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莹
[摘要]:在我区中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实践已开展多年,部分德育教师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还有一些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还存在照本宣科、只教知识不启发引导的现象, 也不能结合实际分析讨论热点问题、模糊问题、敏感问题,教学缺乏针对性。要尽快解决德育师资问题,还需要加强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针对性,要利用发生在学校和社会的一些事件为教学案例,充分讨论分析,教师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应当沿着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课堂教学 问题 改进 针对性
新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重点目标,加之新疆民族宗教氛围浓重,年轻人思想易发生动荡,迫切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和正确的“五观”教育。近年来,也发现参加甚至组织暴恐活动的分裂分子中有一些居然是中职在校生或毕业生,可见,在中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还存在漏洞,反极端化渗透和民族团结任务依然要加紧。新疆的中等职业学校多是民汉合校,且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扶持,新疆农牧区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生源素质普遍较差,许多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思想品德问题,很难管教,而职业学校教学又以专业为主,多年来对学生品德要求较低。虽然中小学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中也有关于新疆历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但是,许多学生对新疆历史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的政策知之很少,一些人还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而他们中大部分人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如果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拉拢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我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财富,各级各类学校都利用这种优势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这一特色,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项活动之中,努力营造民族大团结的文化氛围。比如,每年5月各学校都纷纷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如组织专题讲座、演讲、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征文比赛等,均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但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
多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实践,部分德育教师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教学中还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德育师资力量严重下降。近些年,中职学校编制改革,公共课教师尤其是汉语言思政教师缺口很大,一些思政专业教师还兼职行政工作,只能合班上大课,课堂秩序无法保障,也无法保证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的开展,师生互动不够,教学效果较差;而有觉悟而年纪偏大的民语言思政教师汉语水平低,几乎不能双语授课,且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一些学校认为谁都可以上德育课,就选择从其他学科过剩教师中挑选汉语较好的转专业来任德育课,但这些老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且由于不能使用专业术语,勉强双语上课的大多上成了翻译课,普遍存在照本宣科、只教知识不启发引导的现象。二是多数思政教师课堂上没有对教材进行处理,多不能结合实际分析讨论热点问题、模糊问题、敏感问题,甚至回避现实发生的事件,也不愿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敏感问题。三是教学严重缺乏针对性。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今后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教学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要尽快解决师资问题
虽然学校受人事指标名额限制,但我认为可以从其他专业挑选一些学习能力强、思想觉悟较高的年轻教师送去师范院校经过一年左右思政专业培训学习,获得思政教学资质,即可胜任政治课教学,再使其稳定在德育岗位上,促使其专心钻研思政教育教学,一段时间后教育教学水平一定能得以提高。低年级加强双语授课,高年级思政教师一定得汉语授课。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育读本》这门课程一般是在一年级开设的,也可以配备思想觉悟较高的教师用民语言授课,重点是思想教育要有效。但是,所有思政教师一定都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要真正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要切实理解、掌握,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做不到,就更谈不上学生能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新疆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利用他们杜撰的新疆历史,大肆散布分裂新疆的反动言论,蛊惑人心,为他们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造舆论,制造理论根据。现在,网络上有许多所谓专家学者假借研究发表一些错误甚至反动的言论,许多青少年学生甚至一些我们的老师也分辨不出真伪,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习,尤其是加强每一位德育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思想和理论水平,务必使其掌握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有能力明辨真伪。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
1.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公共理论不仅要考虑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同一层次中不同的专业差异性。学习专业不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教育方式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师范专业学生将来必须能为人师表,还要做好从事小学思品课教学的准备,对其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要求就要高于其他专业;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可以借助其文艺特长和专业知识增进其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而体育专业则可以通过参与的竞技活动促进友谊;医护专业可结合传统民族医学的传承讲解中华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和我国的民族政策;财经专业则应了解国家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补贴和援疆政策,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少数民族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但又民族自卑感较强,苛求理解和尊重,对涉及本民族的一些言语特别关注和敏感,德育教师要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也要让他们意识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只有充分发挥各民族的优势并克服不足才能促进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新疆各民族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进而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南疆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普遍汉语水平较差,宗教思想较浓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与其他地区学生也有较大差别,民族意识强于国家意识,对本民族有狭隘的认同,而对其他民族缺少基本的了解,我觉得,要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积极的民族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民族心态,对他们应加强新疆“三史”教育,使其认识到“新疆不是某些民族的新疆,而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各民族都为新疆的开发与建设做出了贡献”、“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都有优点和缺点,要互相尊重”,结合克孜尔千佛洞等南疆文化遗迹使其确信“新疆自古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方”,还应耐心地对他们讲解国家宗教政策,明确师生不能信教的道理。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第一,政治理论要释疑解惑,切忌泛泛而谈,否则就是“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去授课才会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概念、原理,会背多少理论,应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根据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够用为度。在教学内容上要“通俗化”,即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力求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实用。体现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人生指南,以解疑释惑为着眼点,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要找准我们想说的和青年学生想听的之间的结合点,真正解答青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和疑虑。应该大胆地结合实际分析讨论热点问题,明确学生头脑中的模糊问题,也不要回避敏感问题。比如一定要结合案例讲清楚什么民族问题?为什么不能把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都归结为民族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判断民族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解民族平等的内涵;要强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同样要尊重汉族的习俗和权利;对怎样认识宗教与风俗习惯的区别、如何准确理解“清真”等学生较为模糊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一些敏感的问题要讲且要讲明白,如新疆的资源开发问题、怎样看待民族地区一些青年在成才、就业等方面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为什么说要正确认识新疆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为什么说内地农民工到新疆务工是正常的劳动力流动,是有利于新疆发展的?为什么说“汉族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的资源,少数民族发展离不开汉族的资金、技术”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3.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注重实效。今后,还需要更多关注“学法”与“教法”的结合及教学手段多样化,还可以教、学、做结合,辅以录像、考察、参观等手段,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讨论、辩论或通过网络学习,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讲授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即学生普遍比较关心或引起争论的问题。但一些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分析讨论热点问题、模糊问题、敏感问题,却不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和言论进行指正,思想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甚至还扩大了影响。所以,讨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作具体的讲评和总结,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但是要精讲、少讲。学生经过讨论理解了的观点可以不讲,而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弄错的观点和概念,必须进一步讲解。当然,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教师可能比较难回答,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了解,但教师应加强引导,尽可能提出什么是正确认识和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应当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