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玲
用心体验 以情演绎——《双下山》饰小尼一角之体会
■蒋玲
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坐在桌前,打开电脑,又一次欣赏着五年前我学演《双下山》饰演小尼姑一角的碟片。尽管已经记不清楚这样自我欣赏了多少遍,也理不清每次欣赏时自己酸甜苦辣的心情,但是每次欣赏着自己当年的表演时总会涌上几许兴奋和激动,或许因为这是我演员生涯扮演的第一个角色,虽然时间过得已久,今天看着仍然是兴趣盎然。于是,再续上一杯咖啡继续欣赏,竟然还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唱词念上几句说白,看着看着,当年学习、排练和演出《双下山》时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十六年前,我在江苏省戏剧学校专修锡剧表演专业的第三年,作为训练汇报表演,老师辅导我学演了《双下山》。作为一个仅练了几年基本功的我,对这个剧目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理解更是无从谈起,后来才渐渐知道这是由《思凡》和《下山》两个戏组合而成的折子戏,许多剧种都演这个戏,是一个很著名的经典剧目,还是许多戏曲演员入门必学必演的剧目。接到饰演小尼姑这个角色的任务,我高兴得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走路也是一蹦一跳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认真真读剧本、背台词、练唱腔,亦步亦趋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模仿,我的老师真好,不厌其烦,反反复复,手把手地教我,当我入不了戏时,老师也很有耐心,总是以鼓励为主,肯定我点点滴滴的进步。喜出望外的是我竟然获得该年度校园艺术节的三等奖,学校又推荐我们参加了许多演出活动。虽然起点不算很高,但是这一荣誉给了我立志做一名优秀演员的理想和底气,演出则给了我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为我如今站在舞台上打下了坚实的自信。
学校毕业后,我来到无锡市锡剧院当了一名锡剧演员,以一名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好学地在舞台上跑好龙套,进而争取能有机会演一个有几句台词或有一二句唱词的有名有姓的丫鬟,心里也会有说不出的高兴。面对老师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的功夫,我看到了自己与一名真正的好演员的差距,心里更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深深体会到只有在舞台上老老实实跑好龙套,从小角色慢慢唱起来,做到在舞台站有气质,唱有板眼,做有模样,为日后演角色打下厚实的基础,一旦有机会演角色,才能做到站在舞台上心不虚,腿不抖。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剧院举行青年演员业务考核,领导和老师考虑到我在省戏校曾排演过《双下山》,便鼓励我再排一次。我起初觉得复排多年前排演过的剧目是炒冷饭,可能会缺乏新鲜感而无创作激情,有点犹豫不决。我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领导和老师,但是他们启发我说,经过多年舞台的体验,回过头去重温一下学生时代的习作,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收获,从两个不同年龄段和舞台实践的不同阶段的排练演出的对比中,对剧情和人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演绎,这种经比较后得出的体会更有利于演员的进步和成长。我被说服了,于是我立即去找当年戏校合作排演 《双下山》的同学、如今的同事,和盘托出了我的想法及领导和老师的建议,想不到一拍即合,我们俩决定再度携手走进小和尚和小尼姑冲破樊篱追求男耕女织爱情的心理世界,重演一回《双下山》。
