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研究

2016-11-21 02:26赵兴庐张建琦
管理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创资源整合建构

赵兴庐 张建琦 刘 衡

(1.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研究

赵兴庐1张建琦2刘 衡2

(1.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基于能力建构视角,将资源拼凑视为新创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运用手头资源建构企业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对349份调查问卷进行结构建模发现:要素拼凑有助于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会识别能力;顾客拼凑能够提升机会识别能力,而对资源整合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制度拼凑对机会识别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越高,新创企业的绩效越好。

资源拼凑;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新创企业

1 研究背景

当面临资源约束时,拼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LÉVI-STRAUSS[1]认为“有限的手头资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拼凑的两大核心要素。BAKER等[2]将这一概念引入创业领域,发现受资源限制,新创企业在如何运用手头资源上显得“足智多谋”,他们或使用不标准甚至废弃了的资源,如将废弃煤矿的沼气燃烧发电;或改变资源的原始用途,如电器维修设备改造为地下电缆探测器;或者创造原本不存在的新资源,如提供市面上没有的半成品。通过上述办法,资源拼凑能帮助企业解决资源匮乏问题,度过生存难关。

虽然拼凑现象广泛存在,但拼凑能否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却尚不明确[3]。从逻辑上讲,拼凑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丰裕度,帮助企业克服行业经验不足的困难,并且提供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思路,因此应该与企业绩效正相关[4]。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学者认为,拼凑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应一时之急,应对突发的机会或威胁,但能否成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并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这其中的过程和机理尚不得而知[5]。

质疑和困惑指引学者深入分析拼凑与企业绩效的中介过程。目前,对这一过程主要有两种解释:①拼凑能够为企业带来绩效,因为通过对手头资源进行创造性重组,拼凑产生了新的创新。例如,张建琦等[6]发现,当企业借用外部的创意来重组内部资源时,创新效果令人满意;而PETRUZZELLI等[7]认为,对旧资源进行翻新能够带来创新,只要这些资源是当前市场上缺乏的,而且是与新样式相结合的。②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讲,拼凑为企业创造了新的资源,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给企业带来资源储备上的优势,对绩效有正向影响[8]。不过,至于静态的资源储备如何产生了企业绩效,这派观点尚未给出具体解释。

在上述研究脉络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拼凑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本研究引入MAKADOK[9]的能力建构理论。其理论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两种:①“资源摘取机制”,即占据行业中有价值的稀缺性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主要是外生给定的;②“能力建构机制”,即在给定资源基础上建构企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是由内生创造的。由于资源拼凑是对当前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通过资源拼凑获得的竞争优势应当是内生的,这符合能力建构的逻辑推断。换言之,根据能力建构理论,如果资源拼凑促成了优势绩效,那么资源拼凑所形成的某种企业能力应当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中介过程作用。

2 理论与假设

在能力建构视角下,企业能力的形成主要受资源运用方式的影响。实际上,即便是具备相同资源的企业,也可以发展出截然不同的能力,这其中的差异,即企业运用资源的方式[9]。在拼凑的情境中,存在3种不同的资源运用方式。

2.1 要素拼凑与能力建构

要素拼凑是把被遗忘的、单一功能的、非标准的物资或技能转化为生产要素的过程[2]。擅长要素拼凑的企业能够把各种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例如,当生产紧张时,企业会改造非标准资源或现成资源,有时还会动用员工的业余自学技能、征用个人资产和动员亲戚朋友等为企业服务。要素拼凑是一种重要的拼凑形式,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要素,解决创业初期物资、劳动力和技能不足的问题。

从能力建构的视角,本研究认为,要素拼凑会不断改变资源的原有用途,使资源在多用途之间低成本灵活转换,增加企业运用资源的知识,进而促进企业形成资源整合能力。具体来说:①要素拼凑使得组织资源在原使用属性之外获得新属性,资源灵活性的上升使得资源可配置性亦得到上升[10];②能力形成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要素拼凑过程中,企业对资源进行学习以发掘更多用途,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能够提高管理者对资源的敏感性和熟悉度,进而提升资源整合能力[11];③相比资源匮乏的新创企业,善于要素拼凑的企业掌握的资源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种类更丰富[12],为企业配置资源应对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新创企业进行要素资源拼凑的程度越高,其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2.2 顾客拼凑与能力建构

顾客拼凑是企业动用手头资源来满足新兴的、小众的或边缘的顾客需求的过程[2]。在缺乏客户时,企业不得不服务小众的、贫穷的甚至惹人讨厌的顾客,这些顾客需求无法从主流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满足,给了新创企业为其服务的机会。为了满足这些非主流需求,企业常常要尽其所能来提供独特甚至奇怪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拼凑旨在开发市场,解决新创企业缺乏品牌影响力、没有稳定客源的困难。

