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月清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探究思考、文本拓展处进行留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留白;教学模式;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3-0061-01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抑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留白艺术,能为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供更多的空间,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课堂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课堂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不假思索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笔记本上写得满满的,但是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他们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留白艺术,将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受课文的美,教师仅仅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 课堂留白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新课标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一味地等着老师给出的准确答案。语文学科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学科,学生可以自主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比之下,课堂留白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突破了书本的限制,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3. 课堂留白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由于所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他们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之间的这些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留白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提出高一点的要求,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够理解文章就可以,这样学生就可以基于自己所处的层次对同一篇课文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另一方面,教师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交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课堂留白弥补了传统教育“一刀切”的现象,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二、课堂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教学过程留白
教学过程留白就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的空间,改变传统教育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不能把他们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堂课都应该留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吸收和消化这堂课所学的知识。对于存在的疑问,教师应积极解答;对于存在争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探讨。例如,在学习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去感受霍金的坚韧、乐观、信心,真正走进课文,学习霍金身上的这些品质。
2. 探究思考留白
在课文探究思考处留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改变教师一味给学生念答案的现象,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例如,在课文《母亲的恩情》中有一句:“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文中运用了省略号,教师为了让学生探究省略号在此处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号处母亲想表达的内容,然后思考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最后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是为了强调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3. 文本拓展留白
在文本的拓展延伸处留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解放学生的思维。文本拓展是开放的,教师不能给出固定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想,因为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学习了《泊船瓜洲》这首古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并把自己脑海中展现的这首诗的景象用文字描述出来。由于每个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和层次是不同的,因此在文本的拓展延伸处留白,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结束语
留白艺术是中国国画中的一种常用技法,目的是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将留白艺术应用到语文课堂,同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课堂留白要恰到好处,就需要教师去积极引导,才能激发课堂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行梅.“留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意蕴[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2]王素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与“补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