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花灯”的地域文化和仪式表演

2016-11-20 04:40姚琳
艺术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蔺花灯仪式

姚琳

摘 要:流传于川南古蔺县一带的“古蔺花灯”是一种民间传统歌舞艺术,至今还保留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仪式表演程序。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蕴涵了区域民族所认同的文化观念,体现了汉、苗、彝等多民族相互融合的人文意识,也成为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本文就花灯的地域文化及特有的仪式表演内容做主要介绍。

关键词:“古蔺花灯”;地域文化;仪式表演

1 古蔺花灯的地缘历史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缘,境内居住有汉、苗、彝等13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地区。由于古蔺地势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多民族文化融合使得外来文化难以进入,这里的山地农耕文化便孕育了“古蔺花灯”这种春节期间走村串户的民间喜庆活动。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她呈现独特的文化艺术,又因多重封闭则卓显独特和繁茂。

追溯“古蔺花灯”的源头现已无从考究,但在唱词中有这样的口述:“灯从唐朝起,灯从唐朝兴,唐朝兴起至今,皇母娘娘害眼病,许下三十六盏灯,十二盏上天变成紫微星,十二盏下地化作五谷灯,十二盏留在民间为花灯。”按此推断,古蔺花灯源于唐宋,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唱词中,虽有提到花灯起始于唐朝,可史书中并未有记载,因此古蔺花灯准确的起源时间至今也就难以考证。

2 多民族相融合的地域文化

“古蔺花灯”是一种在春节期间开展的节令性民俗歌舞活动,主要以古蔺为中心,流传于川、贵、云三省交界的赤水河中游地区。经古蔺、箭竹、大寨等苗族乡镇和黔北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具有独特的汉、苗、彝相互融合的地域文化特点。每年一度的花灯演出活动辐射到古蔺周边黔北的仁怀、赤水、金沙、毕节等地,几百年来这里居住的彝、苗等民众也逐渐地对这种歌舞活动进行传习,特殊地理位置使多民族共同聚居于此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古蔺可称之为花灯的故乡,花灯在民众心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花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背景,不便的交通和消息的闭塞使得这种走村串户的花灯演出,成为那个时期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由此这一年一次的花灯活动也就成为当地民众尤为重要的一项娱乐活动。每年的“花灯”往来凝聚了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过数百年的世代相传,花灯表演既有三省的共性,也有自己的个性,由于唱词浅显易懂,动作诙谐逗笑,而倍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逐渐形成了舞蹈性、说唱性、趣味性、群众性等特征,内容以农村爱情题材、祈福和山地农耕文化里积极乐观的人文精神为主,展示了浓郁的地方农耕文化。

3 固有的仪式表演程序

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便是“古蔺花灯”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的时间。民间村村寨寨的各路灯棚走村串户、走街串巷“耍花灯、贺新年”,说唱吉祥、祝福平安,感恩天地,传唱农村的爱情生活。民间的花灯表演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仪式表演程序,表演主要是以一男一女两人动作组合为主,男性角色称之为唐二,女性角色称之为幺妹(因由男子扮演女装,则民间俗称“童子扮幺妹”)。另外还有一诙谐的丑角被称为“打岔老者”,在表演中穿插逗趣,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

每年的正月初二由“灯首”带领的7至10人组成一个灯棚队伍,在主家的堂屋或院坝“起灯”。提灯师手举着圆形、菱形、梯形等各式彩灯,接着进行“参神”“辞神”仪式后,开始走村串户的唱春灯迎新年,直至延续到正月十五举行过“罢灯”仪式后,这一年一次的花灯活动才结束。有序的仪式表演程序,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不同的内容与含义。

