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炜
[摘要]:铁路站场设计如何适应新的建设要求,成为重要课题。其布置形式和作业功能、规模应符合铁路运输生产需要,布置结构应简单紧凑、功能协调、远近结合、经济合理,满足使用便捷、作业高效、运输畅通等要求。
[关键词]:铁路站场 运输方式 枢纽布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除满足基本的工农业原材料运输和基本的大众旅客运输外,运输能力和运输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跨越式发展形势下铁路建设理念已发生重大变革。铁路站场设计如何适应新的建设要求,成为重要课题。
一、铁路站场设计的侧重面和习惯做法
1.既有枢纽布局。在路网及地区枢纽形成初期,由于列车数量不多,大多数是一个区段站型的枢纽布局。其主要特征是正线中穿,客货到发场横列。以后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加,区段站型的客货横列布置导致了客货列车的大量交叉,严重影响了车站作业能力。因此,各枢纽逐步建设客货纵列式、客货并列式,尤以客货纵列式为多,使客运站与编组站分开,摆在一条客货正线共用的轴线上。
2.既有区段站。除个别区段站为客货车场分设外,绝大部分区段站布置成客货到发场并列的图型,且以货车到发线为多,客车到发线一般情况下设三条,兼顾货车到发,设一个基本站台加一个中间站台,少部分有二个或三个中间站台,从站房侧依次为客车到发线,货车到发线、调车线。所有到发线客货共用。即便是客货车场分设的区段站,其正线大多数是客货共线。
3.一般中间站。由于中间站作业简单,站线数量不多。基本上以横列式为主,而且单线中间站台,布置成二台夹二线,站台高出轨面0.3~0.5 m;双线一般设一个基本站台,一个中间站台,布置成二台夹三线。客流较大的中间站台与基本站台间设了跨线设备,大部分车站行包是通过站台两端平过道作业。
二、铁路运输方式发展的新要求
在客运方面,现在普通客车行车速度都在80~120 kmPh,快速旅客列车达到140~160 kmPh。在货运方面,更加强调降低运输成本。随着路网电气化的大力发展,机车交路进一步延长,路网中原来承担办理机车换挂作业的部分区段站,失去了主要作业功能,只承担本站的摘挂列车作业。除此之外,压缩车辆周转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货物送达速度,而且提高车辆运用效率,这就要求减少货物列车途中技术作业次数,尽量集中在主要编组站作业,提高路网主要编组站的通过能力和作业条件;同时大力发展集装箱、轻质快运货物、行包专列、煤炭重载列车等多种类多层次的运输方式。
三、对未来站场设计观念的分析
1.枢纽布局。对于枢纽,首先,确定在路网上的作用。当枢纽位于干线网和客运网的结点上时,这个枢纽从主要径路上应实现客货分线,这意味着不仅客货车站分工明确,枢纽内相关的正线及疏解线也分工明确。其次,从枢纽内车站分布上,已不仅是以客运站、编组站为中心,枢纽内将按照运输方式的划分,形成客运站、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或作业站、行包中心站、普通货运站等多种车站的有机体。
2.客运站。对于客运站,首先,从办理列车数量上,将出现跨越式的突破。对于大型客站,从以前办理几十对客车,将大幅度提高到上百对甚至几百对列车。其次,由于用地资源的有限,办理列车对数的增多,并不是以无限制地扩大车站规模为代价,而是大幅度地提高列车开行密度和平行作业数量,提高到发线的运用效率。这就要求尽量使衔接的线路能同时引入,列车同时到发;作业时间最短,相关的机车车辆进路更加便捷。对于采用动车组的线路,车辆交路与车站能力的衔接更加协调。
3.编组站。对于编组站,更加注重在路网上的作用。在优化机车交路、货运通道的前提下,对编组站进行定性;从路网的发展需求上,对编组站进行定量;从发挥编组站的作用上,确定建设适应期。这三定的结果,一是对确定为路网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编组站,要求其功能更加强大、作业更加灵活;二是对确定为路网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编组站,要求其能力更大,办理车数将成倍增长;三是对确定为路网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编组站,建设适应的时间将延长。
4.区段站。虽然这类车站规模不大,但数量较多。这类车站性质没有改变,基本维持客货共线或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作业功能,在客运专线上没有此类车站。过去设计的区段站大多数中间站台较窄,且邻靠正线。不仅靠正线的站台面不能接发旅客列车,而且当既有线提速客车速度大于160 km/ h时,影响中间站台上旅客的乘车安全。有些区段站往往位于人口较多的大城市,不仅办理货车较多,而且将来办理客车量也较大,这就要求旅客站台较多。既有的区段站站型当按照这种要求布置时不仅客货干扰很大,而且正线上的道岔很多,咽喉区很长。因此,这种图型不适应这类区段站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做成客货分场横列或纵列。
5.一般中间站。一般中间站的图形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客车速度的提高,其图型变化也较大。首先,是车站分布突破了固有的观念,站间距离进行了适当加大,尤其是双线地段最大站间距离达到了30 km;其次,优化了车站作业结构,对于客货运量较小的车站,改为会让站或越行站;而对于客货运量较大的车站,延长站台,增加站台高度,增加牵出线,取消占用正线调车,从而改善了客货运作业条件。
四、结束语
以上这些枢纽、客运站、编组站、区段站及中间站设计的变化,在新线建设及既有线改造中正在逐步地调整。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通过每一条线的建设正在形成一套适应铁路运输方式发展的新的站场设计观念。这些观念改变了过去照搬照套的习惯做法,同时也提高了站场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参考文献:
[1]赵斗.站场设计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要求[J].减速顶与调速技术,2000,(01).
[2]李庆生.繁忙干线提速技改站场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