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论流动文化在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王勇
本文从实践流动文化服务工作这个概念出发,阐述了流动文化服务的基本形成、发展目标和基本办法。从渔农村偏远小岛文化资源相对匮乏、文化活动难等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有效创新机制的办法,用流动文化服务的方式,确实保障渔农村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益。
渔农村 流动文化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不断改进文化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能有效地扩大文化受益范围、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消除覆盖盲区、推动管理创新,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浙江省岱山县根据海岛县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村落分布、社会经济、人员构成等情况,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重点打造了“流动好声音”“流动好舞台”“流动好电影”“流动好图书”四个板块构成的文化惠民举措。经过连续八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日益多样,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惠及百姓更加广泛,“流动文化进基层”典型经验入编《浙江省公共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经验汇编》,其具体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和探究。
2008年6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为全省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同年又部署开展了“千镇万村”种文化活动,如何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成为岱山县文化工作决策者的当务之急。岱山县地处海岛,岛屿多、地方偏、交通不便,偏远小岛的居民文化生活贫乏;随着临港工业的发展,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他们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文化设施少,文化生活枯燥,要解决这些人群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最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办法之一就是实施“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
在县文化馆专门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部”,对全县符合条件业余团队的统一审核,统一发放音响器材,为基层团队日常活动提供了便利。2012年投入40万元,精心设计了7套流动K歌车,该车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设计,集合了整套演唱设备,在海岛地区的大街小巷、乡村渔港使用方便。赠送给全县7个乡镇文化站以后,在偏僻渔村、古镇弄堂、社区(村)广场、船舶企业等地进一步掀起了岛城全民K歌热,仅当年夏季流动K歌车前后共举办209场“流动好声音”,演唱群众3000余人,吸引观众40000余人次,扩大了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让草根声音接力传递,汇集更多的发展正能量。
在“流动好器材”的带动下,“流动好电影”“流动好图书”“流动好舞台”系列流动文化送基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县6个流动电影放映队,每年免费为企业、外来人员、边远海岛放电影1200余场。全县建立图书流通站(点)66个,流通图书88130册,赠送图书42550册,价值约50余万元。把舞台搭进偏僻渔农村、企业、军营,发挥当地文艺爱好者特长,文化部门转变职能,由过去的 “我上台你鼓掌”,变为“你表演我搭台”;渔农民由原先的被动型享受文化,变主动型参与文化,促进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一)流动文化进基层活动作为一种新型、便捷的文化服务手段,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舞台”“家门口的书房”和“家门口的电影院”,使老百姓“天天有活动”“天天把歌唱”“天天有书看”“天天乐淘淘”,切实解决了海岛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满足了他们文化娱乐的要求。
(二)通过音响器材赠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各类文艺团队蓬勃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有各种文艺团队200余支,参与群众五千多人。特别是广场舞队,每天晚上广场、公园、院落,只要是稍微空旷的场地,到处都活跃着广场舞爱好者的身影,成为全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推动城乡文化交流,缩小城乡文化差别。流动文化服务系列活动,将城镇社区的文化艺术产品、文化艺术活动输送到农村社区,有效延伸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的服务功能,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也促进了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创新文化惠民服务的理念和模式,要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摸底调研,让群众对文化充满亲切感和信任感,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创造公共文化,激发基层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推动文化工作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其次,要善于发掘乡土文化人才,激发渔农村内生文化繁荣。乡土人才是“草根文化”的领头人或发起者,是海岛渔村开展文化活动的骨干。因此,要十分注重对渔农村乡土文化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在渔农村文艺人才的培养上要“走下去”。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王勇,男,浙江省岱山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群文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艺创作和行政管理)