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技术发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6-11-19 21:46杨峰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稻产量杂交水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水稻育种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使水稻生产的科技贡献力量逐年增加,不仅提高了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同时也给种植品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缘由是实行水稻育种技术虽然可以提高水稻的经济效益,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大,于是,既不能通过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的总产量,又要不断的向人们供应稻米,使之不出现粮食短缺问题的工作,就有了很大挑战性。由此,水稻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和水稻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水稻的种植品种工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也只有不断的改进水稻的品种才能使水稻在有限的土地上发挥出惊人的价值。本文主要是通过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水稻育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更新与突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水稻育种技术的进步提供可行的建议与帮助,并即杂交水稻、矮化水稻、超级水稻之后会有更新更好品种的研发出现,实现水稻育种技术的快速稳步发展。

关键词:水稻育种技术;矮秆化;杂交水稻;水稻产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15

水稻种植较为普遍,据统计,其种植面积占全世界农业作物种植面积的1/3。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将达到40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实行水稻育种技术,按最保守的估计,基于人口的暴增,稻米的需求量将至少上升3亿吨,在此情况下,稻米只有每年产量达到8亿吨才能满足人口增长对稻米的需求,才能够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快,而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造成水稻种植的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另外,由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也逐年减少。水资源限制、耕地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水稻实际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实行水稻育种技术,虽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大,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水稻产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不能通过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来提高水稻总产量,并不断满足全世界人口对稻米的需求,有效缓解粮食安全问题,实现水稻育种技术上新突破,提高水稻栽培的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改进,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产品不断增长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以及品种的创新发展。

1 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水稻科技力量的突飞猛进,使得水稻育种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不断创新,水稻生产的科技贡献力量逐年增加,为提高全国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

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矮秆育种技术的发展、常规变杂交,通过三系或两系杂交、超级稻育成。同时,我国在分子育种、水稻抗逆育种等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具有显著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为了改变水稻育种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应该给民众普及相关的知识,目的就是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水稻产量之间的平衡点,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水稻产量的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产业,改善人们的生活,增加经济效益。

水稻育种技术是一项贯穿始终的工作,因此具有时间长、见效慢的特点[1]。也因为其特点,导致了水稻育种技术在现实操作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水稻育种技术能够对水稻产量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对影响水稻育种技术的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衡量的工作。

水稻育种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会使用化学成分过高的化肥,污染水稻品种

最常见的常规水稻矮秆化育种技术,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水稻培育技术的矮秆化,是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变革,此次变革被称为“绿色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水稻生产水平低下,水稻品种相对单一,以农家自留种,高秆水稻培育种植品种的水稻种植为主。高秆水稻易倒伏,使施肥受到阻碍,导致水稻的单位产量非常低。基于这一问题,经过长期的农业种植技术研究,我国矮化育种主要创始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在矮化培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在南方釉稻矮化育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2 在进行水稻培育技术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恢复的状况[1]

首先,选育矮秆品种综合性状良好的矮秆抗倒品种。保证选育适合不同成熟期、类型各异的矮秆良种,实现水稻矮秆品种熟期类型相搭配的目的,进入水稻矮化育种的新阶段。常规的水稻种植矮化育种,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种植高秆水稻培育种植品种低产易倒的问题,也使世界水稻育种的方向性发生转变。随后,政府组织引导了水稻矮秆性状的遗传、水稻植株矮化机理以及矮源育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矮源的应用以及矮化育种解决了水稻耐肥、抗倒的问题,提高了谷物的产量。高秆水稻培育种植品种变矮秆后,其产量也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提高了很多[2]。

1.3 水稻培育技术会出现大量的污水,对人类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对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很可能会导致我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2 水稻育种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1 水稻育种技术见效慢,投入时间长,而且实验等基本在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周边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品质开始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重点,具体也会体现在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选择上。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广大的农户因此类原因,在进行水稻培育技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因此,更多的农户扩大水稻培育种植面积,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但是极大地破坏了水稻产量。在扩大水稻培育种植面积的同时,产生的水稻育种技术更多,不能及时更新,将会对水稻产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2 在进行水稻培育技术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很多的农户把无机生物肥料换成了化学肥料,对土壤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

