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探究

2016-11-21 16:44姜冬梅
剑南文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技能环节

□姜冬梅 张 焱



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对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影响的探究

□姜冬梅张焱

美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美术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积累。在全国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各高等院校对美术学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要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又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

一、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随着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领域的结构更新,各高等院校在制定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也在作积极的探索。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实习环节则作为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实习基地。保证今后多批美术学专业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实习实践环节,同时依托教育实习基地开展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可充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并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教育道路。

第二,延长教育实习周数。要想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必须增加美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周数,应在原来的6-8周的基础上延长实习时间,只有时间充裕了,学生才可以通过实习过程检验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第三,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增加实地考察环节。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带领学生带进入各地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并进入课堂听课、试讲、接受中小学教师的现场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完善教育实习导师指导环节。在学生实习期间,双方培养单位应定期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堂指导等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与改正,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应变能力、专业技能师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亲身示范。

二、高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重新构建

第一、偏离基础美术教育路线

高等院校所培养出的美术学专业毕业生应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致使大部分学生偏重于专业技能的专研而忽略专业理论以及教育课程的学习,在进行教育实习或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理论知识浅薄,未能实现“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教育目标的要求。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需重新设定与构建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原司长杨贵仁所作的《推进高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报告中指出:“一是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强调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二是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小课,轻技能大课;重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专业知识技能的均衡性和通用性。三是重美术专业学术水平,轻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以及综合人文素质的养成。四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口传心授、机械训练、灌输式和一言堂现象。”

在这样一种教育培养的环境里,各高等校要转变培养机制,建构适应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传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

目前很多高校美术教师普遍呈现出专业技能强,示范能力差,表述有障碍,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形势漠不关心,在教学中仍按照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导致课堂讲授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死板空泛,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与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社会教育背景下各高等院校所开展的美术实践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育实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将提高地方高校在美术学专业方面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宗旨,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增添新鲜力量。

(黑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师资格统考下的高校美术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项目代号Xjg1442)

(黑河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学专业技能环节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谚语趣画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