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银翠
议论文语言要想达到课标与考纲的要求,关键在于说理。有学者曾说过:“说理唯求一‘壮,所谓理直气壮。这样才能站得住,才能服人,才能让人家跟你走。但‘理这个东西天生枯燥,常拒人三尺之外,在你没有理解它之前,很难主动靠近它。这就要靠情去连接、诱导、帮助,所谓动之以情,如绿叶缀枝,青藤绕松。真情是接近真理的最好过渡。”
“真情如何接近真理”,笔者认为可以从《考试大纲·写作》“发展等级”“有文采”入手,从以下几方面去做:善用修辞,妥用句式,措词有力,增加细节性描述。
一、善用修辞
在议论文中常用这几种修辞格:1.比喻,2.排比,3.拟人。
比喻“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能使呆板的语言生动,能将真情融入句中。排比寓气势于其中,自有排山倒海之效,能将丰富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拟人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自然就具有了人的情感。
例1、柳永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松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了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一阵悲泣之后也就把那岩石拍遍,痛下决心,既活就要活出个样子。它拼命吸天地之精华,探出枝叶追日,伸着根须找水,与风斗与雪斗,终于成就了自已。
这一段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文中运用了两处比喻。第一处将常人比做小算盘上的珠子,将柳永比做一只拨着算珠的手,于是柳永的“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支配的珠子”,写出了柳永不是只受命运的支配,而是去支配命运。第二处将柳永处于逆境之中比做黄山上的迎客松,描述了松树唉叹之后的奋斗历程。这比起干巴巴的说理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对松的赞赏之情也溢于言表。
二、妥用句式
要将感情表达得强烈些,反问句和感叹句是首选,尤其在议论文中,说理要寓情其中,这两种句式就比一般陈述句有力得多。试看下面一篇学生作文:
例2、原题回放: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放弃,有何不可?
一滴微雨,若没有放弃小河这张温床,就不会融入汪洋的怀抱;一枝傲梅,若没有放弃春日繁华时节,便不会有临寒独放的魄力;一茎野草,若没有放弃温室盆景,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放弃,有时是为了更好的存在。放弃,有何不可?
放弃病树,前方万木争荣。
一把锄,一蓑衣,独立南山脚下,悠然自乐。满园黄花,酿一壶清酒,独坐案前,吟一首清诗,陶渊明用清淡悠闲把一个仕途知返的智者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放弃昏暗的官场,不必再为尔虞我诈而费心,他拥有了明朗自得的田园生活,离了这棵病树,前路一片美好,不必再以心为形役,其心悠然!放弃,有何不可?
放弃悲苦心态,拥有锦锈年华。
双目无光,褪去光彩的她犹若折翅的鸟儿,没有了飞翔的动力,她缩在角落,痛苦万分,还是那个英国著名的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吗?还是那个在球场咤叱风云的运动员吗?因为放不下往事,因为放不下对牙医恐惧的心态,她就这样痛苦的活着,这样好吗?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不说放弃一切,单单放弃压在心口的巨石,放下久置胸前的烦恼,人便可以轻松前进了。
放弃欢乐,只为辉煌。
看着台上那些舞动的精灵们,内心不由得崇拜起他们来,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童年的快乐时光,只为了在台上精彩绽放。是的,他们成功了,舞台是他们辉煌绽放的见证地,有时一时的痛苦放弃,换来的会是美好的前景。放弃,有何不可?
放弃苦苦追寻,眼前风景正好。
做个豁达的人,只有放弃才可拥有。篮子里东西太多,只会成为负累,想要再放入其他,是不可能的,所以善于放弃本不该也没必要拥有的,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评:本篇习作情感充沛,分论点组织行文,结构紧凑。拟题“放弃,有何不可”,一个反问句,掷地有声。行文中继续以“放弃,有何不可”这一反问句式串起各个事例,增强了语气。在分析论证中,作者不是只对事件进行平铺直叙的引述,而是寓情其中。行文结尾处的反问句,写出了一个人要正视自己,审视自己,明智地做出抉择。
三、措词妥当
文字是思想的脚印,议论文就是以论理为主的,用准确、生动而深刻的语言才能表达思想,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例3、原题回放: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初学写字时,便觉得凹凸这两个字特别古怪,但未深究。现在忽然觉得这两个字形象生动,而且还包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思路:
凹是为了更好的凸
乍一看,凹凸两字形象生动,富有动感,待细品之后,这两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生活艺术。
凹,象征着内在与本质,暗示着性格的内敛与内心的平和,是心远地自偏的胸怀。
凸字象征着外在与表象,暗示着行为的张扬与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是对机遇当机立断的把握。
面对凹凸二字,我明白了凹是为了更好地凸,是积蓄实力的韬光养晦。因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评:作者从两字直观的字形入手,深入社会、人生,联想到两字的比喻义,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深刻。“内敛”“张扬”这对反义词,是人的性恪,亦是人的处世哲学,有深度。
四、增加细节性描述
议论文在引用事例论证时,也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只是议论文中的细节描述,目的在于将引述的事例形象化,从而更有力地论证论点。
议论文中的细节描述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抓住细节性动作;抓住细节性神情、心理;勾勒画面,再现情境,化虚为实。
以前面所举例文《放弃,有何不可?》为例
1.抓住细节性动作
第三段,“独立南山脚下”“酿一壶精酒”“吟一首清诗”,用“立”“酿”“吟”这些动词,刻画人物动作,形象地再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悠然自得之状。
2.抓住细节性神态、心理
第七段,引用吉姆·吉尔伯特的典型事例,抓住神情“缩在角落,痛苦万分”,形象地写出她被往事羁绊着的心理。
3.细线条勾勒画面,再现情境
第三段“一把锄,一蓑衣,独立南山脚下”,再现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将陶渊明放弃官场,回归田园的泛叙化为实境。
★作者单位:陕西法门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