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嫱
筝曲《袖梦》教学中技术难点的解决
■王达嫱
摘要:古筝独奏曲《袖梦》是由中国青年古筝演奏家刘乐创作而成。作品灵感源于中国古典舞蹈“水袖舞”,作者用音乐表现了水袖舞刚柔并济的艺术特点。乐曲运用的轮指、琶音等难度技术是学习此曲的技术关卡,此文笔者通过对这些技术的讲解,希望学生能够在技术上得到解决及提高,更好地演绎当代古筝作品。
古筝艺术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艺术的发展除了定弦、创作手法等不断推陈出新外,技法上的飞速发展也让演奏者体会颇深。超炫绝伦的演奏技法赋予了古筝新的魅力。
古筝曲《袖梦》以中国古典舞“水袖舞”为创作灵感,作者运用雅乐的音律及流动的音乐线条营造出迷幻的梦境和水袖飘舞时“行云流水”般的意境。
水袖舞,相传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朝。水袖讲究身韵合一,舞动时,水袖不仅是一种技巧展示,还是“力”与韵律美的完美呈现。“力”,用力及表现力,两者合二为一,即用身体的协调力来带动水袖正确的舞动技巧,而水袖修长多变的表现力则演绎出舞蹈所展示的人体形态美及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袖梦》这首乐曲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落运用长轮技巧,轮指通体透亮、珠落玉盘的音效首先将人带入流动的梦境中。第二段通过琶音、摇指等技术,仿佛描述了梦境中缓缓走来一位少女,她深情地翩翩起舞,展现了婀娜多姿的形体美,及水袖舞轻盈灵动、风姿卓越的意境美。第三段作为本首乐曲的高潮部分,作者运用点状轮指技术,以动感的快板尽情展现出水袖舞中“力”的美感。匠心独运的指法技术,使乐曲跌宕起伏、丰富多彩。
学习本首乐曲,轮指是学生普遍认为最难的技术。轮指原先是琵琶的指法术语,采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指循环挑弦,发出丰满且连续不断的声音。古筝借鉴后运用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按此顺序循环拨弦,发出连绵不断的声音。在古筝的技术结构中,轮指解决了古筝长音演奏技术单一的问题,其可调节声音频率的演奏方式,使古筝能更好地诠释深层次的现代作品。
在乐曲《袖梦》中,轮指在第一段“忆梦”和第三段“舞”中大篇幅出现,前者采用的是长轮,而后者主要运用的单轮指法。单轮运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依次在某弦上均匀快速地弹出四个音,注重的是“点”的爆发力。而长轮就是在此基础上根据音的时值循环反复,音色上注重的是“线”的流畅性。在练习轮指这一基本动作时,先要在单轮娴熟的基础上,再进行长轮练习,才能使轮指技术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意境。
练习单轮时,学生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轮指手形的保持。弹奏时,整个手形外观似空圆,五个手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但食指、中指、无名指需做到小关节凸起,大指指根关节放平的状态。弹奏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手指在运动的过程中小关节向外松开,导致音色不结实。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慢练。慢练的时候可以及时注意到指关节的弹奏角度,使每个手指的小关节形成凸起状再用力勾起。其次,“力”怎么发?也是需要解决的难点。手指的力是从手臂贯通到指尖的,用好这个力需要练好每个手指大关节的连续伸屈动作,来增加手指的独立性及击弦的爆发力。但学生往往用力之后,手指会变僵硬,这就需要“放松”。把握好“用力”和“放松”之间的关系,做到松弛有度很重要。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出现两种问题,一种过于强调放松,使手指触弦松弛无力。另一种则是过于强调力度,造成手指紧张。这些都影响了演奏的速度、耐力、力度等诸多方面。所以在练习时,学生需要分清“力”与“松”之间的矛盾关系。“松”指的是手形放在弦上时保持的放松状态。在触弦的瞬间,手指需要快速地用上指尖的“爆发力”,手指过弦后则立即“放松”恢复自然状态。这样练习的轮指声音富有弹性,演奏时手指不会过早疲劳,能够更好地弹奏出乐曲高潮段落的“力度”美。
长轮指法,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一条线”。练习中,“线”的流畅连贯不难做到,但点子清脆均匀就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手指的长短粗细不同,有的手指日常生活用得少,灵活性较差,演奏时容易一带而过。解决这个问题,练习时手指的触弦点就要尽量集中,保持声音的圆润。四个手指中,平时最少用到的就是无名指,每次击弦需特别注意无名指的力度保持。《袖梦》第一段的长轮,在此基础上还做出了一些创新。由原来四个手指在同一根弦轮,变为大指独立在其它弦上拨奏,但轮指的顺序和动作原理不变。在听觉上,大指形成主旋律,而剩余三个手指的轮指声音则像背景音乐衬托在主旋律之下。此技法难点在于,和原来动作相比,四个手指由集中,变为大指要违背集中的原理,向外打开轮奏。在弹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手背的稳定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够到大指的音而挪动手背,导致手背倾斜,轮指不平均。练习时,应让手指虎口打开,靠指尖够到外音,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再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才能很好地演绎乐曲虚无缥缈的梦境。
解决了轮指的技术难点。笔者认为如乐曲中出现的反琶音、长摇等技术难点也能引刃而解。反琶,强调的是手指的独立性。长摇,则注重手臂“力”的放松。这些难点都和轮指所强调的动作要领有相似之处。
学生在学习此曲中只要理清动作原理,并加强练习,笔者相信难点定会一一击破,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官冲击。
关键字:轮指琶音技巧及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