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众认识的雾霾状况调查报告

2016-11-19 06:50冯天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雾霾

冯天欣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揭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认知程度、所受影响及困扰和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方法,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众应对雾霾天气的防范措施和治理建议。

关键词:雾霾;雾霾治理;民众认识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57-02

近几年来,我国雾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并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趋势,不仅对海陆空交通造成不利影响,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了解民众对雾霾认识,对雾霾的有效防治具有促进作用。2015年3月,本校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就民众对雾霾状况的认识展开了专题调研,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调查人群无论是年龄、学历还是居住区域都具有代表性。

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一步分析现当代的雾霾状况,揭示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程度、认知程度、所受影响及困扰和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应对方法。笔者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各地区的雾霾状况及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

雾霾状况,大城市普遍严重于小城市,城市和郊区普遍严重于农村,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较低。特大城市及大城市的民众认为雾霾情况为严重及一般的人数比例已占到70%左右,而在中等城市及小城市中,这个比例都不超过50%,并且小城市雾霾情况为严重及一般的比例仅有35%。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堵、车流量大、人员密集、工业排放废气多等现象,使得雾霾情况相对小城市较严重。对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来说,民众对空气质量的不满意率都接近50%,而对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来说,不满意率都小于30%。民众认为城市和郊区每天都有雾霾及经常有雾霾的人数比例均超过了50%,而对于农村,这一比例仅为20%。同时,农村民众对空气质量基本满意及很满意的比例也高出城市及郊区民众近20%。

(二)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

一是大部分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比较高。80%的民众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空气质量的民众,大于很少关注空气质量的民众人数。空气质量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而近年来随着媒体对空气质量的报道数量增多,及对雾霾知识的宣传,民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也相对较高。

二是雾霾越严重的地区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越高。无雾霾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为7%,雾霾较轻地区为27%,雾霾一般地区为35%,雾霾严重地区为50%。数据表明,随着地区雾霾程度的加重,经常关注空气质量的人数在随之上升。雾霾的频发可能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雾霾较严重地区民众理应更关心每日的空气质量。

三是年纪越大的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程度越高。每天都看和经常看空气质量报告的人数所占比例,18岁以下为15%,18~30岁为43%,30~55岁为47%,55岁以上为54%,即随着年龄段的增加,每天都看和经常看空气质量报告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三)民众对雾霾的了解状况

一是大部分民众清楚雾霾会致病,但对PM2.5了解程度不够高。91%的民众清楚雾霾会致病,8%的民众不清楚雾霾是否会致病,仅有1%的民众认为雾霾不会致病。也有大多数民众表示听过PM2.5,只有21%的民众真正了解PM2.5是什么,甚至还有11%的民众从未听过PM2.5。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民众对PM2.5了解程度还不够高,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普及PM2.5的知识。

二是民众了解雾霾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及手机。对于了解雾霾的渠道,有36%的民众选择用网络,39%的民众选择用手机,通过电视了解雾霾的民众占17%,少于使用网络或手机民众人数的一半。而通过报纸及其他渠道的民众人数仅占总数的8%。分析可见,民众了解雾霾的渠道主要集中在网络及手机,也反映了新兴媒介已成为雾霾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

三是成年民众,年龄越大,使用传统媒介了解雾霾的程度越高。对于不同年龄段对雾霾的了解渠道的分析显示,18~30岁,使用报纸和电视及其他方式了解雾霾的人数不足总人数的20%;30~55岁,这一比例为将近60%;而对于55岁以上民众,这一比例则达到了80%以上。

(四)雾霾对民众生活的影响程度

多数民众认为雾霾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并会应对雾霾天气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95%的民众认为雾霾会影响身体健康,而认为雾霾会使得出行不便和影响心情的民众为60%和70%,只有4%的民众认为雾霾对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多半民众会选择在雾霾天气,减少外出以及外出戴口罩,也有相当多的民众会合理开门窗,而不采取措施的民众仅占总数的8%。随着雾霾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多数民众对雾霾的防护意识增强,会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减少雾霾对自身的伤害。