从能力建构的视角,本研究认为,顾客拼凑有助于企业理解顾客需求,增加与顾客的交流,并且通过不断与市场互动,有助于锻炼和提升企业的机会识别能力。具体如下:①机会识别的核心渠道是感知需求变化[13],顾客拼凑可以帮助企业积累起第一批客户,这些客户的质量虽然很难与主流和高端客户相提并论,却是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良好开端;②机遇的识别过程是企业与市场不断互动的过程,在顾客拼凑中,企业尝试为顾客提供市面上没有的非标准产品或服务,这个投石问路的过程能够帮助企业学会与市场打交道的技能[14];③创造机会是机会识别的理想境界,通过为主流企业不在意的为小众或边缘散客提供服务,可以锻炼企业不断创造和扩大细分市场的能力,甚至成为主流市场的潜在颠覆者。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新创企业进行顾客资源拼凑的程度越高,其机会识别能力越强。

2.3 制度拼凑与能力建构

制度资源拼凑是企业运用手头资源来形成新的制度、规范、流程和惯例的过程[2]。在每个行业中,主导企业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牵头在技术路线、生产流程、工艺方法、员工管理和销售模式等方面形成明文或默认的“行业规则”,这在提升行业规范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进入门槛——对在位企业有利,而对新创企业不利。由此,在实际中,多数新创企业在行业规范性上均无法“一步到位”,而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擦过、绕过或者忽视行规和传统做法,根据实际情况来形成新的制度规范。制度拼凑的结果往往是产生新的实用主义制度,如新的组织结构、新的生产工艺、新的交易模式、新的顾客需求解决方案等,克服了新创企业行业经验和合法性不足的问题。

从能力建构的视角,本研究认为,制度拼凑对机会识别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形成均存在正向影响,具体如下:①能力是后天通过试错学习培养起来的组织惯例,对于新创企业而言,许多问题都是首次面对,需要创造新的解决方法。以实用主义为导向,善于制度拼凑的企业能够“急中生智”,“因地制宜”地帮助企业探索新的问题解决方法[15],而该方法一旦奏效,就会得到强化和稳固,进而成为该企业特有的问题解决流程,即能力。②能力具有企业独特性,其形成过程要求企业打破行业固有模式以探索自身模式,在企业对内生产运营和对外环境扫描的过程中,制度拼凑能够打破常规、构建新的内外部经验知识,进而形成新的能力[16]。③学习是一个不断叠加的过程,以往积累的拼凑知识能够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新建企业在专有行业经验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制度资源拼凑所形成的知识资源,能够构成企业的学习基础,有助于企业形成创业相关能力。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新创企业进行制度资源拼凑的程度越高,其资源整合和机会识别能力越强。

2.4 能力建构与企业绩效

对机会的捕捉和占据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17],机会识别能力能够促使企业从广泛的来源(如顾客和竞争者等)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在组织边界内传递和转化,以发现和定义新的机遇。GRUBER等[18]的研究表明,企业实施创新之前找到的机会的数量越多、可替代的备选机会越多,创新绩效越好;而MITCHELL等[19]发现,机会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企业最终实施的机会与原本察觉机会的差距越大,企业的创新绩效越高。由此,良好的机会识别能力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地扫描环境,从上下游、市场和竞争对手识别和更新机会,从而对绩效产生积极正向影响。

资源整合能力是动态能力的核心功能[17],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有效整合企业内外的相关资源或能力,促进组织中知识的协调和创新。SMITH等[20]在对跨部门合作创新的实证研究中指出,跨部门合作创新必须依赖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知识,这种知识除了可以创造新的知识,也可以整合相关知识创造新的应用途径。TEECE[17]强调,整合的知识可以增进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创造新的产品-市场组合。这种能力的重点在于通过整合实现创新,而不是像在位大企业那样投入庞大的经费通过发明实现创新,通过快速完成企业资源结构、市场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新组合,往往可以产生突变型创新。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 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3 实证检验

3.1 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假设检验。由于研究情境为新创企业,因此参考国内外普遍标准,将调查对象限定为成立年限不超过6年的民营企业。数据收集采取方便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通过中山大学EMBA班、总裁班、岭南校友会等校友资源以滚雪球方式抽样,发放问卷之前,询问被访者企业的成立时间,若符合新创企业标准则邀请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360份,剔除回答不全或有明显逻辑错误问卷,有效回收107份,完成率为29.7%;另一方面,以广东省、北京市和湖北省工商联的会员名录为总体,对符合年龄标准的企业高管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242份,完成率为22.0%。两种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 460份,有效回收349份,完成率23.9%。

