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适应性调查报告

2016-11-19 16:46易雁陈诚肖跃
教师·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系鞋带适应性问卷

易雁 陈诚 肖跃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着差异,两者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学理念。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同时,生活节奏宽松自由,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此外,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此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社会及成人对学龄前幼儿的要求和期望不高。

小学教育则归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小学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此外,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幼儿升入小学后难免会在学习、生活及社会交往上出现不适应。为了能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试图通过幼儿教师、大班家长、小学一年级家长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从不同侧面了解幼儿入学的适应性问题,使幼儿尽快接受新环境,融入新群体,为学校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孩子今后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特对幼儿入学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按中国教育对幼儿入学年龄的要求,年满6周岁的儿童就可以升入小学进行学习。进入小学后,很多幼儿就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往往会因新的陌生环境而感到不安、孤独与焦虑,严重的还会产生躯体化现象。

在对“适应”这个概念进行界定时,国内学者大都以皮亚杰的“平衡说”作为理论基础,认为适应“既可以是一种过程,也可以是一种状态。有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取得与环境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状态即适应状态;个体处于平衡—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适应过程”[1]。

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组织系统群体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其生存功能、发展目标相应变化的能力”[2]。

在对“入学适应性”进行界定时,既应反映一般适应性的本质特征,又要符合儿童的切身特点。基于此种考虑,一般认为,小学入学适应性是指儿童在幼儿园毕业后进入小学生活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生活条件(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自身和生活学习环境相平衡并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幼儿园大班家长、一年级家长幼儿园教师以及小学老师。

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和观察法。

本次调查采用文献查阅、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方法,从幼儿社会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三个维度出发,参考相关文献研究[3],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了4套问卷:《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家长问卷》1套;《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教师问卷》1套;《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大班家长问卷》2套。同时组织了2次座谈会:语言教育座谈会、数学教育座谈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28份,实收318份,回收率96.95%。其中《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家长问卷》实发问卷75份,有效回收75份,回收率100%;《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教师问卷》实发问卷10份,有效回收10份,回收率100%;《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大班家长问卷》A、B套共实发问卷145份,有效回收137份,回收率94.48%。

三、调查时间

2015年10月至2015年11月。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大班幼儿的适应性情况

通过自编问卷的方法了解到大班幼儿在小学生活的准备方面整体表现良好。在生活适应性方面根据幼儿园大班老师反映,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大部分孩子能使用筷子吃饭,能独立穿脱衣、裤、鞋袜并且知道穿衣顺序。卫生习惯养成较好,能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通过问卷调查在生活适应性方面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只有47%的幼儿吃饭时能保持安静,做到不挑食、不浪费,只有29%的幼儿能自己系鞋带。大班幼儿在社会适应性中问题也很明显,尤其是在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以及意志力培养方面有待提高。在人际交往方面只有31%的幼儿普通话和长沙话都会说;只有37%在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只有49%的幼儿看到别人伤心、难过或是不舒服的时候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安慰;20%的幼儿能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而学习适应性中突出问题较多,只有45%的幼儿在家喜欢看书,44%的孩子在家有阅读的习惯;只有24%的幼儿画画或是写字时姿势正确;只有31%的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标或其他符号来记录某件事物。(具体见下表)

2. 小学一年级学生适应性情况

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王家冲小学、砂子塘小学及桔园小学一年级学生与家长的调查,了解到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96%的学生会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79%的学生会处理同伴间的关系,懂得谦让、宽容;65%的学生与同伴发生矛盾时,能得到有效解决;94%的学生能遵守学校纪律;87%的学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学习适应方面90%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能按要求完成作业;74%的学生上课能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80%的幼儿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89%的学生能适应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能力要求;72%的学生能主动完成作业。

3.家长在幼儿入学适应性方面的担忧

在生活适应性方面,大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对小学作息时间的适应,担心生活不能自理。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家长们对孩子入学前的知识储备量存在担忧,不知道孩子能否跟上课堂学习进度,同时想要送孩子上补习班但又不想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不送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是否有必要现在就教孩子语文(主要是拼音),又害怕孩子识字不多,看不懂小学课本;不知道孩子能否独立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还担心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课程主要以文化课程为主,相对较枯燥。就上课时间而言,幼儿园比小学每节课时间要短,家长们担心孩子的专注力持续时间不够长,不能适应,并且自己在家指导孩子时没有好的方式方法,对孩子容易没有耐心;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等),能不能跟上小学学习的进度,上课能否跟上老师的思维,注意力能否集中,能否认真听完每一节课,听懂、理解和消化老师传授的知识。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家长担心孩子现在跟人的沟通能力不好,担心上小学时,不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并及时反馈给老师他的想法与意见。孩子性格内向,不会主动结交朋友,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及表达对别人的关爱,虽然近段时间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作为家长对孩子即将升入小学,是否能适应小学生活,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集体中甚为担心。孩子不好学,而且自尊心非常强,担心他们遇到困难就退缩。担心孩子不能适应身份的转变。

