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动》的赢家于冬:把主旋律电影做成生意

2016-11-18 13:22潘亦纯
投资者报 2016年41期
关键词:博纳

潘亦纯

目前影视市场流行“IP”风,但是于冬并不感兴趣,反而对于爱国题材等主旋律的电影情有独钟,更重要的是市场效果还不错。

“十一”国庆长假,历来是影视市场厮杀的黄金档,有人欢喜有人忧。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无疑是笑逐颜开的一方。今年“十一”黄金档中,博纳作为国庆档黑马影片《湄公河行动》的出品方可谓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中国票房排行榜显示,截至10月20日,《湄公河行动》已创下将超10亿元的票房纪录。根据票房分账惯例,出品方大约可以拿到票房收入的31%~35%,所以博纳影业仅从《湄公河行动》这一部影片中就营收超3亿元。

这是一个电影制作最好的时代,2011年全国总票房突破100亿元,此后的2012年到2015年间,每年的电影总票房至少都有30%以上的增速。

此外,电影也逐步被纳入“泛娱乐”圈子,所谓的“泛娱乐”,指的是动漫、影视、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基于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相互交叉并产生共振的一种方式。但目前于冬似乎并没有往“泛娱乐”方向发展的打算。

自1993年正式入行,于冬在电影行业已摸爬滚打20余年,近20年来,电影产业也不断面临着政策及市场的红利。黄金时代下,于冬将如何带领博纳影业立足?未来又将往何处发展?这些问题引发行业关注。

用娶媳妇的钱创业

作为博纳影业的创始人及现任CEO,于冬的创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据公开资料显示,于冬是北京人,199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当时他正好遇到中国电影市场改革,电影厂要打破原来统购包销的方式,开始搞自主发行,于冬毕业之后便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最普通的发行员。

发行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全国的各条院线、主要影院去推销发行北影厂的电影,靠卖拷贝谈票房分成,“过去是要靠定拷贝卖钱,基本上每去一个地方就是喝酒,一杯酒就定一个拷贝,就是1万块钱。你多定我几个拷贝,我就多喝几杯酒。”于冬曾对媒体回忆说。

1996年,26岁的于冬成为年轻的副科级干部,但这样的大好仕途并未持续太久。1999年,北影厂和中影合并,于冬进了中影集团,他的副科长头衔也被免职,看着比自己低两三届的师弟成了副科长,于冬觉得“挺失落”,于是决定下海单干。

1999年,于冬与几个创业伙伴成立了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主营电影发行业务,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当时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块“电影发行牌照”。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金为30万元,其中27万元都是借的,只有3万元是于冬多年的积蓄,“这都是留着娶媳妇的钱。”于冬曾对媒体表示。

当时发行公司较少,很多拍完的电影都没有被搬到大屏幕上,在这一堆影片中于冬选中黄建新执导的《说出你的秘密》,当时距离该电影拍摄完毕已过3年。

据媒体报道称,于冬私下找到黄建新说,“我很想发行这个电影,但是没有多少钱,反正先给你30万作为定金,是否成功你就相信我一次。”全部身家都交出去后,于冬还需要钱,付款洗拷贝、发行,他硬着头皮去找别人借。最终,靠着多年的经验和人脉,《说出你的秘密》收获1000万元票房,于冬从中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50万元。

好运气碰上了政策红利

于冬下海创业时期正好遇到了电影市场的政策利好,多项政策的破冰式发展使得博纳影业在此后的十余年间迅速立足并发展壮大。

这些政策包括允许民营公司独立出品,民营电影公司由此获得了著作权的保护。此外,允许民营公司独立发行电影、允许私营公司建设电影院、允许私人投资甚至港资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等政策都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博纳也从中分得一杯羹。

2003年,随着内地与香港地区经贸联系的紧密,大量港片进入内地市场,于冬看准这个机会,帮助港片发行,这使得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博纳几乎垄断了80%的港片发行业务,颇负盛名的《无间道Ⅲ》、《头文字D》等卖座影片便在当时发行。

但随着光线、华谊等影视公司对电影发行市场的抢占,同业间竞争愈演愈烈,“片源的争夺越来越是发行公司竞争的核心。做发行是空中楼阁,没有片子就没有版权,没有戏院就没有商店,没有货柜。”于冬称。

为了控制片源,于冬决定调整战略,开始向电影的制作层面渗透。2003年,于冬的博纳与保利集团全资子公司东方神龙影业公司合资成立了保利博纳,主要侧重于电影的制作,《无间道Ⅲ》便是保利博纳的作品。