从受访者的个体特征看,担任董事长(或创始人)职务占25.4%,总经理占27.7%,副总裁和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占46.9%。受访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7.9%,31~40岁的占60.7%,41~50岁的占27.7%,51岁以上的占3.7%。在行业生命周期方面,超过一半的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行业阶段(179家,占比51.2%),而处于成熟行业的企业有156家,占比44.7%,其他少数企业处于行业衰退阶段。从产业分布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有4家,占比1.2%;第二产业(采掘和制造业)有219家,占比62.8%;第三产业(服务业)有126家,占比36.1%。这一分布情况与我国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国情基本相符。整体而言,本研究的样本质量良好。

为检验未返回选择偏差,本研究运用T检验来比较已经收集回来的样本和未回复问卷的样本,在企业年限、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发展阶段及行业分布方面未发现显著差异。为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变异的问题,运用 Harman单因素方法对全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在未旋转的情况下提取出6个因子,且第一因子仅解释了21.76%的变异,因为未出现只有一个因子或某个因子解释力特别大的情况,因此研究数据未发现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另外,对变异膨胀因子(VIF值)进行了检验,其值介于1.357~1.915之间,表明预测变量和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2 变量测量

资源拼凑的量表在BAKER等[2]理论阐述和RÖNKKÖ等[21]设计的量表基础上加以改进。测项为两端描述型,对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两种描述,左侧描述为利用当前资源进行拼凑的方法,右侧为获取和使用新资源的方法,被访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填写,选择“1”表示拼凑程度最高,选择“5”表示拼凑程度最低:①要素拼凑包括“我们公司的技术、知识和其他生产资源主要是从实践逐渐积攒起来的”或“主要是系统地规划获取的结果”等3项;②顾客拼凑包括“我们和顾客保持着非正式关系,而且让他们来决定我们的工作内容”或“我们以非常职业的方式,与顾客建立正式的供需关系”等4项;③制度拼凑包括“我们常常处理超出能力范围的挑战”或“我们专注于我们擅长的工作”等4项。

企业能力的量表主要参考林萍[22]对新创企业能力的测量量表:①机会识别能力的测项包括“我们能迅速识别顾客的需求变化”、“我们能迅速发现当前产品或服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等5项;②资源整合能力的测项包括“我们能根据环境变动调整企业内部运营流程”、“我们能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企业的产品线”等6项。

新创企业的绩效的测量量表来自ZHOU等[23],包括“整体而言,我们的销售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的利润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4项指标,分别从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和整体利润水平来衡量新创企业绩效。此外,还测量了企业年龄、规模、研发强度、发展阶段和竞争强度等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

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见表1)。由表1可知主要测项的因子载荷、Cronbach’sα值、组合信度(CR)和平均方差萃取值(AVE)。HAIR等[24]建议每个测项的因子载荷应该都在0.5以上,数据显示本研究满足要求。信度方面,本研究各变量的Cronbach’sα值、CR值皆大于0.7,满足要求。区分效度方面,各变量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构念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整体而言,本研究测量构念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表1 主要测量构念的信度和效度(N=349)

3.4 结构方程建模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来检验研究假设。采用MPLUS 7.0对数据进行建模,变量之间路径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为了判定每一路径系数的显著性,采用标准化的重复抽样法,即对349个样本数据采用放回重复抽样1 000次。估计模型解释了内生变量较多的方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的结果见表2。

表2 最大似然估计分析的路径系数(N=349)

注:+、*、**、***分别表示p<0.1、p<0.05、p<0.01、p<0.001,下同。

在模型中,本研究控制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发展阶段和竞争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①要素拼凑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07;p<0.01),与机会识别能力存在一定负向影响(β=-0.112;p<0.1),假设1得到数据支持。②顾客拼凑与机会识别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关系(β=0.449;p<0.001),而与资源整合能力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β=0.064;p>0.1),假设2得到了数据支持。③制度拼凑与资源整合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β=0.233;p<0.01),同时与机会识别能力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β=0.189;p<0.05),假设3得到了支持。④资源整合能力与新创企业资源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β=0.175;p<0.05),同时机会识别能力也显著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β=0.391;p<0.001),假设4也得到了数据支持。

