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板栗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2016-11-19 10:18季清峰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板栗问题

季清峰

摘 要:板栗是辽宁省重要的优势经济林树种之一。目前,板栗产业已成为辽宁省中东部山区的支柱性产业。介绍了板栗在辽宁省的分布与种植情况、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板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板栗;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栗为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在世界上,作为经济栽培的栗属植物主要有4种,即中国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日本栗Castaneacrenata Sieb、美洲栗Castanea dentate Borkh和欧洲栗Castanea sativa Mill。我国种植的板栗主要以日本栗和中国栗为主。其中,前者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北京和天津等地区;后者的分布则遍及26个省(市、自治区),种植品种达300个以上。

一、辽宁省板栗分布与种植情况

辽宁是我国板栗主产区之一,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流域、辽东半岛、渤海湾西侧和长城沿线,这些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条件很适宜栗树的生长[1-2]。因此,板栗生产已成为辽宁中东部山区的支柱性产业。例如,丹东市各乡镇几乎都有板栗种植,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仅宽甸县板栗种植总面积就达3.3万hm2,板栗资源居全国第6位。本溪市桓仁县也是板栗生产的老区,目前全县板栗面积约0.4万hm2,年产板栗近2 000 t。目前,辽宁省主要栽培丹东栗,其中辽丹15、辽丹24、辽丹58和辽丹61等为地方优良品种,另外,从日本引进的丹泽、金华、国见、有磨和大峰等日本栗品种栽培面积亦达10万hm2,占全国日本栗栽培面积的90%以上。

二、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品种混杂,新品种引进及推广不足。种植结构及种植形式混乱,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栗园内,种植的品种多达数种,不但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不利于田间管理。此外,多年来由于缺乏板栗新品种的培育,一些地区多采用实生繁殖方式进行板栗生产,板栗产量极低。因此,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亟待加强。

2.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低下。辽宁省不少地区的栗园缺乏管理,整形修剪技术粗放,施肥不及时,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产量主要由气候来决定,对板栗种植投入少,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多年来,这种粗放的管理方式导致板栗树体高大、树冠郁闭、树形紊乱、枝量过多,结果枝细弱,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

3.产业化程度低,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长期以来,辽宁省板栗种植是以单个农户为单位,农户家庭种植规模小,每户拥有板栗多者数百棵,少者几十棵,无法实现板栗的规模管理与经营。因此,这样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缺乏开拓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生产、加工及流通等环节严重脱节。

4.病虫危害严重。辽宁省多数栗园常年不防治病虫害。例如,栗树胴枯病Cryphonectria(Endothia) parasztzca(Murr.)Barr.、板栗红蜘蛛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栗大蚜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ǜbner)和栗实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等病虫害时常发生,有的果园受害株率高达80%,被为害的树体极度衰弱,有的甚至整株枯死。近年来,我国的新记录种———栗苞蚜也在鞍山市岫岩县、丹东市宽甸县、凤城市部分栗园发现,并且为害严重。

5.果实贮藏保鲜技术落后,板栗产品深加工力度不够。目前辽宁省板栗采收后主要采取架藏、沙藏、缸藏等储藏方法,储藏期短,常造成果实发霉、腐烂,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因此,改进保鲜及储藏方法对果农增收意义很大。此外,采收的果实直接出售,板栗产品深加工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板栗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三、发展对策

1.选育优良品种,优化良种区域布局。重视板栗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加强良种选育,选取和培育适合辽宁省生产的高产、稳产以及品质好的优良树种,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建立优良种圃或良种繁育中心。另外,針对辽宁各板栗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及气候条件,做好良种区域规划与布局,避免盲目引种与栽培。目前,就辽宁省板栗生产现状来看,凤城、宽甸、岫岩等辽宁北部板栗产区应以抗寒、早熟品种为主;南部及丹东市等地区应发展加工品质好、坚果大的日本栗品种,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板栗产量与质量。在栽培与管理过程中,开展深翻扩穴,改良土壤;合理密植、提倡整形修剪;改进和提高嫁接技术;进行低产树改良;重点推广合理施肥、及时节水排灌、人工除雄等实用技术,改变目前大面积低产局面。

3.建立板栗产业化体系。辽宁省板栗产业通常由板栗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等各环节组成。因此,成立板栗产业协会将有助于协调、约束各成员的行为,引导产业化发展方向。此外,进行板栗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贮藏保鲜和新产品加工开发的力度,通过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进而建立、健全板栗产业化体系。

4.加强板栗主要病虫害监控。摸清辽宁省各地区板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掌握种群发生动态规律,进而确定其防治适期;充分发挥自然天敌资源,维持栗园生态系统平衡。同时,加强板栗抗性品种研究。

5.改进果实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板栗产品深加工。改进冷藏方法。应注意采收后储藏前,采用快速预冷、杀虫等预处理措施,这样可提高冷藏和常温下储藏的效果。此外,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使板栗的加工产品不仅适合消费者的一般食品性消费,同时也充分利用板栗的药用及保健价值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6.拓宽板栗营销渠道。充分发挥各类板栗协会、板栗销售中介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拓展板栗营销渠道,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带动板栗的生产和加工,带动产品朝着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产业化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板栗生产已成为辽宁省东部山区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发展板栗产业,实现板栗生产的产业化,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满足市场与人民生活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板栗出口量的逐年增加,国际市场对其产品的无公害和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板栗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各地区选育优良品种、优化区域布局、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板栗主要病虫害监控、对板栗园进行集约化管理等手段来提高板栗的品质与产量。另外,加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栗果生产与加工技术,逐步提高栗果深加工水平,进而增加辽宁省板栗生产竞争力,最终实现板栗产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郑必坤,金国华,雷晓岳,徐献宝,李兴发. 实施板栗产业提升工程[J]. 绿色科技. 2012(07).

[2]鄢丰霞,陈俊红,孙明德,黎东升.产业融合视角下北京市板栗产业发展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 2012(05).

[3]鄢丰霞,陈俊红.国内外板栗产业研究进展[J]. 河北果树. 2012(06).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板栗问题
又闻板栗香
打板栗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吃个板栗不容易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