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德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院,昆明 650221)
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徐安德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院,昆明 65022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云南的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补充地位”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全省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发展基础建设、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此,必须放宽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条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云南省作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路上交通枢纽,云南经济辐射西南内陆,同时也是连接印度、缅甸和孟加拉三国的印度洋港口城市,具有“东连黔贵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的独特区位优势”,其经济对内可承接国内各省,对外可启东南亚各国,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自2010年以来,云南不断实行改革开放战略,目标是将云南打造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
2013年云南省的生产总值为11 720.91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占46.1%,为5 397.48亿元。云南省的社会消费总额为4 036.01亿元,与2012年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由生产总值的44.1%上升到46.1%,说明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云南省的经济推动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云南省内消费情况而言,公有制经济消费为762.9亿元占社会消费总额的18.9%,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消费总额已经远远超过公有经济消费总额,为3 270.1亿元,占社会消费总额的81%。到2014年云南省的生产总值为12 814.5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为5 958.7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6.5%。
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15)》。
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或个人)通过生产活动和提供服务新创造的价值。由上页表可以看出,2005—2014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加了3.92倍,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量较为明显。
(一)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提高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
我国标准的市场经济就是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打破了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公有制独揽天下的格局,但也必须接受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的考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得潜在的资源与生产要素都得到极大化的聚集和配置,用于创造我国的社会财富,增加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云南省扩大内需
非公有制经济拉动了云南省消费的增长,刺激了云南省内需,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在省内消费的拉动力作用上,2011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为3 752.37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零售消费总额为2 435.5亿元。2012年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3 541.6亿元,同比增长了18.05%,非公有制经济的消费品零售增长了17.8%,增长到2 869.02亿元。2014年云南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 632.87亿元,与2013年相比,省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了12.65%,公有制经济消费为880.5亿元占社会消费总额的19%,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消费总额已经远远超过公有经济消费总额,为3 752.37亿元,占社会消费总额的81%,非公有制经济由生产总值的46.1%上升到46.5%,说明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云南省的经济推动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就2011—2014年的情况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云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以上。就此数据而言,非公有制经济对云南省消费有较强的拉动力。其次,非公有制经济对于省内的固定投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继续增加投资,确保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政策,要进一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保持投资的较快增长。
图1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78—2014年总体上是平稳向上发展的。从总体趋势上讲,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总额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影响较为明显。
(三)非公有制经济为缓解云南就业压力做出的贡献
图2 云南省地区分行业城镇单位登记注册年末就业人数
社会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云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些劳动力完全由国有经济来吸收显然是不可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岗位,增加劳动力需求,吸纳劳动力增量和存量将其转换为现实的生产要素,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力军。同时,有利于增加国民的社会财富,增强了公民的国家认同感。
上页图2为2000—2014年的云南省总的就业情况,其中公有制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和集体单位。国有单位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集体单位是指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根据图2可以看出,云南省2000—2012年的就业总量和国有单位的就业总量都是处于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集体单位的就业人数对于云南省总体的就业量的贡献率不是很大。但是相比而言,非公有制单位的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相比于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数增长速度要快,同时可以看出,云南省就业总人数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就业人数的增长。私营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从2001年的2.87万户增长到2014年的29.29万户,增长了9倍多。
图3为2001—2014年的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就业人数折线图。
图3
个体户本身就业量较小,但是由于此期间个体户数量的增加,使得个体户的就业人数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对于私营企业而言,私营企业在此期间拉动就业快速增长,其中2001—2004年、2005—2006年间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增长迅速。这更加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方面为云南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非公有制经济对云南市场经济体制的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依赖市场生存和发展,市场主体具有灵活的经营方式和应变能力,通过相互竞争、合作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从三次产业结构看,云南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全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而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本身就是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就是推动云南市场经济的重要动力。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国民经济单一的局势,为国有经济改革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竞争性市场的外部环境和转轨示范,并积极参与公有制经济的重组、改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大大加快了云南地区公有制企业的改革步伐,促进了市场经济机制在社会范围内的形成,从总体推动了云南的生产力的发展。
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时间比较晚,实力相对发达省份而言比较弱,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云南省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仍然弱小。就西南地区内部相比而言,云南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远远小于重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云南省非公有经济发展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民众自身的动力较小
云南省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上与东部地区相差较大,这主要由于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第一,云南人民的家庭观念较强,人们对于社会团体和组织的依赖性和参与度极低,对外部环境有着天然的不信任和防范意识。第二,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有26个少数民族。除汉族外,人口在4 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25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这种多民族的文化加上传统宗教的密布,容易使人们对外来文化和新鲜事物产生排斥现象,缺乏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和认同,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第三,云南省由于受到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经济主体更加注重心理安全和安稳,长期安于现状就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开拓的精神,会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在云南省得不到快速发展。
(二)县域经济不平衡
县域经济不仅是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区域经济单位,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器。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但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滞缓和不平衡一直阻碍着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省有129个县(市),2014年全省财政预算收入是1 698.06亿元,但仅仅昆明市就有477.97亿元,占全省的28.15%,主要是国家政策和自然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条件不充分,私营经济发展缓慢。这就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很低,经济发展缺乏活力,难以形成经济自主增长机制。
