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
宋朝大文豪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活了64岁。他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却能活到这个岁数,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算是长寿之星。他的养生经,大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劳逸结合苏轼在《策别十六》里描述:“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过度清闲,容易使人怠惰失神、血脉不畅;而过度疲劳则容易使人萎靡不振、少气无力。所以只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健康长寿。
每天梳头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之一。由于苏轼一生遭受了很多磨难,所以很早他的头发就全白了。他接受中医的建议,每天梳头四五百次,因为梳头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记忆、缓解头痛、聪耳明目、预防感冒等。苏轼坚持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就有了明显效果,在他的诗作中可以体现:“羽虫见月争翩翩,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大意是说在皎洁的月光下,秋虫翩翩起舞,他站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散开长发梳理。久而久之,头脑更加清醒,筋骨越来越强健,头发也长得更茂密。
口腔保健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茵活性,苏轼在《东坡集》中记载,他常用茶水漱口及饮茶防齲,这样既去除了口内油腻,又坚固了牙齿。
喝保健饮料麦门冬有益阴养胃、清肺清心、预防失眠等功效。由于职业习惯,苏轼常写作到深夜,于是他常失眠。后来,在中医的建议下,他常用麦门冬泡水喝,作为安神催眠的家常饮料。有诗为证:“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喝姜水饮料。《东坡杂记》里说:“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炯然。”问其养生之道,答曰:“服生姜四十余年,故不老云。”老和尚之所以看起来年轻,是因为他每天用带皮嫩姜切片,温水冲服,已经有40多年。于是苏轼也仿效之,他的书桌旁常放有一杯姜片水。
煲药粥苏轼煲的药粥有两种。第一种是赤小豆粥,《食性本草》记载:“赤小豆坚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赤小豆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减肥瘦身等功效,很注重食物养生的苏轼自然不会错过。如他在《红豆》诗中写道:“绿畦过骤雨,细束小红霓。锦带千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第二种是黄芪粥,黄芪对阳气虚弱、气短神疲有特殊疗效。在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被贬至惠阳(今广东省惠州市),由于水土不服,他大病一场。病后虚弱,他遵照医嘱,熬黄芪粥喝,并写诗:“孤灯照影日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由于常喝黄芪粥,他的身体很快康复。
养身养心养心从寄情山水开始。苏轼喜欢游山玩水,四处旅游,安步当车,养身养心。他去爬山,留下了关诗佳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被贬琼州,于是他开始种田,怀着一颗豁达之心,去欣赏世间关丽的景物。如他在清泉寺游览时说:“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还喜欢静坐养心,写诗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二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他静坐时,心无一物,姿势端正,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心静自然心无杂念,没有欲望,也没有痛苦。由于他注重养身养心,身心健康自然会长寿。
总之,一代文学巨匠苏轼的养生经,除了必不可少的身体保养外,心境的修炼也很重要,即: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做到不急不躁,从不在意功名利禄和荣辱得失,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