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华,李 涛,黄小波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周艳华,李涛,黄小波
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设计,并就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旨在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更好地培养食品掺伪检验专业技术人才。
高职;“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考核方案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和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为基础,研究各类食品掺伪、掺假、掺杂检验技术的实验科学。[1]如近些年报道的“苏丹红鸭蛋”、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等,都是“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在食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这门课程的开设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过去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先学习检验原理,再学习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所以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普遍觉得理论课枯燥无味。因此,笔者通过教学改革,运用理实一体化,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良好。
课程考核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考核具有导向与激励、检查与测评、诊断与反馈等功能。[2]高校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试卷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即便是有平时成绩,也考虑得过于片面,占比不会太高,传统课程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因此,加强对课程考核的改革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全程考核体系
改变过去传统的仅以期末成绩作为单一考核标准的考核方式,强化“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考核,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性任务考核和期末考核(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试题的编写,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三部分构成,考核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等,采用小组互评、教师、企业代表评价及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看出,平时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这部分主要考核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性考核则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践技能的操作熟练情况等。期末考核则采用闭卷的方式,考察学生整个课程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建立全面的考核内容
表1 “食品掺伪检验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方案
多元化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考核、基本素质考核、能力考核等。专业知识考核主要包括对学生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基本素质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如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学生是否对原始数据及时如实地进行记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习惯等;能力考核包括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核,如采用汇报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考核,通过模拟演练考核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建立细致的考核标准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实现考核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过程性考核的评价标准。下面就小米用姜黄色素染色的检验技术的评分标准,来对考核评价标准的细致化加以说明。其考核评分表如表2所示。
表2 小米用姜黄色素染色的检验技术考核评分
从表2可以看出,对“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是非常细致化的,考核标准包括5项,每一项又设置了小项,小项里又设置了具体的考核点。此外,考核评分表里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作规范进行了考核,这也是符合现代化教学目标和培养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专业人才所必需的一项素质要求。
(四)建立多元的考核主体
理实一体化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还要求课程的考核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而是要建立教师、学生、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等多元化的考核主体。[3]形成以教师为主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综合考核模式,使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合理,学生间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与竞争氛围,促进其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并使其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发展。
(一)教师应具备考核所需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考核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考核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考核的效果。为更好地实施“食品掺伪检验技术”理实一体化考核方案,就必须培养双师型教师,做到“教师和师傅一体化”,教师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
一是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专研课程教学工作,多关注近期的食品安全事件及最新的食品掺伪检测技术。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省内外知名食品质量检测机构进行系统学习,更好掌握最新专业技能。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好地引进专家等主体,参与到课程考核中来。
二是需要学校创造更多机会和条件。每年安排教师出去学习或到企业进行锻炼,加强校企合作,以便教师更新专业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所学知识更加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校企合作的紧密也更加有利于引进企业代表作为考核主体,参与到课程考核中来。
三是需要学校多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二)合理确定课程考核的分值比例
合理的课程考核分值比例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能力。传统的采用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就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极大地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从“食品掺伪检验技术”教学团队多年的经验表明,传统的考试制度有如下弊端:(1)考试内容中记忆性成分比重较大,存在“圈范围、划重点”的情况。对学生来说,只要在短时间进行强化记忆就行,平时根本不用怎么学,这使得那些善于进行短期记忆的人取得好的成绩,于是考试成为了一种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和试验操作技能;三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而轻视对实际操作技能及知识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确定课程考核的分值比例时,应适当增加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发言、课程汇报、课后作业、第二课程表现情况等)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占30%~40%;减少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可占30%~40%左右;增加过程性考核,并使过程性考核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占总成绩的30%~40%。
(三)教师应坚持考核信息的公开化
在实施“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考核方案时,考核信息的及时公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考勤情况的及时反馈,可以使旷课、迟到、早退的同学产生一种危机感,更好地保障课堂的到课率;课堂表现情况成绩的及时公布可以让学生明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学习,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过程性考核成绩的及时公开,有利于学生及时认识到学习和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学生自觉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教师也可运用过程性考核的考核结果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修正教学内容和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的及时公布可以向学生反馈学习该课程的整体效果。
(四)试验过程性考核内容的选取要具综合性
试验操作考试的内容一定要选取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例如“馒头中‘吊白块’的测定”实验考核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如蒸馏装置安装是否正确,是否有爆沸现象,装置的密闭性,分光光度计是否能正确使用等。同时,结合实验报告的结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为了解“食品掺伪检验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方法的效果,笔者对参加过考核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交流,内容涉及多个维度来评价教学效果,共发放问卷50分,收回47份。通过每位被调查者给出的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发现,95.7%的被调查者对新考核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学效果好,能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只有4.3%的被调查者给出了较低的评价,说明此考核方案尚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改进。为此,笔者针对这部分学生做了进一步的跟进了解和分析,结果发现实训条件和实训仪器设备是课程考核的“短板”,需要进一步改善此方面的条件和设施。
[1]孙丽洁,李乃军.“食品掺伪检验”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6-98.
[2]宋丽娜.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6):106-108.
[3]管金虹,龚佑红.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3(3):53-54.
[责任编辑陈国平]
周艳华,女,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技术;李涛,男,湖南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技术;黄小波,男,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6)27-0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