(三)地理位置处于劣势
地理位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自古以来,东部地区就因自身优异的地理条件充分发挥外引内联和对外、对内两个辐射扇面的作用,使这一地带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基地,海洋开发的基地,培养向全国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基地,传送新技术、提供咨询和信息的基地,所有这些资源使东部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故自身吸引外资、技术的环境相对薄弱,只能依靠本地资源和本地尚未发育的市场来发展经济。2014年云南省的进出口总额为296.22亿美元,全国是43 015.3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0.69%;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7.06亿美元,全国是1 197.05亿美元,占全国的2.26%,都是比较低的。
(四)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小
从云南非公经济的现状看,同全国整体水平相比,云南非公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普遍存在着规模小的弱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云南经济的发展。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以外商在云南省投资企业和云南私营工业企业的情况为例展开分析。
数据显示,到2013年云南的外资企业有4 262户,为当年全国外资企业数445 962户的0.955687%,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4 136百万美元,为全国外资总额2 028 029.8百万美元的0.697%。而同年,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为64 412户,为全国外资企业数的14.443%,是云南省的15.113倍,注入的国外资本为282 305百万美元,占全国的13.92%,为云南省的19.97倍。
云南私营工业企业数量少,在全国私营工业企业中占比例非常低,2013年年时所占比例仅为0.792%,在为数本不多的现有私营工业企业中,工业生产总规模小又是一弱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明显低于全国整体水平。2010年该比重全国为1.741,而云南省仅为0.89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占云南省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也明显偏低。2000年私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占云南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不到6.59%,虽然近几年经历了较快的增长,但到2010年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仅略高于20.49%,云南非公企业对云南省工业行业的贡献低的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单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差距明显,工业行业往往存在显著的规模经营效应。而云南私营工业企业规模小,这种小规模生产给云南私营工业企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五)科技不发达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较东部地区相比文化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居民素质不高,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在文化教育的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严重的不足。科学技术的水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会影响技术进步,从而进一步导致创新能力低下,人才引进缓慢、科学技术水平低下,从而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六)云南既有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大
东部地区的工业结构中,纺织、服装、制鞋、家电等占有相当比重,这些工业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资金密集性程度较低,劳动密集性程度较高,比较适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初期,更是如此。因此,对周围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带动作用。与之不同,云南地区的工业,主要是以烟草、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这种产业结构明显的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特征。同时,烟草行业又是我国垄断行业,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不易模仿,从而对当地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不具有带动作用,此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滞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云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必须采取综合的措施,加强科学技术、政府管理、资金引进、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破,建立长效机制,才可以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在云南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云南经济快速发展。
(一)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创新
从总体上讲,非公有制经济的素质在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只有不断制度创新,才能实现跨越发展。制度创新要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和互动,这是非公有制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特别要关注,制度创新重点是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在内联外合、资本经营、组织结构创新等方面走出新路,探索建立多元开放的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二)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要普遍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提供系统性担保。这既可解决其信贷担保难的问题,又可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最终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大金融支持,各级政府领导牵头,建立与金融机构定期协调协商机制,对在转型升级中出现暂时性资金紧张、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重点民营企业,积极协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实施金融帮扶。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对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尽可能帮助其上市,并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和风险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四是省工商联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省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受理民营企业投诉事项,并负责调处、移送、监督有关部门依法解决。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金融机构运营,加大力度打击高利贷、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
(三)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需要转变他们的职能,就是要放弃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换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其次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由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转向以宏观调控为主,以强调服务为辅的间接管理,重点是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投资的软环境。
(四)鼓励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实施“资源在内,市场在外”的发展战略。云南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因此在项目选择或产品开发上,要依托当地资源,发挥资源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在内”。另一方面,云南一定要瞄准外地市场,甚至国外市场,因此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多样式合作,投资到位地引进合作项目。推动云南省与对外投资合作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建立投资贸易互惠机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完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相关国家的政策、金融、法律和风险预警等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双边投资保护契约、提供政府和政府之间机制性的合作,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的权益,增强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与决心。
(五)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参与公有制经济,开创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双赢”的局面
1.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和高速公路、地方机场、铁路、电站、地方性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营。全方位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改革力度,大规模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和空间,同时也完善了市场经济,优化了财政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
2.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社会事业。目前,社会事业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它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国家的提供,一方面,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会造成社会事业服务产品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特点也没有表现出来。然而居民储蓄规模连年创造新高,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充足,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社会事业的门栏,既能增加人民对社会事业的关注,有利于人民对社会事业的了解,又能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的供需矛盾,更好地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
[4]张景良.吉林省非公有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尤石和.加快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1).
[6]赵修安,刘晓萍.对加快欠发达地区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1,(3).
[7]黄毅.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决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2).
[8]李连仲.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陈丹丹]
F121.2
A
1673-291X(2016)27-0046-05
2016-08-16
徐安德(1965-),男,云南宣威人,讲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