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特色建构的电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探赜

2016-11-19 14:48俞关荣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建构实践

作者简介:俞关荣(1963.3-),男,汉,浙江临安人,大学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学校管理与教育研究,现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临安分校校长。

摘要:根据电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身心发展和教育目标,依托学校实际,构建完整的校本特色思政教育体系,对于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本特色;思政教育;建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19-02

针对性、实践性是学校思政教育取得实效和积极影响的前提,学校如何依托校本特色、学生特征、教师特点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政教育,这是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分析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校本(school-based)”是指“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最基本的内涵是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电大校本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学生、学校,在学生、学校中,为了学生、学校。即以学校为基地、以校内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生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研究目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一、电大校本特色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

1.体现基础性与人本性的统一

电大思政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向教育对象(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理论的教育,培养其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最终目的,是使青年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道德和法治素养、科学正确信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校本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立足于夯实学生思想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综合认知和践行。人本性原则,即校本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选择、设计、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层次差序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和满足其各种发展的可能与期待。

2.体现主体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校本特色思政教育模式的主体性,首先在于教师实践过程的规划、开发和引领,重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其次,充分重视和反映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目标,在目标设定、内容涉及、方法选择上各有侧重,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既考虑思政知识教育自身政治性、思想性的准确性和相对完整性,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丰富内容,拓展载体。再次,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教育。发展性是指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和独特区位优势,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坚持学生发展性教育价值观,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发展、服务于社会为旨归,把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生命成长服务当作思政校本教育的基本价值路向。

3.体现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科学性要求校本思政教育必须遵循学习与教育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思政教育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善于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边实践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现实性是指校本特色的思政教育模式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在开展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充分考虑本校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不骛于空想、不驰于形式,而是脚踏实地。

4.体现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校本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开放性是指注重教育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教育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以及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二、校本特色思政教育实践体系构建的路径依循

1.以理念创新为先,突出校本思政教育科学性

两百多年前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的所有事物,都是由观念支配的。”理念是行为与变革的先导,校本思政教育的特色构建,必须重视理念转变,全新的维度、理念与视野是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校本特色思政教育必须强化一个中心,即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促进两个转变,即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搞好三个提高,即教师思政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实现五个结合,即学习与交流、教研与科研、学习与考核、理论与实践、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力争将校本思政教育做“实”——从实际出发,追求实效,力戒形式化;做“细”——重过程,重细节,不走过场;做“新”——适应新课程发展,内容创新,争创特色。

2.以制度健全为基,明确校本思政教育规范性

科学的制度是校本思政教育从形式走向内涵的保障,也是学生、教师实现发展的关键。因此,规范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制度是校本思政教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首先,健全学习制度。基于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者,更是具有研究、创新能力的学习者。特色校本思政专门知识的学习,注重教师知识、理论的学习,必须先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做起,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交流研讨;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抓实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学习活动;尤其必须坚持集体备课,集聚智慧,依托团队;深化“二度”备课,研究各章节、单元的知识结构,探讨科学的教学策略,每位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集体设计的教案进行“二度”开发,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课程质量。

其次,严格学科交流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虽然不同,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有其共性,之间又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倡导教师要树立“大教学观”,善于吸取其他学科教学上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增进学科间的了解,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艺术。

第三,强化教学实例分析制度。通过思政教育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查找缺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以示范课、专题研究课等形式相结合,确定思政教育研究主题,通过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3.以学以致用为要,提高校本思政教育针对性

电大学生思政教育尤其鲜明的实践性,学习必须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与遵守规范结合起来,是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知、清、意、行辩证统一过程,只有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慎独自守,防微杜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要注重载体丰富和拓展,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学校要注重倡议塑造讲文明、重礼仪、爱科学、遵纪守法的当代青年良好形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思政宣传活动中,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要因地制宜地把握各种纪念日、宣传日等,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举办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4.以载体拓展为重,彰显校本思政教育适切性

实效性校本思政教育的生命所在,而取得实效的重要举措是教育模式的丰富和拓展。校本思政教育切忌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机械模仿;忌流于形式,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学会关注学情,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开放课堂,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

要切实有效地把握网络新媒体给予教育的机遇,充分运用网络共享信息的海量多样性,增强校本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性;着力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运用网络时空的灵活性和参与主体的民主平等性,增进与学生的对话、互动,消解心理“鸿沟”,消除心理隔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运用网络建构的生动情境,帮助学生在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直观形象的虚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体验”“感悟”理论,把准时代脉搏,高扬时代主旋律,弘扬时代正能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充分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进行知识分享、互动和融合,建立“学校主导,专业指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合作教育机制,开发特色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丰富形式,拓展载体,开展深层次教育活动。结合社会调查、志愿参与、公益服务等思政教育实践性活动,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使理论讲授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以共同发展为本,强化校本思政教育实效性

校本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坚持彰显核心,必须致力于不断探索和选择既生动活泼又贴近现实生活,既充满情感又饱含丰富教育信息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满足学校、教师、学生一切发展内涵的充实和空间拓展,努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杭州市临安社区学院)

参考文献:

[1]燕爽.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李婧迟,王颖.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5).

[3]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4]尤佳春.电大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5]于云秀.坚持方向办出特色为建设现代远程开放大学而努力[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6]周湘泉.面向新世纪:电大教育难题解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1(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建构实践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