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的中国发展与改革

2016-11-19 08:41魏燕妮马玉荣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4期
关键词:十三五改革发展

魏燕妮 马玉荣

在新的五年里,中国将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月19日-3月2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五年规划时期的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做主旨演讲。他表示,过去五年是中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张高丽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中国的发展将为各国带来更多扩大市场和投资的合作机遇,让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各国。

中国进入“十三五”重大发展机遇期

本届论坛中方主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 “十三五”时期是塑造中国未来的关键五年。刚刚结束的“两会”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正在向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宏大目标是中国政府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它不仅是一个五年规划目标,更是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关系到中国能否成功进入高收入国家、进而实现到2049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

李伟指出,在新的五年里,中国将坚决贯彻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积极推动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改革,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也是人们极为关注的外交关系之一。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指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并没有取代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企图,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前景可期。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表示,中美之间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他认为,中美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竞争,但是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主基调,两国合作不仅能够造福于两国,也能够造福整个世界。若中美两国之间出现冲突,会让整个世界陷入动荡。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展望未来五年,中国仍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上看,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低速增长,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快。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能源革命方兴未艾,孕育着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他提出了五点发展思路:第一,增强宏观政策协同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第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第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四,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拓展经济增长的广阔空间;第五,推动高水平双向开放,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的信贷投放、经济增长都会面临一些挑战。最近,OECD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一些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水泥、钢铁、煤炭、电解铝、房地产、化工、航运等行业,公司的赢利水平正在下降;同时,坏账和不良贷款的比例也在上升。谈到债务问题,古里亚认为,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还有空间通过扩大债务来刺激经济;刺激不仅对中国经济有拉动作用,也对国际经济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称,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且明确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这将成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在过去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经历了深刻的调整,世界都在讨论中国的经济减速。如果把中国、日本、韩国做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减速跟日本、韩国相比要更加缓和。即使在过去的五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仍然保持了7.8%的水平。王一鸣指出,到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阶段性企稳,但前提是要开展结构性改革,重构新平台;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持久战,涉及国企、土地、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中国部分地区是否脱贫,关键要看有没有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深化财税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财税两个部门正在紧密配合,确保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到时,会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这4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11%的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此外,过往7类重点支出是和财政收支或GDP规模挂钩的,存在较大弊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些情况全部改变。下一步改革要在分清楚中央和地方财税职责的基础上,再设计专项转移支付内容。楼继伟说,2016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结构性改革作出承诺,中国政府将拿出1000亿元支持去产能过程中的员工安置。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指出,在中国“十三五”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进发展可持续性的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对中国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中国要通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使市场力量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能源补贴过多,而是否引入环境税尚处于讨论阶段,这意味着能源价格无法完全反映污染的外部成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在实现公共财政现代化的过程中,急需减少能源补贴并引入绿色税收。绿色税收可以对二氧化碳排放、采矿活动、危害环境的产品,以及工业废弃物和核工业污染开展征税,而收入可以用于资助推广可再生资源和气候友好型技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方面形成了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约束条件;另一方面也对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构筑风险防范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金融体制改革要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形成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他还指出,解决中国企业高杠杆率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使债务占GDP和股本融资的比重降低;还需要加快其他债券市场的发展,健全利率汇率的市场机制改革。周小川表示,“十三五”规划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构建货币政策和审慎管理相协调的管理体制,这表明中国很注重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在通货膨胀率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金融风险和危机,所以,要强调加强宏观审慎框架的建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已经成为全球局势的一个新常态。在过去几年,这些资本的流动既有推的作用,也有拉的作用。比如,很多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者是推动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政策;如果没有负利率,全球经济会变得更糟糕。货币政策的不同步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很多挑战,中国所采取的金融改革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2015年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决定在SDR的篮子里加入人民币,这显示了IMF可以在金融系统中扮演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还要探讨怎么样让全球的货币体系更加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说,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未来的政策实施,应该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要综合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二是要保持增量,盘活存量;三是仅有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政策的调控,应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能源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预计到2030年,人均年能源消费将会达到4吨标煤,中国年能源消耗总量会达到58亿吨标煤,接近峰值。尽管中国能耗增速在下降,但能源结构本身的调整仍然势在必行。雾霾治理要求煤炭消费必须保持在年28亿吨标煤以下。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会达到9%,到2030年会达到14%。消费者到底选择用什么能源,终将由能源品种的竞争来决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赵昌文表示,无论是到2020年还是2030年,天然气的上升都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发电、交通运输等行业是增长潜力比较大的几个部门。而无论是从探明储量,还是从产量、进口量来看,国内和全球市场的天然气供给都可以得到充分保障。提高天然气经济性的关键其实就是如何把环境成本内部化的问题,这是让天然气更有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佳驱动力。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创新就是致力于解决长期问题。我们致力于解决未来10年问题的关键:首先,是解决互联网连通的问题;然后,是人工智能(AI)。最近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与韩国职业棋手李世石的围棋大赛引发众人关注,人工智能未来5到10年将取得很大进展;最后,是虚拟现实(VR)。计算机每10年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用技术来解决问题。在未来机器一定会比人类更强大,但不会比人类更明智。人的智慧是人类的核心,我们要用机器来解决问题,作为创新的重要方式。在过去300年,人类更多了解的是太空和外在的世界,而对人类自身知之甚少。但未来30、40年,技术在人体科学方面会有更大突破,人类会更好地了解内在的自我,不过大的创新可能要等200年才能完成。