(五)雾霾的来源及治理

一是多数民众认为化工污染和传统能源的使用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超过80%的民众认为,化工污染、汽车尾气、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频发的主要因素。而汽车大部分燃烧石油产生废气,化石燃料多指煤炭燃烧等,都属于对传统能源的使用。化工污染和传统能源的非合理使用,是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而其废气排放量之大、存在时间之久,也使得多数民众认为化工污染和传统能源的使用对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

二是绝大多数民众认为雾霾天气的频发,政府和企业负有责任。55%的民众认为雾霾天气的频发,政府、企业、市民都有责任,说明大多数民众对于雾霾的产生有比较好的认识。20%的民众认为政府应对雾霾天气负责,21%的民众认为某些企业应负有责任。总体来讲,有96%的民众都认为雾霾天气的频发,政府和企业应负有责任。

三是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对雾霾的治理措施不够严格。74%的民众认为,雾霾治理现状不够严格,应出台相关法律;26%的民众认为尺度适当,应当给予政府时间;没有人认为现在雾霾治理过于严格。在对于政府应实行的措施这一问题上,民众对每种措施的选择率都在50%以上,其中控制排放的选择率最高,说明多数民众认为政府应实行多种措施,尤其是控制排放,来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同时,93%的民众都认为政府应加强雾霾天气的预报。

四是民众对协助治理雾霾的意愿较高。民众对每项帮助治理雾霾措施的选择率都在50%以上,选择不会做什么的民众仅有3%,说明多数民众愿意用多种方式帮助治理雾霾,体现了民众重视空气质量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调查结论与建议

基于调查问卷研究所反映情况,我国应更加重视对雾霾的治理,从多方面多角度治理雾霾。同时,各级政府在雾霾治理过程中应明确工作重点,从政府角度对社会协同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提供帮助。并以完善雾霾治理政策体系为突破口,整合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偏好,提升各方参与能力,促进各方理解合作,提高雾霾治理效率。

(一)大城市更应加强雾霾治理

雾霾污染是工业化城镇化环境问题积累的显现,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大城市中包含的雾霾源头更多,应更加重视及加强雾霾治理,逐步改变产业及能源结构,进而改善空气环境。

(二)加强宣传,普及雾霾知识

调查反映出还有部分居民不了解雾霾及PM2.5,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在网络、手机软件等新兴媒介上的宣传及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的宣传,进一步普及雾霾及PMm2.5的知识。让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全体公民的意识,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环境,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政策。

(三)完善政府行政监管模式,建立霾预警制度

政府强化需环境污染治理,突破单一监管模式,转变政府、企业和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相互协助的监管模式,以个人监管为点,企业互检为线,以政府监管为面,由点及线,面面俱到,发挥群众积极性,走人民群众监管路线。建立霾预警制度,把雾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预报,制定应急方案。在雾霾出现前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公共媒体告知公众,减少出行,合力应急,采取私车限行、学校停课、部分电力、重污染工业企业停产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四)优化公众参与机制

目前,民众对于协助治理雾霾的意愿较高,同时公众作为雾霾治理的委托者,不仅可以通过个人或社区行使对政府的监督,而且还可以委托身边的环保团体或者组织加入其中。通过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以集体身份与政府展开对话,运用专业知识维护自身权益,并能够降低公众自身的监督成本。同时,环保组织的壮大将为公众参与提供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化管理提升公民参与度,完善公共信息沟通渠道,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等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使公民对政府的约束效力增强,减少雾霾治理中的不当行政行为。

参考文献:

[1] 高彩霞.大气中PM2.5的现状分析及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2] 储梦然,李世祥.我国雾霾治理的路径选择[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3).

[3] 张军英,王兴峰.雾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10).

[4] 张明.我国雾霾治理的政府责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 王晓燕]

猜你喜欢
雾霾
抱团取暖
新德里雾霾
首尔紧锣密鼓备战“雾霾季”
雾霾自古就有
利空雾霾减散 创业板行情崛起
“仙境”
扫清“霾”伏
有些日子没被某编毒舌插刀了,雾霾都散了!
雾霾经济账
雾霾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