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蕴涵在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等人际关系文化中的心理活动对于凝聚民族心理、锻造强国心态、促进民族心理成长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五缘文化心理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优化功能的重要体现。五缘文化心理要素所具有的重情、重义、强调群体与个体的一致性等本质属性,五缘文化心理场中客观存在的人际吸引力、群体向心力、文化辐射力和心理同化力等各种场力的正向作用,循环往复的五缘文化心理共鸣效应所引发的良性心理同构过程,是实现五缘文化心理对中国当代社会心理优化功能的内在机制和根本原因。
〔关键词〕五缘文化心理;当代社会心理;强国心态;民族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6)04-0124-06
〔作者简介〕蒋杰,南京政治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
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文化现象,既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深深地扎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土壤里。它既是中华民族“群体本位”、“伦理中心”核心理念的外化,又与时俱进,经历了从原生封闭型到次生过渡型,再到再生融合型的发展过程,从而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挖掘五缘文化心理特殊的社会正能量功能,是利用传统文化服务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五缘文化心理要素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软实力。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把文化强国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强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是在关键时期进行的一次宏大战略筹划。人类社会是在不断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文明进步的。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可以依靠战争侵略、资本扩张、殖民劫掠,但今天大国的崛起所能凭借的更多是优势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力量的集中反映,作为物质力量的一种折射和体现,其战略地位已随着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而进一步凸显,不同文化间的比较和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五缘文化心理要素,由于其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
五缘文化心理活动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优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五缘文化心理活动对民族社会心理的凝聚功能;二是五缘文化心理活动对锻造强国心态的助推功能;三是五缘文化心理活动对民族心理成长的催化功能。深入探索五缘文化心理的这些重要功能,特别是进一步揭示优化中国当代社会心理的具体机制,对于丰富和完善五缘文化学说及中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对民族社会心理的凝聚功能
对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凝聚作用,是五缘文化心理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优化的最基本功能。
当代中国要实现强国梦,支持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社会心理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诸多凝聚民族心理的方法和途径之中,文化的力量无疑是最具感染力和渗透力的。因而,当代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能够促成同心同德、凝神聚魄、齐心协力的社会正能量文化心理的强化与引导。
中华民族社会心理是包含中华大家庭各民族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内的综合性反映的一种特殊社会心理,是构筑在中华民族经济地域基础上并渗透着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整个民族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其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稳定性和共同倾向性等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以各种缘为纽带形成了稳定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多缘一体”。
五缘文化情感对国家认同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五缘文化情感能够加深共有的历史记忆,促进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激发人们强烈的归属感;通过促进人们对国家历史发展的了解和肯定,提升人们对国家历史发展和现状的积极评价;通过配合促进民主意识,培育和谐精神,强化统一观念,形成人们共同的政治价值观,进而使人们的国家认同心理得以强化。
五缘文化认同心理也对中华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还表明,五缘文化认同心理有利于促进国民对中华民族血缘地缘关系的认定,激起对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共鸣,增强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积极情感,从而对于强化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依恋感具有积极作用;五缘文化认同心理也有利于提升国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豪,从而对于增强自己中华民族身份的积极评价具有重要影响;五缘文化认同心理还有助于激发满足中华民族社会心理需要的行为倾向,引导互帮互助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促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从而对于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五缘文化高度重视人际间的情和义〔1〕,这是其凝聚社会心理的基因,表现为善于发现和利用人际间的天然联系,积极倡导建立人际间互爱、互利、互惠、共赢和守约的新型人际关系。所以,五缘文化心理对中华民族社会心理具有天然的凝聚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由五缘文化心理各要素中蕴含的重情、重义、强调群体与个体一致性等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五缘文化心理主要由四大基本要素组成,包括:五缘文化心理需要、五缘文化情感、五缘文化认同和五缘伦理心理契约,这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凝聚中华民族社会心理的天然纽带。
五缘文化心理需要是产生社会凝聚力的心理根源和基本前提,是人们对五缘人际交往的主观要求,是促成五缘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条件。五缘文化心理需要既可以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需要,也表现为人们寻求精神家园的需要,既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中得到体现,也融入群体之间的交流中。不论是亲缘文化中对上慈下孝的追求,还是地缘文化中同乡之间协同互助的利益需求,亦或是物缘文化中以物承情、以物传情的美好愿望,都可以反映出多层面特殊人际交流的心理需要。在这种人际互动的需求作用下,实现着人们精神的满足、利益的共享,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需要,为五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这是中华民族社会心理凝聚力产生的源头活水。
