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发展脉络

2016-11-21 08:23王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趋势微课历史

王硕

摘 要 微课近年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量级资源开始大量涌现。本文论述了微课的起源与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理清了微课发展的脉络,并展望了微课未来的状况。

关键词 微课 历史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中,网上学习受到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学视频的出现使得学习方式方法也在转换。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启的OCM(Open CourseWare)项目,开始将部分课程制作成教学视频并向所有人公开,这开始掀起一场共享资源的开放浪潮。截止到2007年,MIT已经将学校里的两千门课全部放到网上,以供大家学习使用。OCW凭借着这星星之火在全球范围内以燎原之势不断推广。在MIT的影响下,全球在短短五年内已经有近二百所高校加入公开视频课的行列。英国在2004年推出教师电视频道(www.teacher.tv),这些节目都在十五分钟左右,此频道一经推出就得到很多教师的赞同和支持。开始这个大环境为微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起源与发展

微课的出现要归功于1993年,LeRoy A.Mc Grew教授(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提出来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微课程(microlecture)。在课程结构方面会向学生们展示完完整整的、独立的知识内容。McGrew教授将60秒课程设计成以下三个部分:概念引入、解释和结合生活例子。而微课的概念则是2008年美国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和学院的网络服务经理。他提出了微课程需要注意的五个部分:要把中心问题呈现出来;要有半分钟左右的介绍以及总结;用手机或者录像设备把上述内容记录下来,最终保持在三分钟以内;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查看书籍或进行深入探索的活动任务;把教学视频和活动任务上传到网上。微课的概念当时还存在些许不足:首先是课程结构比较松散,设计的领域主要是学习和训练,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展;其次微课程本身自己知识的扩充性不够。逐渐的,随着微课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同年,一场革命性的教学视频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美籍孟加拉裔萨尔曼·可汗的可汗学院成立,他的产生和发展颠覆了传统课堂,将三千多个教学视频传到网上,为广大学者提供免费学习的平台,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的理念。

就国内而言,对微课程引入的相对较晚,尽管起步稍晚,但是作为当前的教学热点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目前对微课研究比较透彻的学者是胡铁生和李玉平。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在国内首次提出微课这一概念,2011年“微课”概念的2.0版本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2年开始,全国性的微课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都开始重视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国内外对微课的研究在不断深化,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强,微课的概念被众多学者丰富,在2013年,胡老师又提出了微课定义的3.0版本: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3.0版本比2.0版本更深了一层,明确把“微课”定位于微型网络课程(微课程),并且这种课程以微视频为支架。微课先后经历着从初级到深化三个递进的阶段,微课的出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近几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被传为佳话,全国各地教师学者争相借鉴,这都是翻转课堂的典型。微课不同于MOOC,MOOC主要针对自学的人,时间相对较长,而微课是针对小的知识点,用短视频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时间在五到十分钟,特点是短小精悍。

3前景

置身于网络时代下,我们不难发现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他的功力愈发势不可挡。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十分钟以内,传统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授课难以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知识点的阐述都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再要求学生从老师众多论述中提炼关键点,这就进一步加快了学习的进程。其次,微课凭借网络的力量,打破了学在课堂的传统观念,同学们可以自主地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在此后的教育中,微课将推动着教育的变革,逐渐从一个时代的新兴转变成为每个人熟知的骨干力量。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形式,工业时代需要的就是批量化生产的人才以供工厂流水线式的作业需要,而现如今需要多方面具有发散性思维、具有创造力的人,以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足以凸显个性、发展特长。微课引领改变!

参考文献

[1] 彭英邦,陈迪妹.高中化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初探—以苏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J].化学教育,2014(11).

[2] 汪海光.微时代下微课的认识与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1).

[3] 陈维维.M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概念辨析与应用反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6).

[4]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趋势微课历史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秋唇妆趋势
新历史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