“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指出,“势力范围”这个词带有冷战的色彩,用旧思维看新事物很容易跑偏。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倡议,目的就是搭建新的合作平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各国优势互补,为萎靡不振的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近期国际上关注比较多的产能过剩问题,毋庸讳言,中国部分行业确实存在,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开展产能合作,并不是要输出过剩产能,而是尊重东道国意愿,输出的都是优质和绿色的产能,绝不是污染和负担。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

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表示,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有四个要素:第一,要有共识;第二,要有政府的主导;第三,要实现资本的可持续;第四,投资主体要承担社会责任。其实现在资金是比较充裕的,但是实际上有资金错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挖掘新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低利率情况下,有一些资金来源是长期的,比如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等。当然能不能吸引到这样的资金,还取决于政府能否创造一个优良的投资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各种创新的融资合作,如:联合融资、联合投资、PPP等。

针对目前全球贸易增速的放缓,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表示,各个经济体通过结构调整、贸易协定、投资与互联互通项目,一定能够重启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中国在“一带一路”方面的引领作用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强化沿线的基础设施贸易和投资往来。中国和沿线64个国家可以通过互联互通项目,确保跨境、跨大洋、跨大洲的联系,既能够创造更多的跨境投资,又可以提高基础设施质量、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注意改善一些边境问题,例如:海关通关的一些措施,以及技术标准、服务、物流等问题。除贸易政策、基础设施、贸易便利化之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都应该确保社会是包容的,而且国内和国际之间也是包容的。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化止步不前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顺应了世界各国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根本愿望,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烈响应。

构建全球价值链,促进协调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指出,全球价值链正处在一个动态重塑的过程。中国在价值链的调整中,需要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一方面,要把一些没有优势的,或者从要素成本讲不适宜继续存在的价值,转移到其他地方去;另一方面,要通过研发创新、市场开拓和国际并购,把一些更高端的价值融入全球产业链,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如果中国能成功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全球价值链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全球价值链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促使世界各国分工不断深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微观上使得生产组织方式也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比如模块化,使得信息在跨境协调生产过程成本更低、更加便捷。所以,信息化大大推动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形成。而生产价值链的形成,也使各国利益越来越深地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称,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正在往上游迁移,中国正在转向一个重消费、轻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会成为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融入全球价值链对各国都很重要,对中国尤为重要。这个融入的过程既包括出口,也包括进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指出,融入全球价值链,首先要有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因为人是最有创造力、最有生产力和最有流动性的生产要素;在人的要素之后就是资本,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另外,数字信息技术举足轻重,它会降低对流动性的需求,使很多服务可以在线上完成,从而大大提高效率,这对新兴市场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十三五改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