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2016-11-19 18:51林淑华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4期

林淑华

摘 要: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应源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文章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中,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有机联系和融合,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教学;融入生活;课堂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9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74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人的思想品德并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在后天的外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通过自觉内化形成的。低年级学生品德的养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亲身体验和感悟,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使教学有实效性、有针对性,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来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笔者将在本文中谈谈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教学内容走进生活

在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指导他们观察生活,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观察能力。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正值春天,我们学校附近春意盎然,田野里到處是绿色的,我就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围墙外的农田里(围墙外正好有一片菜地)去观察,并布置一定的任务给他们,让他们回到课堂上说说春天的样子,画一幅春天的画,说说自己认识了田地中的哪些菜,说说自己平时最喜欢吃什么菜,了解蔬菜的营养和吃蔬菜对身体的好处,同时教育学生多吃蔬菜不挑食,经过农田时要爱护庄稼,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下课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任务,让家长带他们到公园去看看,回到课堂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感受春天的变化。我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将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索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方式融入生活

品德教学要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贴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如在《新朋友 新伙伴》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刚入学的学生比较胆怯、互相之间还不熟悉的情况,努力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先让敢于表现的学生走上台做自我介绍,并走到同学面前主动交朋友,用拍手、拉钩、展示特长等各种方式带动其他学生相互认识、互动交流。之后,我及时评价和肯定学生在交友活动中的优秀表现,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相互了解和学习。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并初步了解了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了自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开展《我爱我的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是一味去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而是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介绍家人的工作、生活等,让他们每人说一件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事。这样安排使学生更了解、关心自己的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了他们爱家爱国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时空体验生活

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教师虽然通过课堂40分钟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教学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展学习渠道,延伸到课堂外,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及时捕捉校内有利于学生实践的时机,将品德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例如,教学《鲜艳的红领巾》这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加深他们对红领巾光荣历史的了解,可以充分利用市教育局开展的读书活动和我校开展的“书林 花语 蜜香”主题阅读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红领巾的光荣与神圣,了解党的光辉历程,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激发爱国、爱党、爱家、爱校、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资源回归生活

学生知识的获得单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尽量把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课本以外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学生引到现实生活中去,使他们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并把良好的道德意识融入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突破狭隘的教材内容的束缚,让教学活起来;教师要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运动会、歌咏会、黑板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比如,结合我市今年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宜居城的契机,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在学期快结束时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记录暑假期间每天生活情况的表格,新学期开学时评选出“假期生活小明星”,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总之,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应当善于挖掘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生活,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