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娟
背诵,自古有之,被誉为语文教学的“千古真经”,是学习语文最实在最有效的策略。可是,曾几何时,背诵在课堂中已没有了它的容身之处,它被视为一项家庭作业孤零零地抛向家庭。学生只好在家里像嚼蜡一样背诵,收效甚微,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记诵者,学问之舟也。”在语文学习中背诵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背诵效率呢?下面以二年级的课文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导之以法,激之以趣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要他去负担。”现今,很多学生对背诵“谈背色变”,甚至有一种恨之入骨的抵触情绪。我在语文课堂上,努力给背诵留下一席之地,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导之以法,激之以趣,让学生将背诵视为一种享受。
1. 生活植入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把背诵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背诵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主动去挖掘语文的生活内涵,感受到背诵的趣味和应用价值。例如:学习《北京》这篇课文,我没有进行琐碎的分析,也没有播放多媒体,而是把我本人和学生去北京旅游时照的相片按课文的描写顺序排列好,展示在黑板上。当出示这些照片时,学生是那样的惊喜和兴奋,双眼齐刷刷地注视着一张张照片。课始,未成曲调先有情,兴趣的种子已然播进了学生的心田。我引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欣赏照片,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在心仪已久的遥远的北京,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感到很亲切,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朗读着,欣赏着,文本、照片、情感融为一体,很多学生当堂就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表达手法上有特点的段落,演一演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清澈的湖水》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连串的比喻句生动形象,是学生学写比喻句很好的范例。“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兔、石龟,好像正在赛跑呢。”指导背诵前,我先请几个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演一演,然后让学生自己一边读一边演,淡化了背诵的难度,学生不亦乐乎,背得有滋有味。
2. 音乐辅助法
孩子是天生的音乐家 ,从小就对音乐有不解之缘,他们是在唱唱跳跳中成长起来的。诗词的语言凝练,相对来讲,学生背诵有一定的难度。而诗词本身是一种声情摇曳的语言艺术,在古代,诗词是通过吟唱进行传播的。医学研究表明,歌唱是有节奏的体内按摩,能冲开人体横膈膜,这种内部的循环按摩,促进人体各个器官的震动,使人生理上产生一种快感。指导学生背诗词,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唱古诗。
方法很简单,选一首学生会唱的歌,换成古诗的词,所选歌曲的意境、节奏以及曲子的基调与古诗的意境尽量相近,如:《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我就选经久传唱的儿童歌曲《小燕子》;《节气歌》的背诵难度大,我选了活泼轻快的《小二郎》。而学习杜甫写的古诗《绝句》,我则让学生以和声的形式吟唱。请一个组的学生模拟声音,其他组的学生吟唱,第一行“两个黄鹂鸣翠柳”模拟黄鹂的叫声“唧唧喳——唧唧喳——”,第二行“一行白鹭上青天” 模拟白鹭的叫声“喈喈咕——喈喈咕——”,第三行“窗寒西岭千秋雪”模拟下雪的声音“窸窣窣——窸窣窣——”,第四行“门泊东吴万里船”模拟江水的声音“汩噜噜——汩噜噜——”。每一组的学生轮流模拟一次,一个循环下来,学生已然背诵了。唱古诗,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用熟悉的曲子来填上诗词,还可以让音乐功底好的学生为古诗作曲、配乐。学生兴趣浓厚,这样,诗的语言与音乐语言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学生记得更牢固。
3. 串珠成链法
心理学表明,人类记忆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初始效应,就是最先接受的信号在大脑中形成原始印象,构成为“记忆因式”,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脑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同样重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因而在背诵时前面的句子印象深刻,能顺利背诵,可是后面的句子容易遗忘。基于此,在指导背诵前,我让学生把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圈起来,把这些字串成链,如:指导学生背《画鸡蛋》这篇课文中达·芬奇的老师说的话:“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 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我让学生圈出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词,让这些字又组成一句话:“你在每(没)?我熟练。”先把这一句背下来,每个字后面的句子就像是珠子下的挂饰,有了第一个字的指导,学生背起来容易多了。
4. 拍手对背法
教育专家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童真游戏,让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怎样把游戏融入在背诵中,通过试验,我发现拍手对背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背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采用这种方法。课堂上让同桌两个学生你背第一句我背第二句,以此类推,并且互相对拍着手,学生生怕自己背错了,或者接不上,影响了游戏的效果,都会全神贯注地背诵,促使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效地加速了背书的速度。既然是一种游戏,可适当增加一些规则元素,使对背更有刺激性。例如:在对背的过程中,让学生记下对方背错了或者卡壳了几次,就刮对方几个鼻子,学生乐此不彼,连课余时间也在对背着,背诵摇身一变,已不是一种负担了。
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背诵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叠罗汉”式背诵法,“接力赛”式背诵法,“画图画”式背诵法等,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背诵能力。
二、取之无禁,用之自然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下解决背诵问题后,学生产生了一种“背诵成功”的情绪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背”的心态。学生对待背诵的态度形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们在背诵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幸福和快乐。
背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平时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在立冬这一天,我们家乡有一个习俗,就是要吃鸡补冬。上课时,我问学生今天吃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吃鸡了。我趁热打铁,问学生谁会背有关鸡的古诗?学生异口同声地背出了唐寅的《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学生背兴正浓,我继续问学生喜欢冬天吗?为什么?接着我又问学生,立冬是冬天的第几个节气,冬天还有哪些节气?学生一个个唱起了新版的“节气歌”《小二郎》。还有谁想背上几句写雪景的语句?很多学生背起了《看雪》这篇课文中老师童年玩雪情景的段落:“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致盎然,深切地感受到了背诵的应用价值。
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除了文本的语言文质兼美外,课外还有许多值得背诵的语句、段落,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这片小天地,留给背诵一席之地,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与日俱增。
(作者单位:福建浦城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