为了检验模型与其他替代模型相比的稳健性和效度,运用MPLUS 7.0软件对多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表3中的模型1是假设模型,整个模型的拟合指标χ2/df=2.412、RMSEA=0.053、SRMR=0.054、CFI=0.978、AGFI=0.927,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模型2是单中介模型,假设只有资源整合能力为资源拼凑到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模型3也是单中介模型,假设只有机会识别能力为资源拼凑到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模型4是无中介模型,假设资源拼凑直接影响绩效,而无需通过能力建构为中介过程。对4个模型进行比较,模型1在各项拟合指标上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体现为具有较小的χ2/df、RMSEA、SRMR值,具有较大的CFI,AGFI值。此外,模型1与模型2~模型4相比,Δχ2具有显著的差异而且在0.05水平下显著。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的假设模型与其他模型相比,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更好,更能得到实证数据支持。模型1中的路径建模结果汇总见图1。

表3 结构方程模型比较

注:实线表示路径系数至少在0.1水平上显著;虚线表示不显著。图1 结构建模路径

4 研究发现、价值与展望

4.1 研究发现

本研究有3个发现:①嵌套模型对比显示,以能力建构为中介的路径模型(模型1)的数据拟合程度优于无中介模型(模型4)或部分中介模型(模型2和模型3),这指明能力建构过程的确在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的作用。在以往文献中,研究者大多直接求证拼凑与绩效的关系,得到了或正向[25]、或不显著[3]甚至倒U型[5]的混合实证结果。从本研究来看,之所以产生不一致的结果,乃是因为拼凑与绩效之间存在多重影响路径,拼凑活动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负向的结果,而找到合适的情境影响路径,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复杂过程。从本实证结果来看,将拼凑视为企业在有限资源下竭力建构能力的战略途径是一种可行思路,这一点在王晓文等[26]的理论研究中有所阐述,而本研究则对这一理论进路进行了深入验证和细化分析。②从影响程度来看,不同拼凑策略对能力形成的影响各有侧重,造成了差异性的绩效结果,这一点在以往研究中鲜被提及。以往研究多将拼凑视为一个整体构念[3,5,16],而对拼凑领域、层次和内容的区别不够。随着拼凑研究的深入,最近的研究者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深入探索。如DESA等[27]的研究则区别了物资、劳动力和技能拼凑在社会创业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及形态。沿着这些发展脉络,本研究以RÖNKKÖ等[21]新近开发的测量量表为基础,深入讨论要素、顾客和制度拼凑对能力建构和企业绩效的不同影响,具有良好的实证研究新意,亦取得了较为新颖的实证结果。③从影响方向来看,结果显示当企业聚焦于拼凑资源用于生产制造时,会提升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但降低了机会识别能力;而当企业聚焦于拼凑顾客时,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能力又得不到提升;这指明拼凑对企业绩效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现有文献对拼凑负面影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上,而缺乏基于大样本的统计证据[28],而本研究运用大样本数据对比分析要素、顾客和制度拼凑的功效方向和强弱水平,这对于当前的实证研究发现是有益的补充。

4.2 理论和实践价值

理论贡献方面,通过引入能力建构视角,本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检验了资源拼凑对于新创企业绩效的意义和具体过程,这较于以往研究多倾向于从创新[5,8]、知识创造[7,29]或资源独特性[12,25]的视角形成了差异和补充,这将有助于学界对资源拼凑的效能及其机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跳出创业者个体的局限,把拼凑现象与当前主流的企业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结合起来,有利于形成企业层面的拼凑战略研究[16]。此外,还发现了拼凑对于企业的一些“负向效应”[28],当企业聚焦于东拼西凑生产要素时,减弱了其市场机会方面的相关能力。

本研究对企业实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①拼凑是一种有效的创业工具,创业者和企业家应当正确认识手头资源对于企业的价值,而不是一昧地求新图大,实际上,拼凑不仅可能帮助企业解决临时问题,还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战略能力。②企业应当合理地选择拼凑战略,过度地聚焦于单个拼凑策略难以形成均衡的企业能力。企业在兼顾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对应的加强型拼凑策略。③从本研究的路径结果来看,机会识别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在实践中,应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顾客拼凑和制度拼凑,适当地减少要素拼凑,以避免形成与外界脱节的“内部拼凑专业户”企业形象。

4.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数据作为分析来源,这不完全符合事物发生的先后逻辑顺序。为了克服这一点,特地请企业评价“过去3年中”的资源拼凑行为,和“当前”的能力与企业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横断面数据的不足。然而,作为具有严密逻辑发生顺序的能力形成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设计更为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从纵向的角度对本研究结论进行补充。此外,本研究聚焦于考察资源运用的形式对能力形成的影响,而实际上,基于能力构建视角,资源运用还需要前因支撑,换言之,企业家的个性特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源可能在模型中充当资源拼凑的前置变量,这一重要的过程如果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考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学术研究价值。

