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进 詹青青 许小凤 叶欣蕾 林丹
作者简介:帅进(1995.06-),女,汉,云南玉溪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摘要:关于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关注时政的问题目前已有一些论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视角多相似性,少创见性。本文另立视角,立足于大学生实际,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呈现一个弱趋势。本文针对现存问题,从时政形式、内容以及传播环境探讨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时政;关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33-01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对时政信息的接收和关注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为此研究当今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以及提高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等问题也成了研究大学生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的重要内容。
一、图表漫画话时政,打造多元趣味的形式
在调研中发现近期广受学生关注的一组“习大大访美漫画”走红网络,将习主席访美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不仅使得个人形象更接地气,而且使得原本严肃的时政变得活泼有趣,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喜爱。《纽约时报》专栏还曾这样评述:“过去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他出现在卡通里、网络歌曲里,甚至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庆丰包子铺里,传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亲民、接地气的形象。”这无疑说明了以漫画图表这种创新有趣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政关注度。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带来了碎片化阅读以及异彩纷呈的海量信息,多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尤其是娱乐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
为了增加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吸引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时政新闻报道应当针对大学生的接受心理,推出符合年轻人接受习惯的报道形式。首先,媒体工作者可采用图表图画,甚至漫画形式,使抽象无趣的时政题材变得有趣、可感;其次,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提高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如在调查的对象中,发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会通过“微博话时政”的形式把自己近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微博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同时也可以在发布自己的感受和阅览他人看法中不断学习成长;最后,可在论坛里发表个人看法,不断地出现网络新名词、新语言。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网络亚文化中,创造出新的有正能量的网络亚文化。受众的关注途径也会随着报道形式的创新,一步步从新媒体技术应用下的各大网站的新闻推送到学校时政课堂的参与再渗透到社会政治的开放大环境。
二、内容亲民不失真,立足正确的基本价值观
当前许多“假新闻、标题党”等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报道层出不穷,且新媒体的社会职能大多表现为其商业价值的实现,因而在信息的真实性和社会责任承担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在“大众最期待怎样的新闻内容”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时政新闻内容的期待大都定睛在其真实性、创新性和贴切性上。无论报道什么内容,报道目的是为了让受众能接受信息。因此,要想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必须从受众出发。一方面,媒体工作者要秉持公正、中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态度对报道的新闻负责,保证新闻的真实性。首先,时政新闻传播者要有一个十分正的价值观,中立的价值态度。既不偏向于某一方也不做一些特别有煽动性的传播,做到立场坚定;其次,要对自身传输的东西深度了解;再者,发布方要有规划,不能把所有的新闻都集中在一起就直接推送,信息的筛选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最后,要做好反馈和跟进。
另一方面,既要注重新闻报道语言的“简明快”和“亲民性”,又要保证内容的新颖独创性,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提高新闻内容的原创性和贴切性。首先,新媒体时代下需要“简、明、快”的报道。简就是内容要简洁,避免信息赘述;明就是层次清晰、明了;快就是要保证实效性。其次,要注意话语方式,多用网络语言、多用年轻人的语言。如果希望受众者的接受度快,最好不要用太官方的语言,要杜绝官方说教式的语言,保证亲民贴切性,同时也要合理恰当使用网络用语。最后,新闻内容要具有原创趣味性,避免随大流和俗套。总之,媒体不仅需要对所传播的内容负责,秉持公正、诚信、真实的原则去报道和解释事件,保证其真实性;又要提高新闻的原创趣味性和亲民贴切性,为受众者推送高质量的新闻。
三、学校政府社会的规范引导,形成良性有效互动内容
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时政关注度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既要努力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时也要重视政府法律法规的规范,以及社会多种因素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对大学生影响的合力。
首先,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关注社会时政热点问题,用时政课堂进行创新,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如利用广播、食堂安放的电视等等。调研发现在饭点,鉴于食堂的人流量大,且不少同学会留在食堂餐桌上就餐的情况,学校可以利用食堂电视机,每天在饭点播放当天相关的新闻,这样大家利用闲暇时间了解相关讯息,一举多得。而且要进一步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对大学生网上政治信息获取和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引导。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处于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现象、政治问题的看法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而且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认识模糊,政治判断力有待加强,网上传播的不良政治信息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动摇他们的政治信念,混淆他们的政治认知。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培养他们冷静、客观的成熟人格的有效途径。
其次,政府要规范新闻业的法律法规,提高网络新闻的社会公信力。新闻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媒体的,面对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媒体,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宣传环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当从法律规范、行业准则和道德建设等多方面多管齐下,提高网络新闻的规范性和真实性,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的社会公信力。最后,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认识自身、认识社会,减少盲从,从而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事实证明,新闻关注度越高的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越强,他们更容易受正面新闻的影响而调动积极情绪,面对负面新闻,他们也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转化负面情绪。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2015年参加福建师范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类立项《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对时政的关注度调查》获批为国家级立项。
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1039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