我觉得自己已从一名学生成为了有一定舞台实践的演员了,重排《双下山》不能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水平,也不能是简单的复排,而应赋予一定的艺术含量和高度,于是我反复读剧本,分析剧情,从中去理解剧本的主题立意,揣摩小尼姑的性格、心理和她的行为线索,理清这出戏的表现形式,特色风格,尽可能地去准确演绎好这个人物。《双下山》的剧情并不复杂:两个尚在孩童时便出家的小尼和小僧,不甘空门寂苦,各自逃下山,途中不期巧遇,互诉衷肠,互生情愫最终携手奔向美好生活。描绘了他们冲破佛门戒律,向往男耕女织幸福爱情的故事。全剧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元素,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谐和的经典喜剧,是一出有利于提高演员表演技巧的好戏。通过重温剧本,分析剧情,分析人物等案头准备,我将小尼姑这个人物的心理、行为、表演诸方面细化为:胆怯又大胆、掩饰试探、怜生情愫、佯睡反哄、欲擒故纵、愿打愿挨,携手下山七个过程,以此来指引我的排练。
“离了庵门来山下,……未知此去前程如何?使我心惊胆怕”,我一边唱着一边走着圆场,手中耍着佛尘,带着十分忐忑不安的心情,四处张望很紧张地上场,圆场先慢后快,跑了三圈,左右环顾:有没有被人发现,为了表现出小尼惴惴不安的恐惧,我跑圆场时忽而急速忽而滞缓,与四处张望的神情及形体和身段表演有机配合,当演到没有被人发现兴奋下山的情节时,我的圆场急速中又加上欢快的小碎步,以此来表达小尼姑的“胆怯又大胆”。“掩饰试探”,侧重在心理节奏的把握上下功夫,途中突然发现有人,小尼姑的心又一下子紧张起来,担心被人发现私自下山的实情。只得害羞地应答小和尚,寻找了一个最常见的理由,探望病中的母亲来掩饰胆怯的心情。忽然,聪明伶俐的小尼急中生智,以守为攻,试探小僧,发现小和尚也有掩饰之态,终于舒了口气,“原来如此,那么我们分头去吧”。表演这段戏,我以不抬头,借助水袖偷望,将小尼姑心虚和伶俐之态表演得恰如其分。相同的命运使一对欲各奔西东的邂逅人,嘴上说着走,脚步却不肯动,小尼姑见少年小和尚聪明儒雅温和,小和尚则被小尼姑倾国倾城美貌迷恋,两人都挪不动步,所以分手又复回。从口念“阿弥陀佛”连看一眼都不敢的害羞,到共生“双双把俗还,牛郎织女渡银河”之情愫。小尼姑此时虽动心,但还是忍住心头的愿望,转身进入土地庙,假作烧香,以探小和尚也是否有意。见小和尚跟着来到庙内,便假装睡着了,悄悄窥视小和尚,听到小和尚“有个老尼姑来了”吓唬声时,小尼的心里已明白小和尚对自己有意了,于是我提高声音反过来哄他:“那边有个老和尚来了”,演了一场反败为胜的好戏。经过一番调侃和打趣,两人之间的隔阂消除了,各自相报是逃下山的出家人。转而面对小和尚捅破窗户纸“做一对宜其家小”,小尼姑春心萌动但嘴上却假指“菩萨不容你哟”,假装推诿,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进而且退且就。演这一对手戏时我说白的语气柔和亲切,身段和形体以背和侧对着小和尚,地位调度较多,营造小尼姑引小和尚一步一步入套之势。一对有心人情愫渐浓,面对“我的娇娃,和你做夫妻,管叫你同谐欢畅”之告白,小尼姑长期单调的寺院生活造成的压抑和苦闷、妙龄少女的思春情怀和渴望,一下子被引爆而迸发,一对有情人终于相约夕阳西下时。此时,我的表演以快圆场和着跳跃的节奏,加速变幻着手中的佛尘,来表达小尼姑无法抑制的快乐。下山时,双双欣赏着美景,双双遐想着“一双冷脚有热脚焐”的相亲相爱,“来年生个标标致致白白胖胖的小官人”的甜蜜未来,小鸟出笼飞向蓝天,小尼怎不手舞足蹈。我以这七个过程来把握自己表演的心理节奏,有序推进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故事发展,着意塑造好小尼姑这个人物。
在表演上,我在“圆场”“水袖”和“佛尘”三方面狠下功夫苦练。忙于演出无法正常练功,跑圆场的脚下功夫和体力均有所退步,为了演好角色,演出之余,便到排练厅去练。起初,有点力不从心,跑了没有几圈就气喘吁吁,腿发软脸发白。艺无捷径,功夫不骗人,只有苦练,有时还利用演出前的间隙在舞台上练习。大量的圆场脚底要溜、快,还要边唱边表演,一场戏下来大汗淋淋,累得喘不过气来,我就是咬紧牙关不言苦。我向水袖功底好的老师请教,将作为基本功的水袖,按照剧情,人物情感和行为的规定情景来设计水袖动作,赋予水袖以情感的灵性,尤其是挥洒出小尼姑的害羞、掩饰之态和下山时的欢快。我特意请道具师傅借我一条旧的,带回家里练,从不听话练到随心所欲。
用心和情去体会理解人物,以过硬的技巧去演好角色,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本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来不得半点的偷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或许就是这个道理,饰演小尼姑一角的过程让我明白了这戏谚所蕴含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