而后数年间,于冬带领下的博纳发行了不少优秀影片,这其中包括:《十月围城》、《窃听风云》等,这些影片在当年均拿到了上亿元票房。

“爱国生意”成功运作

虽然目前面临着更多强劲的对手,但于冬仍不时给市场带来惊喜。国庆档的《湄公河行动》便是其中的一部。

这是一部由2010年发生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而改编的电影。该电影由林超贤编剧并执导,老戏骨张涵予、当红小生彭于晏担任主角,该影片因为有公安部的加盟,尺度更大也更为真实。9月30日正式于各大院线上映,截至10月20日,该影片票房已突破10亿元,力压同期人气电影《爵迹》及文艺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排同档期电影票房首位。据了解,博纳影业大约可以分到其中的3亿元,超过了公司2014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电影背后的故事。以往的主旋律题材的电影,一般由具备国营性质的中影来操刀,但此次公安局采取竞标方式选择电影出品方,给予于冬和博纳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竞标会上,博纳抛出了一个两亿元大制作的商业大片计划,提出“要像美国大片那样拍”,这个理念成功地吸引了公安部,最终博纳获得了该影片的改编制作权。

事实上,这并不是于冬第一次尝试主旋律电影的运作,早在2009年,博纳就参与了《建国大业》的发行,2014年年底,博纳还投资出品了影片《智取威虎山》,该影片主要讲述解放军小分队与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在当年也创下了超8亿元的票房。

于冬的“爱国生意”无疑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于冬很好地把握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尺度,这使得电影更为“好看”,观众也愿意为此买单。

于冬曾表示,拍主流电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他有一种使命感,也有一种孤独感。

据媒体报道,在于冬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内容来自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或许可以看出于冬本身的主旋律情结。

据了解,博纳下阶段还将推出《战神戚继光》等主旋律电影。

“泛娱乐”时代的逆流者

在“泛娱乐”时代,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发展动漫、游戏等周边业务,以增加公司的盈利点。靠电影发家的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6年光线传媒将加大对电视剧、游戏、动漫等业务的布局。

于冬无疑是“泛娱乐”时代的“逆流者”,他既不打算发展动漫,也对目前处于资本风口的游戏行业没有兴趣,确实博纳也没有进军“泛娱乐”产业的相关计划。

此前他一直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我只想踏实做电影。”于冬称,未来博纳的制作、发行、放映三大业务将占据主营业务收入的90%以上。

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因为电影有大小年之分,这使得电影业务持续盈利能力存疑。于冬又将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电影板块,市场分析认为,这将降低公司的盈利前景及抗风险能力。

如何解决市场担忧?于冬主要将解决办法压在完善电影产业链上,他希望能通过影院的布局,填补“大小年”的票房差异。据了解,目前博纳的主要业务大头仍是发行,但博纳影院的经营在近年来也愈发显示出自身活力。

据博纳公开的财务报告显示,2010年博纳影院营业利润为602万美元,占利润总额的23.5%,到2014年影院营业利润达0.46亿美元,占总额比达44.4%。2015年第三季度,影院营业利润更是占了总利润的49%,几乎与发行相当。

据了解,截至2015年上半年,博纳影院大约有30家。于冬在近期的媒体采访中透露,公司目前正谋划影院的一次大规模扩张, 3年内将影院数量发展到100家。

此外,于冬对目前大热的“IP”也并不“感冒”,他曾在近期上海电影节上表示, “我对IP无感。”于冬认为,这些年大家都是在炒作IP概念,拥有IP不一定能做大。于冬的思想也体现在博纳影院的排片选择上,确实相较于其他影视公司来说,博纳目前发行的IP概念的影视剧较少。

赴美上市失望而归

博纳影业成立10年后,于冬于2010年年底顺利将公司送入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一家赴美上市的影视类公司,这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值得骄傲的时刻。但在6年后的今天,于冬不得不承认当初赴美上市是一个错误。

这几年来,博纳影业在美市值一直被低估,2015年以前,博纳影业的股价从未攀升到10美元以上,这使得博纳影业私有化回归之际公司估值也不到50亿元。同业中的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目前估值基本稳定在300亿元以上,两者市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于冬萌发了回归的念头。“博纳这5年几乎在美股没有融到什么钱,都是内生增长。”于冬表示。

今年4月份,博纳影业完成了私有化交易,买方包括阿里巴巴影业,据了解,阿里巴巴影业将投资0.86亿美元,间接持有博纳影业约10%的股份。

此外,于冬还曾向媒体透露,下阶段公司将回归A股,但目前国内已有大量的公司在排队等待上市,中概股的回归也面临着等待的压力。于冬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等3年的准备,当然在等待过程中博纳也不排除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融资。

对于电影市场未来的发展,于冬还是充满信心的,本土电影及好莱坞电影是他目前专注的两个领域。“当年,我背着一个包,一个个敲开香港公司的大门;现在也一样,我背着一个包,继续去一个个敲开好莱坞的大门。”于冬对媒体表示。

猜你喜欢
博纳
开启主旋律商业大片新范式
四个人不分开
万达院线与博纳影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博纳影业新增30家IMAX影院
美国酒保“自首”称想毒死博纳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连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