在起灯之时花灯队先派出两名青年,一人手提红绸马灯,一人手持“花灯奉贺”的大红帖子到主家门前下帖,主人接帖之后便是同意接待准备迎灯,之后花灯的仪式表演才正式开始。

第一,“盘灯”就如同猜灯谜,花灯队到后,迎灯户把大门关上盘问根生。花灯队打招呼念道:“锣沉沉、鼓沉沉、花灯来到主家门,自从花灯朝贺后,富贵双全到门庭”,意在请主家开门。接下来主家会在门内出题,灯头需在门外回答,答对问题便可进门。内容如主家问道:“正月里,正月正,耍灯哥子听原因,不将那样来问你,将你花灯问根生,何人起?何人兴?何人起世到如今?分得明,解得清,放你进来耍花灯,分不明,解不清,打起锣鼓慢转身”。灯头回:“正月里,正月正,盘灯先生听原因,唐朝起、唐皇兴,唐皇起世到如今,已分明,已解清,放我进来耍花灯”。如此来回你问我答内容富于常识充满乐趣。

第二,“说春”,主家打开大门后,乐队和灯笼队先进入,随后春官进门说春。内容如:“正月有个春,家家户户点红灯,红灯点起三五盏,一年四季春盈盈”。从一月一直说到腊月,意在报告春天到来,恭贺主家春风送爽,四季如春。

第三,“跑报”,在说春完毕之后迎请报子进门报喜。内容如报子说:“报子报。”众人问:“报何事?”报子答:“报道主家当门一匹山,二匹山,出了文官出武官。”如此等等,内容多以恭维奉承之话,也会夹杂一些逗趣之语。

第四,“扫财门”,报子报完迎请唐儿进屋,手持扫帚按金木水火土,扫东西南北中五方。内容多为“魑魅魍魉扫出去,金银财宝扫进来”之类的吉利唱词。因唐二是丑角所以也少不了一些滑稽语言和灯笼队、乐队相互逗趣使人取乐。

第五,“参神”,唐二扫完五方,迎请幺妹进门,唱一番梳妆打扮的调板,表示梳理完毕参神拜佛。内容如:“参拜神、参拜神、五大洪恩得知闻,扬州女子参拜你,保佑主家得安宁。”等,以参神拜佛的形式为主家祈祷祝福。

第六,“耍灯”,唐二、幺妹参神之后开始唱花灯,正式把耍花灯引上高潮。在场地中间由唐二和幺妹二人载歌载舞、边唱边跳,其中也会有打岔老者穿插逗趣。这部分内容唱词较多、腔板不一,主要以表现山区男女之间纯朴爱情。

第七,“辞神”,耍灯结束之后由唐二、幺妹辞离神位告别主家。内容与参神大同小异,多是请求神圣保佑主家的话。最后要唱:“辞主人、别主人,辞别主人要起身,今年春节麻烦你,明年春节又登门”。辞神完毕灯队离开主家到村外河边,将所有彩灯焚烧意为“送灯归天”,这一年一次的花灯活动也到此结束。

古蔺花灯表演的整个仪式内容,主要通过春官、报子、唐二、幺妹四个角色载歌载舞的说唱、嬉戏游樂的形式,恭维奉承、祈祷祝福的内容来达到耍花灯的演出效果。主与客的配合,加上乐队、灯笼队、演出队的协调,成为一种众人参与的艺术表演形式。既有送旧迎新的喜庆之情,又有吉祥如意的祈福之意。

4 结语

为了将古蔺花灯艺术很好的传承发扬,当地政府不但在遗存的花灯队中加大了传授和展演等活动的力度,甚至编印知识读本及创编花灯操,逐渐在古蔺的中、小学中推行,以此来为花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接班人。这种民间纯朴的表演艺术,将会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冲击下不断的改进、创新,迎来自己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古蔺文存(古蔺花灯)[M].

猜你喜欢
古蔺花灯仪式
看花灯
古蔺县云贵高原中蜂保护区(省级)的建立情况
定制服务泸州银行助“古蔺麻辣鸡”拓展市场
挂花灯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做花灯
闹花灯
古蔺花灯
古蔺农商银行发放扶贫贷款354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