五缘文化情感建立在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是五缘社会群体成员针对自身五缘文化交流精神需求的满足状况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人际关系的核心成分是情感因素,即对人的喜欢与厌恶。”〔2〕“它是人际关系中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晴雨表。”〔3〕亲缘文化情感就是亲缘人际间一种天然的高级情感状态。亲情是一种“戒不掉的爱”,因其中掺杂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就好比社会的细胞。家人间亲情的融洽相处,是一切社会关系融洽相处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类的亲缘文化情感是伟大的,其具有不求回报的特点,当然也不排斥自发的、无偿的报恩行为,亲缘文化情感还具有高度的可信赖性,可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五缘文化认同是对五缘人际交往活动的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它体现了人们对五缘人际互动认识趋同和情感互通的一致性。包括对共同的民族节日、习俗和社会价值观的认知等等,其对促进民族凝聚有重要作用。比如对“仁爱”和“孝顺”的认同,是儒家思想千百年来植入我们骨髓的精神信仰,也是五缘群体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对父母尽孝,对同胞怀有仁爱之心,是五缘人际交往的信条,是构成五缘群体互动的精神支撑,正是五缘人际交往活动的这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成就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凝聚力。
五缘伦理心理契约是五缘群体及其成员间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利益、义务和责任。五缘伦理心理契约是成员彼此关系秩序及交往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形成价值层面五缘文化心理的高级形态,是五缘社会群体成员根据社会群体内部的伦理道德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趋向。无论是亲缘、地缘关系,还是物缘、业缘、神缘关系,五缘伦理心理契约都是普遍存在的,可能由对某种情境的直觉感知引起,具有迅速而突然的特点,并对五缘社会群体及各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道德行为有迅速的定向作用。五缘伦理心理契约对于五缘社会群体及其各成员间的交往活动起着重要的规范和调控作用,如师生之间能所形成特殊业缘的行为准则,父子之间则能形成亲缘文化特有的孝道观念,五缘伦理心理契约对于社会心理的优化和社会风气的改善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作用。良好的五缘伦理心理契约可以激发和引导积极的五缘文化心理需要,优化五缘文化情感,促进五缘文化认同。因此,五缘伦理心理契约是在五缘社会群体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秩序,提高群体中人际交流效能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五缘文化心理各个要素所具有的重情、重义、强调群体与个体一致性等根本文化心理属性,才使得五缘文化心理成为中华民族心理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和天然纽带。
二、锻造强国心态的助推功能
对锻造大国心态的强力推动作用,是五缘文化心理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优化的最现实的功能。
一个强国的崛起,既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等软实力。强国心态是从上到下整体上对本国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战略的理性认知和信心,以及面对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时积极的态度和从容的心理反应。一个国家一旦拥有睿智大度、自尊自爱、敢于担当、乐观向上、宽厚友善等积极肯定的国民心态,这个国家往往就有了从容应对国内外一系列挑战的底气。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民族主体的自觉和理论的自觉,但也更需要文化的自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强大国家,我们的国民既要摆脱百年来由于特殊际遇而形成的对西方文化体系的依傍,也绝不能妄自尊大、惟我独尊,重蹈西方霸权文化的老路,国民也应树立与其他国家民众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利共赢、共圆世界梦的心态,要使我们的国民更加热爱祖国、重情守义、开放包容、仁和友善、认同优良传统、勇于社会担当。挖掘并激发五缘文化心理基因中的社会正能量,培育一个强大国家应有的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这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在五缘文化背景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特殊的五缘文化心理场力,其包括内部驱动力和向外渗透力,在一定的社会引导下,这些五缘文化心理场力可以推动多缘一体的社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构,进而为锻造强国心态提供有力的支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创立的心理场论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心理环境Environment)和P(人Person)构成的个人生活空间(Life Space of Person,简称LSP),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s Field)。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和心理环境(E)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为此,勒温专门提出了一个公式来说明这一现象,即:B=f(P,E)=f(LSP)。也就是说:行为是环境与人的函数,或者说行为是心理生活空间的函数。〔4〕五缘文化心理场是由五缘文化心理动力场和五缘文化心理活动空间所构成,是五缘社会群体成员独特的心理活动发生的场所。五缘文化心理场包含五缘文化心理相互依存的基本要素。五缘文化心理场对五缘社会群体成员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具有动力作用。心理场力是五缘文化心理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缘文化内部环境对群体成员心理活动及行为倾向的一种客观影响力。五缘文化心理场力由内部驱动力和外部渗透力所构成,五缘文化心理场力内部驱动力是由人际吸引力和群体向心力所组成,五缘文化心理场外部渗透力主要是由文化辐射力和心理同化力所组成。
由于人们所处的五缘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相互包容的关系,因而,五缘文化心理场除了包含五缘文化心理需要、五缘文化情感、五缘文化认同和五缘伦理契约等相互依存的五缘文化心理要素外,也同时会聚合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具有的其他社会心理元素。五缘文化心理场力具体表现为五缘人际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各种心理现象。如师生业缘人际间老师对学生潜在的权威性心理引导力,学生求知欲对老师职业道德的唤醒;在亲缘关系中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感,子女对父母的尊敬感;在同乡地缘关系中为抵御共同的生存压力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心理倾向等。
根据心理场论的原理,五缘文化心理场的人际吸引力、群体向心力等内部驱动力,以及文化辐射力、心理同化力等向外渗透力,是群体与个体、文化心理要素与文化环境交互作用的心理动力,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五缘社会群体中意见领袖和众多成员态度倾向的影响下,其不仅可以促成五缘社会群体心理凝聚力增强,而且也会推动五缘社会群体产生心理同构现象。比如,通过激发五缘文化情感,引发热爱祖国、传承民族传统的心理,进而强化自强不息的强国心态;通过激发五缘文化认同,强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血脉相连的民族意识,开启开放包容的强国心态;通过强化五缘伦理心理契约,进一步维护重视亲情、遵守孝道、敬老爱师的优良社会心理氛围,奠定仁和友善的强国心态基础。