五、总结与教育建议

1.在生活适应性方面,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家长、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以及适应周围环境至关重要,为促进幼儿的生活适应性,幼儿教师、小学老师、家长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性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孩子不会系鞋带,会系鞋带的孩子多数是女孩,会系鞋带的孩子有的是跟家人学会的,有的是在幼儿园跟老师或小伙伴学会的,不会系鞋带的孩子如果穿了需要系鞋带的鞋子,在家里通常是由家人代劳,在幼儿园里则是老师或会系鞋带的小朋友帮忙。这时,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1)进行集体教学学习系鞋带。教师可选出孩子喜欢的、操作性强的、幼儿容易掌握的教给幼儿,比如“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握握手” “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一个钻山洞,耳朵拉拉紧” “小鞋带,手中拿,一左一右先交叉。一根弯腰钻过门,两手拉住系紧它。折成两只小耳朵,再一交叉钻下门,开出一朵蝴蝶花” 。

(2)可以通过系鞋带比赛来组织孩子积极地去学习系鞋带。在全班幼儿基本学会系鞋带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系鞋带比赛,并颁发奖品,有的幼儿虽然动作较慢,但能够耐心地完成,会系鞋带的幼儿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品,并鼓励不会系鞋带或系得不好的幼儿加强练习,积极参加下一次的比赛,让每个孩子都会系鞋带,并且能在活动中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这种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建立自信,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利用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庭,形成家园合力。这三首儿歌,通过实践感觉最后一首更形象,操作性强,步骤清晰,要求具体,幼儿喜欢。选定儿歌后,边说儿歌边示范系鞋带,并把这些儿歌张贴在家长园地里,告诉家长形象有趣的儿歌能帮助幼儿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让家长在家里也通过儿歌帮助幼儿练习系鞋带。

家长在家应该提倡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包办代替,提供幼儿动手锻炼的机会。还应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做到不随意请假、不迟到、不早退,以便更好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

小学教师可以在幼儿进小学参观时尽可能的让幼儿能认识到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让孩子有思想准备。熟悉小学接触的事物,如参观小学生活区(厕所、食堂)学习区(家庭作业,课桌椅,课本,作业本,课间十分钟)。运动区(操场、体育馆)以及扫地、摆桌子及擦玻璃等劳动。

2.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加强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家长、教师需要梳理以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理念,重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多使用表扬和奖励等正强化手段。

幼儿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对大班幼儿来说,幼儿教师或家长应创设支持性的幼儿自主阅读环境,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材料。教师还应重视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让幼儿感受到语言、文字无所不在。活动室里的桌子、椅子、门和窗、活动区的物品(空调、药品袋、梳子袋、消毒柜、毛巾架、主题墙、玩具柜等)、自然角的植物、动物,都可用电脑打印成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字与图、字与实物一一对应,睡床、床上用品、幼儿用的书本等也贴上幼儿的名字。墙面上及阅读区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老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爱说普通话”、音乐区“我是小歌手”、表演区“快乐T台秀”、美术区“巧手工作室”等,将设计好的幼儿能看懂的、有图文标识的区角标识悬挂、粘贴在活动室内,加强幼儿前阅读教育。幼儿教师应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录能力,形成一系列推动幼儿有效学习的指导模式,主要包括激发记录兴趣、拓展记录方式、关注记录过程以及鼓励分享交流;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做到安静倾听老师及同伴讲话。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参与者。家长应该做到督促幼儿按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各种作业和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幼儿园同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每天坚持和小朋友共同阅读,增加小朋友的词汇量;与幼儿园、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教育保持一致,并将孩子在家的表现与想法及时与班级老师沟通。

小学教师应该指导儿童在课前自主预习,课间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课后进行巩固复习,积极参与活动,课外多阅读书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家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形成集体的概念,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重点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相应的社交规则,指导幼儿学习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教师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注重心理疏导,在一日生活中做到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孩子;积极与幼儿交流,并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进行沟通;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选择一些以互助友爱为主题的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让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各项管理工作,增强小主人意识和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管理,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家庭中,家中的正强化教育对幼儿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家长在家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孩子的不足与孩子的优点作比较,让孩子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有自豪感和成功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孩子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孩子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鼓励多与同龄的小孩接触玩耍,培养沟通能力,不干预孩子之间的纠纷,让孩子自主处理,提升处理冲突的能力。

小学教师应在开学初帮助新生认识全班同学,指导学生主动与同伴交往并教育其自己处理与同伴的纠纷。同时,还应介绍新生认识各位任课教师,使其在遇到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且自己没办法解决时,可以坦诚地求助各位老师。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健康童心——小学心理教育案例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潘玉明,郭瑞芳.拥抱太阳: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心理分析[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3]李敏谊,刘伟丽.幼小衔接与家长参与:国外研究的新进展[J]. 比较教育研究,2014,(9).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系鞋带适应性问卷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系鞋带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问卷网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系鞋带
问卷大调查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