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李继发 王斐 盛艳萍 康跃 王亚南
作者简介:刘敏(1980-),女,汉,山东莱芜人,讲师,本科学历,山东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基层团支部是团组织工作开展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重要载体。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固有的问题阻碍了其职能的发挥。为实现“多方建设、多重覆盖、多维思考”新局面,基层团支部需结合自身特点,以完善体系、创新思路、优化学风、强化保障、提升活力为目标开展团支部职能建设工作,真正实现灵活创新。
关键词:基层团支部;创新;职能建设;学风建设;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89-02
一、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团支部建设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各级团组织对团支部的建设和完善重视程度不够,团支部建设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专业的理论指导和规范的管理体系,严重制约着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协调发展,容易造成团支部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任务执行不到位等各方面问题。基层团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基层团组织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团工作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团支部工作将逐渐失去对团员青年的教育作用和吸引力。
(二)基层团组织工作思路单一、活动载体陈旧
当前,高校学生团支部的教育活动多以支部会议或集中学习形式开展,活动内容与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机制不科学,影响了青年团员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削弱了团支部的政治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不能满足学生团员逐步多元化的需求。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团员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多种信息,这些“快餐式”的思想观念容易影响团支部的思想教育效果,使团支部的引导教育功能弱化,进一步增加团员教育的难度和深度。
(三)学生团干部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团干部流动性强,大多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在开展活动时缺乏针对性和创新点,致使活动质量和效果不理想,大大降低了团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其次,部分团干部对团的认知不甚明确,团干部的先进性、模范性不强,无法实现紧密团结广大同学的目标。另外,基层团支部干部的人才流失、空缺,致使基层团支部的团干部素质整体偏低,支部工作不得力,战斗力不强。
(四)学生的团员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团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团支部工作的成效。随着高校团员比例不断增大,相当一部分团员组织观念薄弱,对团内活动缺乏兴趣。加之一些团支部很少开展支部活动,从而导致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团员的先锋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一现象不仅为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工作带来阻力,也使不少团员责任意识淡化,产生消极心理,缺乏对团支部应有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基层支部工作中工作思路单一、活动载体陈旧与当代大学生群体渴望增强自身多方面才能需求矛盾逐渐增加,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渐凸现,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职能建设工作是共青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基层团支部的创新性职能建设是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提高共青团工作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的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是共青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提升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工作的水平,是改良教育管理机制的需要,是共青团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职能建设工作是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职能建设工作是学生思想进步、素质提升、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团员青年的新发展、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团支部基层建设的新途径、新渠道,体现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是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工作目标。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职能、内容及考核机制的创新,有利于团支部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强化思想教育观念,进一步夯实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当前阶段非常必要和紧迫。
(三)创新高校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团组织工作的形势、人物和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学生团组织工作必须实时更新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部门体制,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切实提升团组织工作的效率,建立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团支部工作新机制。
三、加强基层团支部创新性建设的主要做法
基层团支部创新性职能建设和活力的提升是以基层团支部为单位,以团干部为主导,国家、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以及个人多方发力,开展覆盖思政教育、文化活动、学习学风、志愿服务、心理辅导、新媒体等多重领域创新性工作。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加强思想引领、构筑联络机制等多维途径思考如何有针对的协调开展相关职能建设,从而提升团员青年对基层团支部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形成“多方建设、多重覆盖、多维思考”的新局面。
(一)创新学生组织面貌,突出基层班团责任,搭建鲜活组织框架。
学院通过强化组织制度管理,明确班团工作职责,创新基层团组织工作新思路,着力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团员青年的水平。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团的组织的生活制度,特别要开好团员讨论大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团员能够充分发表对团干部和团支部各项工作的意见,开展平等的讨论和思想交流,从而形成良好的民主气氛,使团支部的成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实现统一,从而不断完善团组织的各项制度和职能建设;另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基层团支部的工作制度,制定基层团组织工作考核办法,通过考核,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争先创优的积极向上局面,增强工作活力。
(二)发挥团干部模范作用,注重思想引领,创新基层团组织文化活动。
加强对班级活动支持力度,开展多元化班级特色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班级同学间的感情交流与团队配合,进而增进集体感情,提高班级凝聚力。特别是要指导基层团支部积极参与“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活动,以“全民健身”为目标,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素质。
(三)创新团支部思想,加强学风建设,注满基层团支部活力。
创新思想引领与学风建设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基层团支部工作,创新活动形式,以“讲学习、守纪律、长知识、促学风”为主要抓手,深入挖掘思想,提升团支部凝聚力,为基层团支部注满活力。
(四)利用新媒体,实现全覆盖式宣传,构建新型高校全团联络机制。
新媒体的运用使得青年学习、生活、工作、娱乐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转变,可以利用新媒体建设平台建立网络团支部,利用微信、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加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团组织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交叉覆盖,不留空白”,把团的工作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个团员青年。助力校、院两级活动的宣传,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实现“分享经验、咨询问题、浏览新闻、宣传动员”的便捷服务,实现新媒体对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实践、爱国爱党团日活动、朋辈辅导、学风建设精品活动等各类科技人文活动的全覆盖,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班团支部的工作能力,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创新性建设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通过“多方建设、多重覆盖、多维思考”新局面的建设,能有效建立健全团组织职能体系,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完善团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高校基层团支部创新性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团组织成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发挥基层团支部在加强高校德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基层团支部职能建设上的创新与精神活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资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凯.新时期加强高校团支部工作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8(6).
[2]孙晓丽.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能力建设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7(2).
[3]于欣欣.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高职研究,2007(7).
[4]刘庆言.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创新[J].南昌高专学报,2011(6).
[5]张龙春.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
[6]孟乃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管理,2015(8).
[7]徐德志.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分析[J].管理,2011(12).
[8]冯支越.关于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新媒体思政,2012(11).
[9]汪淑娟.信息化时期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学生会工作的现状及新思路[J].文教资料,2010(3).
[10]张丽.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中国创新科技导刊,2008(3).
[11]赵治.试论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12]冼德庆.略论高校学生工作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4).
[13]马益昌.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J].学园(教育科研),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