巧妙利用五缘文化心理场中客观存在的场力,充分发挥五缘人际互动中有影响力的成员的作用,通过对五缘社会群体中特定成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社会引导和控制,赋予他们实现强国目标的社会责任和特殊使命,就能够以符合时代要求的心理诉求为牵引,促成预期社会心理效应的产生。比如,引导各类五缘社团组织广泛开展积极的文化交流活动,开掘五缘文化超越功利的人文精神、贵和尚中的和谐理想、守成创新的进取意识、崇德重义的价值追求等等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认同心理,激活蕴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心目中的血缘、亲缘、地缘认同和政治、经济、文化认同,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万众一心、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国民心理同构,进而为强国心态的锻造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三、促进民族心理成长的催化功能
五缘文化心理共鸣效应对于促进民族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这是五缘文化心理优化中国社会心理的最持久的一个功能。
每个民族的心理都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曾经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习惯于向后看,养成了自下而上的依赖心理和等级权势观念,而缺乏民主和法治意识。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落后、保守、狭隘、愚昧的小农意识和小生产习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左右摇摆、好走极端、易于狂热的劣根性,对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投下了阴影;害怕竞争,反对“冒尖”,嫉妒先进,依赖尊长的惰性心理表现时常可见。这些不良的社会心理现象与当代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相悖的,必须破除和摒弃。
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符号系统,表征着这个民族共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凝聚力和独特的心理素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生生不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发展创造了五千年延续至今的饱蕴中华民族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中华文化,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优良的民族心理素质。
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中有着深深的五缘文化印迹。五缘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心理形成的一个重要背景和原因,当代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仍然离不开五缘文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由于五缘文化心理场共鸣效应的产生,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心理素质的不断进化,并加速新的五缘文化心理同构,因而对于促进民族心理成长具有长期的重要影响作用。
五缘文化不仅秉承了中国文化两个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基本精神“以人为本”和“以和为贵”,而且更加重视人们相互间的共同社会属性和相互联系的纽带,因而更加倡导社会的和谐与凝聚,所以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特性早就被烙上了鲜明的五缘文化印记。在五缘文化心理场共鸣效应的影响下,五缘社会群体成员都会形成一种特定的五缘社会角色定位,这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定位要求人们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要求,这实际上会对传统中国人面子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人面子的形成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而五缘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中国人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与中国五缘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等,都会影响到中国人面子观的形成,中国人一旦感到面子受损,就可能产生一种可耻的感觉和自责的心理,甚至会影响到自己能否正常做人。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非常注重“礼教”,认为人如果违背了“礼”就会受到社会惩罚和排斥。中国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中国五缘社会群体的种种规范也强化了一个人对于面子的观念,一个人没有面子就无法在各种社会群体中立足。在中国当代社会中,越是接受现代教育程度高的人和家庭,他们的这种观念和意识往往会越强烈。一个中国人要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须适应并吸收中国特定社会文化的养分,包括五缘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中国人注重在做人的过程中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而西方人则注重在做事的过程中去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这就形成了不同文化环境对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中国的五缘文化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文化,其与西方崇尚个人主义的思想文化形成鲜明对比。虽然随着五缘文化经历了最初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和面向全球化发展的社会等不同阶段,中华民族心理特质也随之逐步退去了封闭自守的色彩,并深深印上开放包容的特点,目前已经开始向世界融合的方向发展,但是传统的中国人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在重视集体观念上都与西方人形成明显差异。五缘文化这种集体主义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而成长,所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其作为中华民族心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依据和原因,将长期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当代中华民族的心理发展仍然离不开五缘文化环境的影响。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心理成长息息相关,引发普遍的心理共鸣效应,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社会的亲和与凝聚,五缘文化在增进中华民族社会情感交流、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五缘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理成长的重要背景。