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英杰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艺术已经完全融入每个民族和民生领域。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中发扬当代的艺术意识形态,需要我们找到属于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属性,加以整理、分解和重新梳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对天地之源和自然生态的理解是促使我们逐渐走向繁荣的开端。对天,我们有敬仰;对地,我们有祭祀。触觉艺术来源于人类的本能,也是艺术的本能开端。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多方位考虑和促进艺术模块的设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性本能;民族艺术属性;触觉艺术;华夏民族艺术的共性之一
0 引言
2016年在联合国会展后,闲暇之余和jonathan wang律师逛了“MOMA”艺术馆,笔者陶醉在西方鼎盛之巅的艺术氛围之中。jonathan wang问了笔者一个问题:“哪些艺术的核心是中国独有的,或者说是东方独有的?”当时笔者轻率地回答:“太多了,书法、国画、和田玉、京剧、相声、武术、曲艺、服装、建筑……”
当看到jonathan wang一脸的茫然,还以为他不是特别了解。但晚上一想,不对了。他一年来中国至少三次,20多年,他身边那么多知名艺术家,不可能不知道笔者说的这些形态上的艺术。
那什么是答案呢?
于是,在参访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大学以及留恋于大都会博物馆之时,笔者都在深深地思索这个问题。这期间是一个迷失,也是一种探索,更是在东方艺术氛围之外审视自己的民族历程。
它应该属于民族文化属性而流淌在艺术之中。
对和田玉玉雕有过设计和鉴赏多年经验,在用视觉艺术模块来做鉴赏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多重艺术品都有同样的特征。温文尔雅、爱不释手,都渗透着触觉艺术的精华。
触觉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流淌在艺术品之中的触觉艺术——美术工艺类,仅仅是中华艺术瑰宝独有的核心之一。
1 触觉
1.1 人类的天性与本能
谈到本能,就触及新生,新生儿一般人都不陌生。他们的触觉很灵敏,眼睛、口嘴、手掌、足底等部位尤其明显,微微碰触立刻就有反应。所有新生儿出生时就具有一些先天性反射,而很多方面是触觉反射。
1.2 艺术的起源
针对艺术的起源,在很多艺术史上都有所探讨和分析,大致为六种学说。
暂且不论各种学说,都不否认祭天拜地,是远古时代部落最隆重、最庄严也是最鼎盛的活动之一。他们载歌载舞、食物丰盛、火把旺盛,同时也需要山川的精华与日月相连。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美石则是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宇宙山川的精华,它可以与天地鬼神相通。华夏民族有着8000多年的玉文化的沉积,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
2 艺术品的赏析
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发现远古艺术品有很多奇妙的表达,经历了从神化、权贵、民间再到艺术家的创作。但有一个规律却让人不得不思索,越是符合国人内敛与谦和的材料越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我们看到,很多作品向人的内心欲望靠拢,这或许是中国特定的寓意,或许仅仅是觉得像少女肌肤般的碰触感,或许是灵魂的沟通,也或许是人性最基础层面的共识。
3 触觉艺术的理论依据
从人类的本能、华夏民族的生活状态,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寻找到触觉艺术的源头;从艺术材质上对中华民族不同时代,混合中国道家文化、佛教发展、儒家思想分解和梳理出来属于民族精神和思想范畴;从现在把玩艺术的源头和世界独有的文人文化中传承下来的人文和自然的关系中,找到民族艺术作品中留存的血液之一——触觉艺术。
3.1 上古文化的起始与祭天
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祭天的祭祀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
古代的器物除了棍棒、支架以外,更多的是使用石器和泥土,坚硬的矿物质需要用沙子或者其他工具盘磨。这样的磨损是碰触的结果,古人更认为盘磨的更精细越是对神灵的敬重。
触摸,不是古老的人类最初做这些艺术品刻意的目的,但却是从作品中透析出来人类行为的本能和艺术附带的价值之一。
玉璧是中华传统文献《礼记》里第一礼,祭天所用。古玉璧,源于人们对日月神崇拜的宇宙观而演绎形成的。《说文解字》解释是“璧圆像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所以仿天而作璧。它从古代的祭天礼器慢慢成为皇家佩戴把玩的赏品,也慢慢地变成现代很多人所佩戴的玉佩。
3.2 皇家的推崇
它存在于皇宫贵族之中,特别是乾隆时代对艺术品和儒家思想的升华达到了巅峰与极致。艺术品的最高境界不仅仅需要思想的共鸣、视觉的享受,还需要在精神和欲望的领域引导人文的碰触和心灵的互动。比如其对和田玉、寿山石和瓷器的艺术贡献,把大众化的艺术特质推进了手里碰触的触觉感受。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提炼。
3.3 材质的属性
材质的属性是很多中国人文材质里的一种属性,比如说和田玉。按照中华传承下来的文化脉络和艺术特质,现在人的审美和爱好就完全有了这层要求。如果现代的和田玉籽料原石或者玉雕作品达不到想触摸的欲望,就极少有人会赞美它(极特殊或者国外玉雕作品除外)。这里的触觉艺术,可能就包含很多和田玉特点,如色泽、皮色、密度、温润、洁净等,这就是国人独有的触觉艺术的特殊性。
3.4 文化的归属
国人有家国情怀,有睹物思人的情感寫照。尽管没有人提及触觉的内容,但它确实是存在的。
3.5 材质属性和人文浅层次的交集
海南黄花梨的一个小雕件,如果有人说摸起来就像婴儿的皮肤,柔滑顺畅。你可能就会产生联想并且也不会觉得这形容有点过分,这就是国有独特木材——海南黄花梨的属性,这种属性深入民众之中。它的高价值不是偶然的,这种文人时代步履蹒跚留下来的一丝丝喜好,已经深深扎根于民族的血脉当中。
3.6 文人墨客的特殊阶层
文人墨客是中国特定的文化阶层,他们留下来的瑰宝是集儒、道、释的精华,也是人性和自然的一种融合。他们把玩的文房四宝,是今日文玩的鼻祖,也是今人文化延伸的源泉。从远古的玉璧到文人的风雅文房;从更古的敬天,到乾隆的雅赏;从皇亲贵族的尊贵到民间享乐的把玩。
4 结语
触觉艺术的根基——华夏民族艺术的共性之一。
从历史慢慢走来,从艺术慢慢梳理,我们发现了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和元素。可能我们习以为常,认为月亮就应该是亮的,认为海水应该就是咸的,认为我们祖先没有留下多少的血脉和根基;对于今天科技发展和民生的习俗来说,它们已经很古老,离我们很远,但我们或许忽略了很多,比如属于我们独有中华民族艺术的共性之一——触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