在进行生活污水处理时,很多的农户都是直接将污水排放到土壤中进行处理[3],甚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样很容易影响水稻产量,危及到人类的生命安全。

3 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水稻培育种植产量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水稻育种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水稻育种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水稻育种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才能够保证水稻育种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工作中,不仅仅存在水稻育种技术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还存在水稻育种技术管理系统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水稻育种技术对水稻产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水稻育种技术结果出现问题[4]。

对水稻产量在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影响,寻找应对措施,使水稻育种技术能够在保护水稻产量的条件下,促进水稻育种技术的快速、稳步发展。水稻产量在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下产生的影响的应对措施,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提高水稻育种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保证水稻育种技术的顺利进行,避免水稻产量出现问题,首先就要对水稻育种技术人员的素质进行判定,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水稻育种技术队伍。政府要对水稻培育种植人员进行定期的素质教育专业培训,使水稻育种技术人员时刻不忘自身职责,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强化水稻育种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能够促进水稻育种技术工作的高效建立[5]。

3.2 完善水稻育种技术中的品种培育制度

要对水稻育种技术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实现水稻育种技术的独立,解决目前水稻育种技术的尴尬状况。这样能够保证水稻育种技术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使水稻育种技术中的品种培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水稻育种技术结果的正确性[6-8]。完善水稻育种技术工作方面的水稻培育种植技术,是水稻产量保持稳定实现了水稻育种技术工作有法可依的基础,方便对水稻育种技术中的品种培育过程进行查询,降低水稻育种技术中的品种培育工作的风险及错误率。

3.3 加强对水稻育种技术的处理[9]

水稻育种技术中杂交水稻比较多,种植人员应该对杂交水稻进行分类处理,分为可利用杂交水稻和必须处理杂交水稻,避免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这样不仅能够从客观上提高经济收入,还能够提供生物无机肥料,从根本上提升水稻育种技术的经济效益[10]。

4 结语

总之,发展水稻育种技术是实现水稻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也是促进水稻育种工作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水稻育种技术发展遇到了诸多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当前,杂交水稻、矮化水稻、超级水稻等成为水稻种植领域的新品种,极大地促进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琦,李军.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基于1979-2012年辽宁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古今农业,2014(01):9-16.

[2]况慧云,张慧,许寿增,黄英金.水稻产量基因设计育种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14(08):42-45.

[3]刘宝海.近20年黑龙江水稻育种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0-12,229.

[4]王月华,何虎,潘晓华.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发展历程回顾[J].江西农业学报,2012(02):26-28.

[5]万丙良,查中萍.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水稻耐高温遗传改良[J].中国农学通报,2012(36):1-7.

[6]梁成刚,汪燕,何加林,刘佳,许光利,刘晓亮,李天.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06):142-147.

[7]吴跃进.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化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1(01):41-42.

[8]况慧云,张慧,许寿增,黄英金.水稻产量基因设计育种及其发展前景[J].安徽农学通报,2014(08):42-45.

[9]叶建春,黄世礽,王慧芹,胡成武,施春婷,梁玉祥,农振平,刘向红.平衡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84-6185+6187.

[10]陈波,范兵,房正兵,田永红,曹国长,孙永健,赵莎莎.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水稻育种技术的探讨[J].中国种业,2015(11):7-9.

作者简介:杨峰,吉林农业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水稻育种。

猜你喜欢
水稻产量杂交水稻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基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的沈阳地区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搭配策略
基于农业气候相似原理的沈阳地区不同熟期水稻品种搭配策略
杂交水稻母本直播制种技术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4种秸秆腐熟剂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