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拒绝”真的好难

2016-11-19 16:50杜捷
科学Fans 2016年9期
关键词:莱姆尔格电击

杜捷

从这一刻起,你忘了拒绝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因为怕父母批评自己学习不专心,所以放弃了加入合唱团的机会;因为怕好朋友生气,所以不敢拒绝周末的生日派对……这些小事就是忘记拒绝的最初原因——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由于自己的拒绝而造成他人的失落感。

现在,低头看看你的手机,为什么你在朋友圈发表的个人状态下只有点赞而没有点踩?为什么在购物网站对买到的货物进行评价时,出现的第一栏永远是“满意”或“非常满意”,而不是“不满意”?这其实是因为作为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我们在朋友圈中浏览他人的状态分享并不是为了在人际关系中寻找知识和真理,而是为了获得基本的交流和情感需求;而我们在填写货物评价的时候也并不仅仅是为了对商品进行质量监测,而是同时参与了商家提供的人际互动。就这样,这些电子平台通过巧妙的设计给予人们良好的用户体验,让你自觉或不自觉地忘记了说“不”。

好吧,现在你或许要说,这些都不是让你妥协的原因,那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巧妙的沟通技巧也可能让你无意间放弃了拒绝的机会。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叫做“留面子效应”或者“拆屋效应”,说的是如果先对他人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之后再提出比较小的要求,那么这个较小的要求就有更高几率被满足。鲁迅先生曾写过一段话形容它:“……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同理,有朋友找你借500元钱,你可能不愿意,然而当他妥协说只借100元,你也许就不假思索地给了。与之相反的,有一个现象叫做“登门槛效应”,说的是如果事先提一个小的、容易完成的要求,接下来让他人接受一个更大、更难完成的要求的几率就会增加。好比登门槛需要一级一级向上走,于是你会看到许多推销人员在让客户做出最后的购买行为之前,往往先提一些很小的要求,比如先回答几个简短的调查问题,再作产品介绍,进而一步一步引导人们接受该商品……

所以,就算你觉得是一个超有原则的人,也会在这些奇妙的技巧或手段下一步一步错过拒绝的机会,放弃说No的能力。

妥协背后的大魔王——从众心理

如果说一不留神忘了说“不”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情愿,但仍然没有拒绝?其实心理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特别是当人们处在群体中的时候,更是难以对不想做的事情说出拒绝——这就是传说中的从众心理了。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就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实验中,他请自己的六名助手和一名不知情的参与者一起判断图片上直线的长度与参照图片中的哪一根一样长(见下图)。由于不知情的参与者坐在第六个位置,因此当前五个人都按照阿希事先安排好的选择了B号直线并且肯定地认为它才是相同长度那一根,不知情的参与者产生了或多或少的“随大流”行为,他们当中有33%的人选择了B号直线。事实上,这些不知情的参与者在单独判断时,他们几乎全部都能一眼选出C号直线,可是当前面坐着五个口径一致的误导者时,他们就轻易地根据他人的行为和信念而改变了自己的判断。就好像全校大会中,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发言后,如果前排同学都纷纷鼓掌,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这个经典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下我们很可能产生从众行为。

从众有很多种形式,当我们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期待,但本身并不情愿的行为叫做顺从,比如你只是因为全家人对自己的期待,而填报了离家近的大学,或者由于社会的期望而选择了“女孩子更适合”的专业。有时候,当从众带有明确的指令,就被称为服从。心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服从带来的难以抗拒的力量比想象中还要大。最为经典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所做的服从实验。

经典的服从实验

米尔格莱姆让实验参与者两两一组扮演“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其中,扮演教师的一方要教给扮演学生的一方一些成对单词,并进行问答考察。如果学生出错,老师则要在另外一个房间操控机器对他实施电击惩罚,每错一次就向上加一个电击等级。为了让电击程度更直观,这些电击按键标有“轻微”“强”“危险:高强”等标识,最强的450伏电击按键标着“XXX”。米尔格莱姆在实验之前先做了一个小调查,他向人们描述了这个实验并问他们:“如果你扮演的是老师的角色,你会一直往上加电击等级吗?”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自己会把电击强度加到300伏以上,也没人愿意使用“XXX”这个按键。随后他招募了40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参与者来参加实验。实验中,研究者在电击操作房间提醒扮演“老师”的参与者不断往上加电击,而研究者助手假扮的“学生”则在另一个房间播放痛苦喊叫的录音。结果令人吃惊,无论对面的“学生”如何喊叫抗议,实施电击的40名“教师”里有26名(65%)用到了最高的450伏。这个实验结果让心理学家们捏了一把冷汗,并且引发了关于心理学实验中伦理问题的讨论,因为即使在强大的道德压力下,这些“教师”们也并没有拒绝惩罚他人。

与这个实验类似的还有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所进行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他让大学生参与者们一部分扮演狱囚,一部分扮演狱警,进行“监狱体验”。没想到仅一周后实验就开始失控,这群“狱警”因为太过认真地去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出现了程度不等的施暴行为,而“狱囚”们也陆续无法忍受实验的残酷,导致实验不得不就此终止。

你看,不会拒绝不仅不会让你变成一个老好人,有时候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例如从众带来的网络暴力,角色服从和群体极化带来的恐怖主义,还有善于利用“登门槛效应”的邪教组织和传销组织带来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所以说,虽然拒绝比想象中更加不容易,但你也必须认识到,学会拒绝,是生活中必须学会的一门必修课。

猜你喜欢
莱姆尔格电击
户外照明电击防护的几点建议
天人合一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十八世纪伊犁伯德尔格回众刍议
无锡特莱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超级电击武器
杀人回忆
莱姆电子发力新能源及智能电网产业
莱姆电子实验室获权威认可提升优质检测服务水平
浅述电击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