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业科技组织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究

2016-11-19 03:20段育宾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青海省发展

段育宾

摘 要:从青海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建立以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科技组织为技术支持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在问题导向下,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可围绕着: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培育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农业科技组织;青海省;生态农业;发展

青海省作为我国的农牧业大省,在做好生态农业发展上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再者,从本省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建立以生态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科技组织为技术支持的发展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由于青海省传统农牧业在发展中形成了固有的弊端,并在路径依赖效应下又累积起了一系列的不足,所以农业科技组织在助推区域发展上还需要引入“问题意识”。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各种替代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动力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等相继提出, 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目前美国相继提出了低投入持续农业及高效持续农业,对农业持续性方向进入了深入研究和实践。许多发展中国家, 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苏丹等国, 进行了农业持续发展的项目实践,墨西哥、巴西、印度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就农业持续发展进行探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登博司召开了农业与环境会议, 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登博司宣言和行动纲领”, 所提出的“持续农业与乡村发展”新概念的定义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可持久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能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 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维持得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其特点在于首次把农业持续性发展与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力图把各种农业的持续性要素系统组合到一个综合网络之中,从而使其更具可行性。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后,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并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问题的提出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在向当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当地牧民群众存有抵触情绪

毫无疑问,发展生态农业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性,其不仅能够保障青海省农牧业资源,还能对周边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形成保护机制。但这种具有正外部性效应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并不一定能得到当地牧民群众的理解,从而在农业科技服务实施中时常无法得到他们的配合。另外,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农业科学技术做支撑,这就需要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而这也是困扰当地牧民的问题。

2.科技服务效果难以短期显现

通过与当地牧民的交流可知,他们对于生态农业的概念也有所知,而他们最为关心的便是:开展生态农业能给予他们的经济回报问题。事实表明,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经济效益需要在5年、10年的范围内逐渐显现,而短期内是无法向农牧民交出“满意答卷”的。正因如此,也增大了他们对发展生态农业的顾虑。

三、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定位

面对以上农业科技服务的现实困境,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形成典型示范

在面对牧民群众的疑惑和顾虑时,我们不能仅是强调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毕竟,对这种意义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他们所关注的范围。为此,农业科技工作者应习惯于用他们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疑惑和顾虑,那就是建立示范基地来性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2.完备知识培训

随着生态农业理念逐渐植入到当地农牧民的心中,紧接着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农牧业知识培训。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改观他们长期形成了农牧业生产习惯呢。因此,在进行知识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引导他们脱离传统生产模式的弊端。

3.引入科技扶贫

为了增强当地农牧民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还需要引入科技扶贫项目。从笔者的调研中可以可得,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结构引导农牧民养殖紧俏畜牧品种。另外,在引入科技扶贫的同时在以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为生产导向,这样就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定位驅动下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农业科技组织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1.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在向当地农牧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之前,首先就需要健全自身的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健全的重点包括:第一,健全实地调研机制。第二,健全人员蹲点机制。第三。健全与州区政府的协同机制。之所以提出上述三个方面的重点归因于,农业科技服务也需要承担精准扶贫的任务,而且发展生态农业所呈现的外部性也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2.提升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无论是从生态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要出发,还是从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为着眼点,都需要提升当地农牧业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难知晓,在提升这些水平上应放弃行政动员式的方法来实施,而应以市场化经营模式为载体。具体而言,便是通过成立农牧产品深加工企业,以该企业为核心使周边的农牧业实现组织化和产业化发展模式。

3.培育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

这就与前面所提到的发展紧俏农牧养殖相联系了。随着当地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以绿色、健康为核心元素的农牧产品必然会得到内地和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推动下,通过强化产品的安全质量管控,便能逐步培育出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品牌来。

五、结语

本文认为:在问题导向下,助推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可围绕着:健全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牧业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培育高原特色农牧业品牌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蔺丰奇等 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北京: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6.4.

[2]青海省农牧厅 青海发展生态农牧业问题研究,2009.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青海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