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君 沈华
【摘 要】本文通过某工程基础桩检测中出现大量断桩的工程质量事故,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后续施工采取技术措施论述。
【关键词】管桩断桩;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Broken pile together to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Chen Ya-jun1,Shen Hua2
(1.Zhejiang FengHu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2.The Shangyu Huafu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 Ltd Shangyu Zhejiang 3123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foundation pile of det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broken pile of project quality accident analysis, accident causes and take technical measures to discourse on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Pipe pile off pile;Cause analysis;Treatment measures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多层及高层组成,建筑面积约13.8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6万m2、其中的3#楼至10#楼为五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各为1350.51 m2,建筑物高16.69M,储藏层高2.19M,标准层2.9M。基础采用400(75)预应力管桩,每幢76根桩,设计桩长26M,5#、6#、9#楼系老河道填筑基础。老河底高程为3.00M左右,地面高程为6.50M左右,专家论证设计要求地面高程以下1 M开始用塘渣回填,作为打桩机施工时的稳定层,施工方在施工时为节约塘渣费用,只填筑0.3~0.5M厚的塘渣层。其下层土回填时也未能按回填土施工要求控制回填。桩基施工完成后,经法定检测单位检测结论为,5#楼为Ⅲ类42根、Ⅱ类9根、Ⅰ类18根;6#楼为Ⅲ类16根、Ⅱ类9根、Ⅰ类44根;断桩部位位于地面以下2至4M范围;9#号楼因5#楼检测时还未施工,被监理通知暂停施工。但施工方在后来未报监理同意的情况下自行施工,经检测,结果类似上述两楼。
2. 断桩原因分析
2.1 回填土层密实度不够。施工回填土方时,是用挖掘机作为回填土的压实机械,回填土层厚度在1M左右,超出规范规定要求,最厚时达1.5M,层厚控制不严、不均匀;压实机械用挖机完成,压实中漏压、欠压面多造成压实的不均匀;回填土施工时却逢梅雨季;回填土采用附近基坑挖土进行回填,土壤含水率属饱和土,达不到回填土的质量要求;回填土总厚度超出设计厚度。
2.2 塘渣层填筑厚度不足是造成工程断桩的主要原因。设计回填土层中上部采用2M其它基础开挖后的旧塘渣和1M新填塘渣,其作用是为了使回填层能承受静压桩施工时的基面层土的稳定性。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施工费用,擅自将3M层厚的塘渣层减少到0.3M到0.7M厚。打桩过程中由于下部地基土承载力不足,在打桩机作业、移动过程中,因打桩机自重较大,桩机挤压上部塘渣时,在塘渣层以下一定范围的土体受压侧向位移,使下部土体产生挤压、位移,造成完成的桩体断裂。
2.3 土方开挖过程中造成断桩。
基础土方开挖,通常工程中采用机械挖土。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在机械行走、土方开挖时不慎使铲斗碰及桩头过猛也会造成桩身断裂。如某工程中挖桩机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铲斗水平方向碰桩,造成一根500的预应力管桩在桩顶以下4.9M处断裂。又如有另一住宅小区六层住宅楼采用500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为38~40M,进入第8-2持力层,设计单桩承载力为800KN。地质上部为粉沙淤泥质土,为使打桩机械能够作业,面层填铺50CM厚的塘渣。因打桩机自重大,面层塘渣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打桩过程中桩机倾斜较大,土方开挖后发现有二幢楼的基础分别有15根和47根桩桩顶发生位移,最大位移值为70CM。经检测这些桩均在桩顶以下4.2M~5M处发生断裂。
2.4 送桩原因造成断桩。
一般桩顶均低于施工地面,因地质条件不一,当打桩标高达到达设计深度,压力值末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时,采取继续送桩。送桩柱与打入桩之间是活动接触。送桩时桩机垂直度稍有偏差,造成桩顶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已打入的桩桩体断裂。
3. 桩承载力分析
根据桩基设计理论,桩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作用,其水平作用力一般仅为竖向容许承载力的1/10~1/20,在设计时一般不作考虑,桩的抗弯性能只需满足管桩吊动和堆放要求。因此,在进行工程断桩处理时,只需考虑桩体轴向荷载的传递,适当考虑水平力的作用。
4. 断桩的工程处理
4.1 桩顶有位移断桩的处理。
用挖掘机械或葫芦将斜桩纠正。用黄砂、碎石进行充填,在短时间内将制作好的钢筋笼放入桩内,要求制作的钢筋笼长度低于断桩位置以下1M,并通长到桩顶与承台连接;然后用C30以上的混凝土进行灌浇。钢筋数量要求大于4*16(二级钢)以上,对于断裂面离桩底较近处的断桩,可在下部用1:1黄砂、碎石的混合料进行填充。
使用这种纠正方法,一般能达到纠正后的桩的轴心偏差小于2CM,效果较好,不会影响工程桩的质量。
4.2 桩顶无位移断桩的施工处理。
桩顶无位移的断桩主要产生的原因,是由电焊焊接质量不符要求;送桩超过一定长度造成末焊接口及桩体在打压过程中,由于桩体本身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断桩等。其断点一般只有一处,也可能有二处以上。这类断桩的处理方法原则上与标准图集中的处理方法相类似,具体如下:
4.2.1 当断桩处距桩顶较近一般在1~2M时,可将上部
断桩移走(有地下水位时应当根据地下水位情况进行降水),然后用直径大于桩外径100MM的模板套从断口以下200MM处开始向上接长;大于1M小于2时也可用内径比桩外径大100MM的混凝土管,采用沉管的方法沉至断口以下200MM,管桩孔中用碎石充填,填至断口以下1.2M处,然后在上部按接桩图集要求配置钢筋笼,用比承台或基础梁提高一级,且不低于C30的混凝土灌实,伸入承台或基础梁中。
4.2.2 当断桩面距桩顶距离较远(大于1M或地下水位较高不能将断桩移去)时,按接桩标准图集要求,将接长部分延伸至断口处以下1M处开始将桩接至承台。底部亦可采用下部填充碎石的处理方式。
5. 断桩处理的经济分析比较
对于断桩,工程中一般的处理原则是进行补打桩。补打桩方法为条形基础和独桩承台基础的断桩,在轴线方向左右各加补打一只,设计中不考虑断桩再参与承载作用;对群桩承台基础除应补打相同数量的桩外,还应对承台作加固处理,按照目前当地500桩150元/M。一根40M500的预应力管桩,一般费用在6000元左右。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一般费用为100~500元之间,最多只有补打费用的10%。而且减少打桩机械二次进出场等费用。
经过这样处理的断桩,经数个工程应用和对建筑物沉降、倾斜等观测,均未发现有明显超出规范的要求,质量满足现行规范要求。故,我们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案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处理工期短。可推广到其它类似工程质量的处理中。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33/1016-2004.
[3] 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 建筑标准图集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2浙G22标准图集 浙江省标准设计站.
[4] 廉晓飞主编 钢筋混凝土及砖石结构(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