[1] LÉVI-STRAUSS C. The Savage Mind[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7

[2] BAKER T, NELSON R E,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05, 50(3): 329~366

[3] 祝振铎,李非. 创业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动态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35(10):124~132

[4] 李晓翔,霍国庆. 资源匮乏、拼凑策略与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35(3):41~55

[5] SENYARD J, BAKER T, STEFFENS P, et al. Bricolage as a Path to Innovativeness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New Firm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2): 211~230

[6] 张建琦,安雯雯,尤成德,等. 基于多案例研究的拼凑理念、模式双元与替代式创新[J].管理学报, 2015, 12(5):647~656

[7] PETRUZZELLI A M, SAVINO T. Search, Recombination, and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Haute Cuisine[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4, 47(3): 224~238

[8] REGO A, OLIVEIRA P, ROSADO P, et al. Product Innovation in Resource-Poor Environments: Three Research Streams[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4, 31(2): 202~210

[9] MAKADOK R. 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5): 387~401

[10] ZHOU K Z, WU 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Strategic Flexibility and Product Innov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31(5): 547~561

[11] 方世建,黄明辉.创业新组拼理论溯源、主要内容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10): 2~12

[12] DUYMEDJIAN R, RÜLING C C. Towards a Foundation of Bricola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J].Organization Studies,2010, 31(2): 133~151

[13] TANG J, KACMAR K M, BUSENITZ L.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n the Pursuit of New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7(1):77~94

[14] SARASVATHY S D, DEW N, VELAMURI R, et al. Three Views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M]. New York: Springer, 2010: 77~96

[15] 张玉利,田新,王晓文. 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基于冗余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以麦乐送为例[J].经济管理, 2009, 31(3): 119~125

[16] 李非,祝振铎.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创业拼凑及其功效实证[J].管理学报,2014,11(4):562~568

[17] TEECE D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 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13): 1 319~1 350

[18] GRUBER M, MACMILLAN I C, THOMPSON J D. Look before You Leap: Market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n Emerging Technology Firm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54(9): 1 652~1 665

[19] MITCHELL I R, SHEPHERD D A. To Thine Own Self Be True: Images of Self, Images of Opportun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 25(2): 138~154

[20] SMITH K G, COLLINS C J, CLARK K D. Existing Knowledge, Knowledge Cre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Rate of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in High-Technology Fir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48(2): 346~357

[21] RÖNKKÖ M, PELTONEN J, ARENIUS P. Selective or Parallel? Toward Measuring the Domains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Emergence and Growth,2013, 15(1): 43~61

[22] 林萍.企业资源、动态能力对创新作用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0):72~79

[23] ZHOU K Z, YIM C K, TSE D K. The Effects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s on Technology-and Market-Based Breakthrough Innovations[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2): 42~60

[24]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et al.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98

[25] SENYARD J, BAKER T,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Towards Systematic Empirical Testing[J].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2009, 29(5): 5~21

[26] 王晓文,张玉利,李凯.创业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和实现手段——基于租金创造机制视角[J].经济管理,2009,31(1): 61~66

[27] DESA G, BASU S. Optimization or Bricolage? Overcoming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Glob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13, 7(1): 26~49

[28] 秦剑.基于创业管理视角的创业拼凑理论发展及其实证应用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9):94~102

[29] BOXENBAUM E, ROULEAU L. New Knowledge Products as Bricolage: Metaphors and Scripts in Organizational Theo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1, 36(2): 272~296

(编辑 丘斯迈)

Resource Bricolage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 Capability Building Perspective

ZHAO Xinglu1ZHANG Jianqi2LIU Heng2

(1.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Guangzhou, China;2.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Based on Makadok’s capability building theory, resource bricolage was viewed as a process in which firms used limited handy resources to forge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gain competency. The path modeling of 349 new ventures data indicates that input bricolage is positive with integration capability, but negative with opportunity capability.Customer bricolage is positive with opportunity capability,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integration capability. Institution bricolage has positive but les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th integration and opportunity capabilities.The higher the firm’s integration and opportunity capabilities are, the higher its performance is.

bricolage; opportunity capability; integration capability; new ventures

10.3969/j.issn.1672-884x.2016.10.011

2015-06-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572204);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特别项目(2013T60825);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基金资助项目(2015WQNCX104)

C93

A

1672-884X(2016)10-1518-07

张建琦(1957~),男,陕西宝鸡人。中山大学(广州市 510275)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创业管理。E-mail: lnszjq@mail.sysu.edu.cn

猜你喜欢
新创资源整合建构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新创企业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战略能力的中介效应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建构游戏玩不够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