁化、方便化,男女双方在恋爱的基础上走向婚姻,选择在饭店举行相对西式的现代婚礼仪式,礼仪模式较为简化、模式化。比如传统绍兴婚俗中的“合肖”,认为男女相差6岁为“大六冲”,应忌婚配,时下相差6岁的恋人照常走向婚姻殿堂,婚后生活亦其乐融融;传统的“合姓”主张同姓不能联姻,当下同姓恋人会毫无顾忌地结婚。有些同姓夫妻还会充分发挥同姓的作用,比如有一对“钱”姓夫妻给自己小孩的取名为“钱多多”,其名字来历和寓意一目了然;绍兴传统婚俗会请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合则姻缘初成,不合则婚姻大多成泡影。如今的年轻人基本没有这个程序,双方父母若比较迷信,也只能私下里给新人合生辰八字,其结果亦丝毫左右不了新人的婚姻。结婚时的“搜轿”、“哭轿”等,因流程的简化和西化,已基本不复存在。随着婚俗礼仪的简化,不少绍兴传统婚俗词汇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3绍兴婚俗词汇现状及原因分析
旧时的绍兴人民比较信奉神怪之说,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之一,因而流传着很多和神怪、迷信相关的习俗,其深信程度是现在的我们远远无法比拟的,但这类词语在当今社会日益水土不服,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婚俗礼仪简化。与传统绍兴相比,现代绍兴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无暇为婚礼的准备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传统婚俗礼仪无法适应现阶段社会要求的简便与快捷,现代婚俗礼仪应运而生,传统礼仪日益简化,其相应的传统方言词汇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二是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婚俗礼仪日益简化。相较于上世纪,新世纪绍兴人民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其文化思想、生活观念、礼仪模式发生了较大转变,绝大多数人们不再信奉婚俗传说,不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约束,日益追求仪式的简化和西化。原来较为封建、迷信的繁冗婚俗礼仪渐渐淡出,方便快捷的仪式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4结语
综观绍兴婚俗礼仪,虽然当今仍保留了一些传统婚俗词汇,但其运作模式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已悄然变迁,当下模式简便快捷,不再追随传统婚俗的繁冗。随着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日常工作生活的进一步简化、模式化,婚礼程序会否一减再减,直至忽略?虽然无人能预料,但已悄悄在上演。但人生“需要仪式感”,因为一场仪式,很多时候是给我们一个契机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与一段过往的决裂。尤其是“婚礼”这一人生的重大礼仪,绝不能小觑。因为这一仪式能唤醒我们对婚姻的敬重,让我们认真告别过去,许自己一个充满希冀的开端。正如王小波所言,“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仪式感能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绍兴传统婚俗礼仪正进一步简化,但无论简化至何种程度,希望这种仪式永久存在,让伴侣们从中感受到人生关键阶段的重大洗礼,对未来生活充满敬畏和希冀。
课题项目:2012年5月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绍兴方言词汇特异性之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5196)。
作者简介:王丽芝(1978.7-),女,汉族,江西省安福县人,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杰舜.汉族民间习俗[M].北京:中心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 杨葳,杨乃浚.绍兴方言[M].绍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 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 王天安.中国文化概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十三经注疏·仪礼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