中国人常言“相逢是缘”“有缘千里来相会”,这表明中国人内心深处是非常重视“缘”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缘”之意蕴非常丰富,但其核心是指“人与人、人与事物彼此之间以情感为基础而形成关系和联系,比‘关系内涵具有更丰富、更富情感的含义” ,现实生活中,“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已经成为近现代社会基本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团结的纽带和沟通的桥梁。五缘文化说创始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林其锬先生认为“中国伦理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个重要的突出特征就是重视人际间的‘五缘关系”。〔5〕当代中国人追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想,仍然是五缘文化尚和心理的延续。“以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理论价值的基本精神,特别是五缘文化更是关注人们相互间共同点和人际联系的纽带,这对中国人的尚和民族心理特性的形成都有很大影响。儒家思想曾经在中国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长期以来,以和为贵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原则。所以通常中国人认为“家和万事兴”“将相不和,国有大祸”。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信,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说明中国人害怕因出人头地而使人际关系失和,在“出人头地”和“保持使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和谐”之间更看重后者。由于中国社会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所以通过压抑自己的欲望而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实际就是五缘文化社会群体的一种集体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并且为了社会的和谐,而不惜牺牲个体的利益。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客观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人际关系环境,但人们要使这种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无论是亲缘、地缘关系,还是业缘、物缘或神缘关系,都需要通过和谐来维系。
中华民族心理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缘文化心理场共鸣效应的影响作用联系密切。五缘文化心理场是五缘人际交往过程中共通性的感悟、体验、情感、思想交流碰撞而产生的心理空间,在一定条件下,五缘文化心理场会占据和支配中华民族社会心理及其行为活动,调顺人们的思想行为和情感的意识取向,使人们产生共情、共识和一致的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五缘社会群体各成员通过人际互动和信息交流所产生的一致的文化心理需要、广泛的文化认同、积极的文化情感体验以及利义平衡的伦理心理契约,能够在一定时期和特定的五缘社会群体中集中地反映出来;同时,五缘社会群体中的个体成员通过对其他成员或群体心理活动外显信息的准确感知,使个体成员自身原有的心理活动得到正强化,被共同激活而形成一种情状相似、内容契合、倾向一致的状态,从而引起群体心理在各要素上的趋同。在五缘群体与个体心理互动的过程中,五缘文化心理场的“心理动力”持续增强,“心理生活空间”不断拓展,从而形成了循环往复的五缘文化心理场共鸣效应。
“五缘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现代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群体本位核心价值的外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伦理中心的体现。”〔6〕即便是在当代,中国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仁”“礼”“宗亲”及“整体主义”等思想和原则对当今中国人际关系的主导原则、主要特征及基本模式都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仍然带有深深的传统文化印迹,以至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是“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根脉上形成的,人际关系仍以重人伦为本,是‘亲缘关系的外推,维系人际关系的主要纽带是‘人情,‘面子具体调节着人际关系的方向和程度,人际关系建立的心理起点是重‘信任与‘和谐,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主导原则是对整体主义修正过了的集体主义原则”。〔7〕可见,五缘文化不断地孕育着五缘文化心理,五缘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心理共鸣效应也不断地丰富着五缘文化本身的深层内涵。
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中国人的完整心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现实世界里呈现出来的;另一部分是潜藏于心灵深处的通过文化传承而来的。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文化传统相比,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传统。而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传统又产生了重人生与精神的探讨、重本末与源流的区分、重直觉与体悟的方法、重道德与善的追求,以及重义轻利等多种文化传统,表现为力倡主客统一、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主张重情轻理,往往自我表里不一,强调以家族为本位,欣赏感性主义,强调以义为本位。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性,在五缘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其基本元素,这些文化现象对中国人心理特质的形成影响很大。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讲,其既有积极的一面,五缘文化心理共鸣现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帮助我们了解自己文化心理中的弱点和弊端,对于优化民族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原有的民族心理的某些特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时,就会促使五缘文化心理需要、五缘文化情感、五缘文化认同及五缘伦理心理契约等心理要素的更新和五缘文化心理场各心理要素、个体与群体及文化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引发一系列新的五缘文化心理共鸣效应,并产生新的五缘文化心理同构,以此循环往复,推动民族心理素质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五缘文化心理的发展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巨大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增强五缘文化心理的自觉性,可以进一步丰富五缘文化心理的内涵,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施忠连.五缘文化的精神价值:情义为五缘文化的灵魂〔M〕//五缘文化: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40.
〔2〕郑全全,余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19.
〔3〕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6.
〔4〕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46.
〔5〕〔6〕林其锬,吕良弼.五缘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16,116.
〔7〕乐国安〔M〕.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5.
(责任编辑:何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