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观点最聪明的事情就是别造手机
显然,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微软做手机的日子到头了,放弃智能手机,对微软来说是明智的一步。
在科技圈,不论有多少钱,不论有多强大的技术,要造一台智能手机,让它成功,都是很难的事。谷歌失败过,微软失败过,亚马逊失败过,Facebook失败过,Mozilla失败过üü难怪《连线》杂志作者克林特·芬利(Klint Finley)认为,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最明智的事情就是不要造手机。现在许多企业终于明白:智能手机大战胜负已分,它们要做的不是开发自己的手机,而是进入到每一个用户手机中。EF的观点在于不做手机终端,反而是现在某些巨头企业的“出路”。
2010年,谷歌推出了Nexus系列品牌手机和平板,2011年,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但如今,谷歌已经基本上不再自行生产手机,收购的摩托罗拉也已经出售给联想。
2013年,Facebook与HTC合作推出了HTC First手机,它使用Facebook的定制Android界面Facebook Home。2014年,微软收购了诺基亚设备部门,目标是让Windows Phone手机进入到千家万户。几个月后,亚马逊发布了Fire手机。
除了一门心思做手机硬件,有些巨头则把精力放在了操作系统上。火狐浏览器开发商Mozilla推出了Firefox OS,Canonical推出了Ubuntu(基于Linux)移动版操作系统。国内的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但是如今,这些努力似乎都已经变成了笑话。2014年年初谷歌将摩托罗拉卖给了联想。HTC First败北而归,Facebook默默地将Facebook Home从谷歌程序商店撤下。
2016年,Mozilla宣布将Firefox OS重新定位,瞄准物联网。微软刚刚宣布出售2014年从诺基亚手中收购的手机业务,买家是制造巨头富士康。亚马逊CEO贝佐斯也承认,亚马逊的Fire手机是一个失败,他甚至对《华盛顿邮报》表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个大失败,我们现在正在围绕更大的失败卖力工作üü我没有开玩笑。”
同时进入手机市场的厂商中,苹果可能是唯一一家有所成就的企业。2007年苹果推出首代iPhone,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到应用商店都由苹果自己控制。这样的模式已经被证明是到目前为止巨头进军手机市场有可能成功的方向之一。
不过,这些巨头们虽然在手机制造和销售市场铩羽而归,却又找到了更多精明的办法把自己的产品植入到手机当中。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移动APP中,Facebook至少控制了三个,它们是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和标准版Facebook APP。亚马逊仍然是电子商务、电子书巨头,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为大量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商提供支持。而谷歌虽然放弃了摩托罗拉,但它收购了Nest,仍然管理着Nexus产品线。
以Facebook为例,其麾下的WhatsApp用户数量达到数亿,理论上超过任何一个品牌的智能手机保有量。而在纳拉德的领导下,微软为iOS和Andorid开发了具有完全功能的Office,还收购了已经在iOS和Android上流行已久的Acompl、i Sunrise Calendar(现在已经整合到Outlook)以及Wunderlist任务管理。它还推出了编码工具,让开发者制作APP可以变得更容易。这样以来,它从服务的上下游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而新出现的独角兽们似乎对生产手机完全没有了兴趣,没有听说过Snapchat、Pinterest或者Tinder对手机制造有兴趣的消息,而Uber、Linkedin、微信、滴滴出行这些大型平台化企业也只是开发用户非常需要的服务。换句话说,不管你的手机是什么,手表是什么,平板是什么,都会安装它们的软件。从这个角度来说,跨平台提供服务才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手机市场的最佳切入点。
做手机,是多少科技巨头的“理想”。但是,做手机一直就不止是个技术活,而是非常考验产业链控制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全面工作。在手机市场的失败者名单上,有着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和Mozilla等一系列大品牌的名字。《连线》杂志作者克林特·芬利甚至(Klint Finley)认为,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最明智的事情就是不要造手机。关于这个问题,EF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对于某些体量巨大的非传统手机厂商,要插入手机市场,最好的办法可能不是做一台手机,而是做一条服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